陬市云氏 始迁祖金公,明中叶自浙江迁于县东陬市之云家湾。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100余人,分布于载家坡及常德放羊坪等地。宗祠于1930年建于云家湾,同年创修族谱。
陬市三田口毛氏 始迁祖玄冠公,明永乐二年自江西吉水县永丰八都迁此,后裔居陬市镇五桂村,枫树乡金鸡山村、田河村、牛场村、田湖村,青林乡茨树垭村等地,至2004年,已传22代,人口840人。原派:玄正天福斌,荣时凤尚友,单同年谷顺,成子洪绪祚。
陬市毛家桥毛氏 始迁祖继周公,明永乐二年自江西吉水县永丰八都迁此,后裔居陬市镇毛家桥村、酒铺岗村、常德河洑镇等地,至2004年,已传22代,人口60余人。原派:继奉可仕梁,廷单元凤乘,之大起文光,宏宗延绪祚。
陬市卢氏 始迁祖南州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永乐2年(1404)迁居桃源陬市。派语:士字必全大,兴源运时昌,体仁传微远,宗德庆有光。敦原承先泽,辅治裕朝邦,廷献克胜咎,荣显丕延芳。旭公支派语:单万仲金延,应世胜单文,国正宗丕振,家道永长生。
陬市冯氏 始迁祖时贵公,清顺治12年(1655)由湖北黄州麻城仙居乡永宁村迁于桃源县东浯溪冯家坪。至1948年,已传13代,全族人口800余人,分布于蜂子洞、联桥、鹿田坪等地。宗祠在冯家垱。族谱创修于清宣统2年(1910)。
陬市孙氏 始迁祖文通公,明洪武2年(1369)自丰城迁桃源县东浯溪黄花冈。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陬市、浯溪、莫林及慈利等地。宗祠在莫林乡新庵。族谱创修于清光绪34年(1908),1933年续修。
陬市苏氏 始祖阿受公,原籍眉山,徙苏州嘉定县,于明永乐2年(1404)迁桃源县东苏家堆。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约240余人,分布于东北路及常德等处。宗祠在县边街,1915年续修族谱。
陬市李氏 始迁祖必超公,明嘉靖间自江西丰城迁于桃源县东陬市之凉伞柳。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6000余人,分布于八湖坪、陬市、盘龙桥等处及常德、慈利等县。清道光6年(1826)建宗祠于陬市土地岗。同治3年(1864)创修族谱,1916年续修。
陬市水田坪普山咀李氏 始祖凤翥公,六派祖知忠公落业汉寿大围堤獠牙咀,数十年后复徙于此地卜居。
陬市杨氏 始迁祖懋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迁桃源县东陬市中街。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56人。宗祠在陬市后街。1941年创修族谱。
陬市杨家巷杨氏 始迁祖秀显公,字惟诚,原籍武冈,明永乐2年(1404)进士,官云南按察使,旋卒葬武陵,其家落业于桃源县东陬市之杨家巷。至1948年,已传20代,共720人。族人分布于三连口、杨家山边及常德等地。
陬市张氏 始祖三宝公,明洪武3年(1370)与兄大宝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陬市后坪。洪武5年(1372)迁张家河,永乐2年(1404)再迁张家山湾。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土地坡、张家河、金鸡山及武陵、沅陵等地。清道光16年(1836)建宗祠于浯溪张家冈,族谱创修于1931年。
畲田介子冈李氏 始迁祖顺兆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之介子冈。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600余,分布于延溪口等处。宗祠建于介子冈。1932年创修族谱。
畲田溪西李氏 迁湘始祖凤翥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安迁常德青泥湖。至玉公再迁于陬市王家滩(即畲田乡李家坪溪西坪)。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40余人,分布于水田、常德善卷村等处。宗祠在常德青泥湖。1936年创修族谱。
畲田兴隆李氏 始迁祖三星公,明中叶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北畲田之兴隆。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黄龙观、神仙桥等处。清光绪28年(1902)建宗祠于灰山口。清同治12年(1873)创修族谱。
畲田溪东李氏 始祖玉佩公,字振鹏,原籍昆明。清康熙时赞助吴三桂反正,由云南镇衡州,败死。其长子宏德扶榇葬于桃源县东新洞寺之团溪湾,其后落业于溪东坪。至1948年,已传13代,全族人口500余人,分布于陬市、浯溪及衡阳等地。清光绪18年(1892)建宗祠于溪东坪。1935年创修族谱。
畲田张氏 始迁祖登凤公,明中叶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畲田之长岭冈。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200余人,分布于朱家港、架桥及常德东门外等地。1937年建宗祠于长岭冈,族谱创修于1933年。
陬市三田口毛氏 始迁祖玄冠公,明永乐二年自江西吉水县永丰八都迁此,后裔居陬市镇五桂村,枫树乡金鸡山村、田河村、牛场村、田湖村,青林乡茨树垭村等地,至2004年,已传22代,人口840人。原派:玄正天福斌,荣时凤尚友,单同年谷顺,成子洪绪祚。
陬市毛家桥毛氏 始迁祖继周公,明永乐二年自江西吉水县永丰八都迁此,后裔居陬市镇毛家桥村、酒铺岗村、常德河洑镇等地,至2004年,已传22代,人口60余人。原派:继奉可仕梁,廷单元凤乘,之大起文光,宏宗延绪祚。
陬市卢氏 始迁祖南州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永乐2年(1404)迁居桃源陬市。派语:士字必全大,兴源运时昌,体仁传微远,宗德庆有光。敦原承先泽,辅治裕朝邦,廷献克胜咎,荣显丕延芳。旭公支派语:单万仲金延,应世胜单文,国正宗丕振,家道永长生。
陬市冯氏 始迁祖时贵公,清顺治12年(1655)由湖北黄州麻城仙居乡永宁村迁于桃源县东浯溪冯家坪。至1948年,已传13代,全族人口800余人,分布于蜂子洞、联桥、鹿田坪等地。宗祠在冯家垱。族谱创修于清宣统2年(1910)。
陬市孙氏 始迁祖文通公,明洪武2年(1369)自丰城迁桃源县东浯溪黄花冈。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500余人,分布于陬市、浯溪、莫林及慈利等地。宗祠在莫林乡新庵。族谱创修于清光绪34年(1908),1933年续修。
陬市苏氏 始祖阿受公,原籍眉山,徙苏州嘉定县,于明永乐2年(1404)迁桃源县东苏家堆。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约240余人,分布于东北路及常德等处。宗祠在县边街,1915年续修族谱。
陬市李氏 始迁祖必超公,明嘉靖间自江西丰城迁于桃源县东陬市之凉伞柳。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6000余人,分布于八湖坪、陬市、盘龙桥等处及常德、慈利等县。清道光6年(1826)建宗祠于陬市土地岗。同治3年(1864)创修族谱,1916年续修。
陬市水田坪普山咀李氏 始祖凤翥公,六派祖知忠公落业汉寿大围堤獠牙咀,数十年后复徙于此地卜居。
陬市杨氏 始迁祖懋公,明永乐2年(1404)由江西迁桃源县东陬市中街。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56人。宗祠在陬市后街。1941年创修族谱。
陬市杨家巷杨氏 始迁祖秀显公,字惟诚,原籍武冈,明永乐2年(1404)进士,官云南按察使,旋卒葬武陵,其家落业于桃源县东陬市之杨家巷。至1948年,已传20代,共720人。族人分布于三连口、杨家山边及常德等地。
陬市张氏 始祖三宝公,明洪武3年(1370)与兄大宝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陬市后坪。洪武5年(1372)迁张家河,永乐2年(1404)再迁张家山湾。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土地坡、张家河、金鸡山及武陵、沅陵等地。清道光16年(1836)建宗祠于浯溪张家冈,族谱创修于1931年。
畲田介子冈李氏 始迁祖顺兆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之介子冈。至1948年,已传21代,全族人口约600余,分布于延溪口等处。宗祠建于介子冈。1932年创修族谱。
畲田溪西李氏 迁湘始祖凤翥公,明永乐2年(1404)自吉安迁常德青泥湖。至玉公再迁于陬市王家滩(即畲田乡李家坪溪西坪)。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40余人,分布于水田、常德善卷村等处。宗祠在常德青泥湖。1936年创修族谱。
畲田兴隆李氏 始迁祖三星公,明中叶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北畲田之兴隆。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300余人,分布于黄龙观、神仙桥等处。清光绪28年(1902)建宗祠于灰山口。清同治12年(1873)创修族谱。
畲田溪东李氏 始祖玉佩公,字振鹏,原籍昆明。清康熙时赞助吴三桂反正,由云南镇衡州,败死。其长子宏德扶榇葬于桃源县东新洞寺之团溪湾,其后落业于溪东坪。至1948年,已传13代,全族人口500余人,分布于陬市、浯溪及衡阳等地。清光绪18年(1892)建宗祠于溪东坪。1935年创修族谱。
畲田张氏 始迁祖登凤公,明中叶自吉水迁于桃源县东畲田之长岭冈。至1948年,已传19代,全族人口约200余人,分布于朱家港、架桥及常德东门外等地。1937年建宗祠于长岭冈,族谱创修于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