山西婚恋吧 关注:16贴子:116
  • 0回复贴,共1

【太原心理咨询】好的妈妈会得体地退出孩子的生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品言于心,愉心于言。

太原心理咨询导读: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老四家有三个女孩,只有他这一个男孩,他妈妈极其宠他。他妈妈是文盲,在我的印象中有些窝囊,似乎很少和人说话,每天只是买菜做饭。听说自从老四长大,开始谈婚论嫁后,他妈妈一下变得非常强势。先是不同意老四自己谈的两个对象,老四不听她的,她就喝药上吊,闹得十分凶。
后来老四终于妥协,和他妈妈相中的一个女孩结婚,他妈妈对媳妇很快由爱得要命变成恨得要命。除了挑拨老四夫妻关系,还常常找各种借口把老四扣留在自己这里,不让他回自己的家。老四硬要回去,他妈妈就经常找个理由跟过来,晚上也住在老四家。
当时老四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盘小炕,他妈妈就和儿子、媳妇挤在一个小炕上睡觉。老四的孩子出生后,他妈妈更找出各种理由不让老四和媳妇在一起。
在孩子两岁多时,有一天,老四失踪了,只给媳妇留了一张六个字的纸条:“我走了,不用找。”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四再没出现,没有人知道他是死是活。他妈妈在他失踪几年后去世。真难想象她在去世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每每想到老四,那个我们童年的玩伴,想到他小时候天真无邪的淘气样,以及25岁时决绝的离去,我都惆怅万分,叹息母爱可能是一座宫殿,也可能是一间牢狱。
在这里我不想对老四的妈妈进行人性的、伦理的分析,只想用这个极端的故事引出一个既普通、又非常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她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尽管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的总是令人厌烦的气息,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只能体会到被侵犯。
有自尊的父母不会刻意去抓孩子的什么把柄,也会羞于面对孩子的窘迫。他要呵护孩子的面子,也不肯降低自己的修养,这样的心境在父母和孩子间自然营造出合理的距离,开始得体地分离。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独自吃饭,独立行走,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赚钱,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存在内容侵权、失实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内删除。)


1楼2017-01-16 10: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