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朝档案库吧 关注:54贴子:245
  • 12回复贴,共1

摘抄资料:[收集/归整]—【砚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澄泥乾隆御制赏砚】


1楼2017-01-19 21:26回复
    砚的本义是指光滑的石头。汉代以前研墨的砚,都称“研”,是从原始社会一种研磨器演变而成的。
    西汉后期,出现了琢制较为规整的带纹饰的砚,东汉时期则制作更趋精美,如盖上浮雕盘龙的石砚,通体鎏金、镶嵌彩石的铜盒石砚,都是汉砚中的精品。但是汉代最常见的石砚还是一种长方形的平板砚。这种平板砚大小不一,有的装在砚盒内,出土时木质的砚盒大多巳朽坏。
    汉代还未出现块状成型的墨,使用墨丸,因而仍须借助研石在砚上研磨。这种研石大多琢制成方形或圆形,考究的在背部还有雕饰。砚盒中大多设有放置研石的固定位置。汉代的甲板砚,除研墨外,也研朱砂或黛青,朱砂用以点书,黛青则用以画眉。砚面平滑无比,研石的底面也非常平滑,使研磨时滑利不涩。汉代的平板砚虽然所用石料不一,但已发现使用歙石。从砚史的角度看,这是最早的歙砚,其历史比端砚要悠久得多。
    汉代除石砚外,还有陶砚,漆砚和铜砚等。形制除长方形的平板砚外,还有正方形、圆形和人物、动物之类的象形砚,其中圆形砚多带三足。

    【辟邪盖三熊足石砚】(汉)


    3楼2017-01-19 21:33
    回复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瓷业生产蓬勃发展,瓷砚亦作为新品种而兴起。瓷砚始见于三国,其形制与东汉圆形三足石砚一脉相承,多作圆盘形,下附三足,三足一般作兽蹄形。砚面无釉,以利研墨。
      晋代的瓷砚亦多为圆形三足砚,有的带砚盖。
      西晋的瓷砚装饰精美,砚盖上常饰有圆珠网格纹,盖钮还塑成青蛙或水鸟等动物造型。
      东晋的瓷砚比较朴素,少见纹饰。
      南北朝时的圆形瓷砚,砚面渐渐凸起,四周下陷,渐成隋唐“辟雍砚”的雏形。砚足也逐渐增多,一般为五足,也有六足、七足,以砚呈长条形,青石制。砚面留有墨迹。附方形研石一枚。同时出土还有毛笔木牍等。砚盒木胎,内外髹漆彩绘,盖面与盒底,均以红、黄、灰,黑四色绘出虎、熊、鹿、羊等兽,并间与云坟,砚盒内有放置研石的方孔。
      这时的瓷砚多为早期越窑产品,以青瓷砚最常见,也有德清窑生产的黑瓷砚,这类瓷砚流行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石砚仍在生产,典型的作品如北魏司马金龙墓山土的方形四足砚,砚周浮雕人物,鸟兽等纹样,繁密精美,令人叹绝。
      隋唐五代时陶瓷砚继续生产,形制由南朝的圆形多足砚演变为“辟雍砚”。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四周围以水池,形状如壁。辟雍之辟,即通“壁”。辟雍砚圆形,砚面凸起,四周下凹为水池,形如辟雍,故名。隋唐时辟雍砚的附足增多,通常为十多只以至二十多只,有的在附足之下再垫以圈足,使附足成为一种装饰。这类辟雍砚、越窑、洪州窑、邛窑等均有烧造。

      【青釉砚台】(唐)——此砚又称辟雍砚。
      唐代国力强盛,政治、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全面繁荣,诗歌,书法、绘画的巨大成就,促进了文具的同步发展,在制砚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时期。就砚的材质来说,除陶瓷外,还发现和采用了一些专用砚材,如端石、歙石,红丝石、洮河石、澄泥等。尤其是端石和歙石这两种优质砚材的发现和使用,揭开了中国砚史上“双峰并峙”的奇观序幕,奠定了端、歙、砚在砚史上的主角地位,其影响一直及于今天。
      唐砚的形制也较前代多样化,常见的除辟雍砚外,还有箕形砚、凤字砚、龟形砚等。晚唐五代还出现了由箕形砚向抄手砚过渡的长方形双足砚。


      4楼2017-01-19 21:38
      回复
        宋代文化学术高度发达,文人学士们对文具的实用和审美要求也提高了。
        北宋诗人苏舜钦说:“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书写之余,鉴赏和收藏名砚,成为文人的一大乐事,苏轼、米芾,黄庭坚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米芾更是一位“砚痴”。同时咏砚、赞砚,铭砚的诗文层出不穷,还出现了《砚史》《砚谱》《砚笺》等研究论著。
        宋砚的材质十分丰富,诸如石料,陶瓷,澄泥、金属、水晶、漆,玉等应有尽有。仅就石料来说,据宋人砚谱所载,就有端石、歙石、红丝石、蕴玉石、紫金石、素石、黄石、青石、白石、褐石、金雀石,延平石、洮河石、唐石、宿石、绛石、驼基石,泸川石,淮石、万州石、归石、成石、吉石、嘉石、沅石、潭石等数十种之多,而其主流则为端石和歙石砚。

        【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宋)——洮河石砚又称洮砚、洮石砚、洮河石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
        宋代鉴赏家赵希鹄曾经在他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宋砚的形制也多种多样,据宋高似孙《砚笺》所载,其形制“近雅者”即有:风池砚、玉堂砚、五台砚、蓬莱砚,辟雍砚、院样砚、房相样砚、郎官样砚、天砚、风字砚、人面砚,圭砚、壁砚、斧砚,鼎砚、笏砚、瓢砚,曲水砚、八棱砚,四直砚、莲叶砚、蟾砚、马蹄砚等二十余种。宋唐积《歙州砚谱》所载宋代歙砚“样制古雅者”四十种,除与《砚笺》所载相同者外,还有端样、舍人样、都官样,月样、新月样、方月样、龙眼样、方龙眼样、瓜样、方葫芦样,方辟雍样、八角辟雍样、石心样、眉心样、天池样、科斗样、银铤样、宝瓶样、古钱样、外方里圆样、简砚样、尹氏样、犀牛样、鹦鹉样、龟样、琴样等。笔者近年所见出土宋砚,其形制式样亦不下数十种,有不少可与文献记载相印证,还有为文献所阙载者。

        【青石雕鱼纹砚】(宋)
        宋砚的式样虽多,但其最基本而常见者为抄手砚。抄手砚是从箕形砚演变而来的,共典型式样为:长方形,前窄后宽,底部挖空,头部落地,四侧内敛,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共他许多式样虽面貌各异却多少带有抄手砚的特点。其形制无论方圆,大多四周内敛,形成上大下小的特点,只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其雕刻手法洗炼明快,毫不拖泥带水。纹饰多施于砚面,除少数浮雕外,多数用阴线刻画,线条细韧而有张力。


        5楼2017-01-19 21:44
        回复
          元代以石砚居多,但优质的端砚和歙砚很少,这大概与两地砚坑停采有关。一般多为较粗砺的杂石砚,琢制亦显得粗朴,砚底常见条条琢痕。形制基本沿袭宋代,但显得厚重,风格粗犷,不事精雕细刻。有的元代石砚,重达六十余斤,为前代所罕见。
          明清时期制砚业进入空前发展的繁荣期,各种材质,各种形制的砚,应有尽有,异彩纷呈。
          由于端溪石坑的多次开采,以及废坍已久的歙石坑的重新开采,优质石品迭出于世,琢砚工艺也因材见巧,精益求精。
          北京、安徽、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制砚工艺各具特色,逐渐形成了徽派、浙派、苏派、粤派等地域性的砚艺流派,并出现了一大批制砚的名工巧匠。有的还世代相传,成为制砚世家,如明末清初苏州顾氏一门四代皆为制砚名工(顾道人,顾圣之,顾启明、顾公望),其中顾启明之妻邹氏,人称顾二娘,琢砚古雅而兼华美。尤享有盛誉。清代扬州卢映之、卢慎之、卢葵生祖孙三代,则为制作漆砂砚的高手。一些文人和金石家也参与砚的制作,留下了不少佳品。
          明清时期,由于景德镇瓷业的高度发展,瓷砚的制作也焕发出新的光彩、青花、五彩,单色釉等,品种繁多,形制不一。有的还与笔杆、笔盒、笔筒、笔架、水盂、镇坻、墨床、糊斗等配制成套。宜兴的紫砂陶砚和其他文房用具,也别具雅韵,受人欢迎。
          明清时期的砚,则不但求其适用,而且讲究装饰之美,实用与审美两端,逐渐向审美一端倾斜。特别是清砚,纹饰丰富多样,雕刻精细工巧,砚匣的制作也十分考究。并流行在砚和砚匣上作铭题诗,记事述怀,祝祷吉祥等,集文学、书法,绘画,雕刻以及髹漆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砚台已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极富审美意味的工艺品了。
          至乾隆时砚饰愈趋繁缛,雕镂日见纤巧,为宫廷制作的砚称为“宫作”,更是富贵华美,不同一般。为了满足多方玩赏的需要,在常见的石质、陶瓷、澄泥等砚材外,还用水晶、翡翠、象牙、玻璃、金属、漆砂、竹木、纸张等研磨效果不佳或不能研磨的材料制砚,其玩赏性已压倒实用性。如果说,明砚与清初的砚古意尚存,装饰仍较适度,可谓“质文并重”的话,那么乾隆以后则是玩赏重于适用,“文重于质”了。

          【松花江石海水龙纹长方砚】(清·康熙)——松花江为清廷发祥之地,故松花石砚为清皇室所珍视。


          6楼2017-01-19 21:49
          回复
            补两个明砚:

            【澄泥夔纹砚】(明)

            【端石高空悬月抄手砚】(明)


            7楼2017-01-19 21:54
            回复
              清代的民间用砚,仍注重实用而多质朴之作;一些文人用砚,也能脱弃繁缛华美的时风,以清雅简约自尚,颇多金石书卷气。
              明、清石砚除以石质取胜外,还特别注重雕刻造型,式样繁多,蔚为大观。这时的砚式如鼎形、琴形、竹节、花樽、马蹄、新月、莲叶、古钱、灵芝、蟾蜍等,逞奇斗胜,各臻其妙。还有保存天然石质朴美不假釜凿的“天然砚”。文人学士也常在砚上题刻铭文,甚至镌刻肖像,使之不仅成为文房用器,也是价值很高的工艺品。

              【端石鼓式砚】(清·乾隆)——砚随形配有紫檀木盒,为清代宫廷造办处所制。


              8楼2017-01-19 21:57
              回复
                最后放几个砚盒:

                【掐丝珐琅夔龙纹暖砚盒】(清·康熙)
                【松花江石夔龙纹砚】

                【掐丝珐琅云龙纹砚盒】(清·乾隆)
                【澄泥砚(两方)】
                ——砚盒长方形,下连铜镀金錾花座。盒内盛铜屉,上置澄泥砚二方。屉内可储热水,以保冬季墨汁不冻,是为暖砚。盒及盖的表面均以宝蓝釉为地,饰云龙纹及海水江崖纹。座底中央凸起双龙,环抱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银鎏金嵌珐琅砚盒】(清·乾隆)
                ——盒中置一长方形银屉,屉上有两个方砚池。盒外壁相对两侧的银圆片烧蓝装饰,内连一半圆形抽屉,拉出可存放墨锭于屉内。

                【百宝嵌雄鸡图长方形漆砂砚盒】(清·道光)
                ——顾千里《漆砂砚记》中赞卢氏漆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庶与彼二上品(端砚、澄泥砚)媲美矣!”故当时仿制者甚多,以至卢葵生不得不在砚匣内夹入防伪单。他在防伪单中说:“其砂全以沙漆,制法得宜,方能传久下墨。”并指斥仿制者“假冒不得其法”。


                9楼2017-01-19 22:10
                回复
                  砚的形制
                  1.足支形类
                  足支形砚是指以足支撑的砚台,流行于盛唐之前。
                  ①三足形
                  足支形砚最早的表现形式,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
                  ②圈足形
                  圈足形又称多足形,砚面多作圆形,砚足围圆周而立。
                  ③萁形
                  萁形砚是足支形砚在唐代经改进而出现的新的砚形。
                  2.暖砚形类
                  暖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墨堂下凿出空腔,灌注烫水于内,使砚面的温度升高;另一种是在砚面之下设置底座,一般用金属制成砚匣,置炭火提高砚面温度。
                  3.抄手形类
                  所谓抄手是可以用手抄砚底,便于拿取


                  10楼2017-01-19 22:13
                  回复
                    别的都被吞了,看什么时候能吐出来。


                    11楼2017-01-19 22:14
                    回复
                      砚台部位的构成
                      1、砚堂:又称墨堂、墨道、砚心,砚的中心研墨处。它是砚的核心部位,砚的好坏主要由它决定。以往中小学生习字用的长方型砚台,堂在下方,能占五分之四的位置。名砚砚堂的大小和部位则因材而异,不拘一格。有些名贵石品,如端砚的鱼脑冻、蕉叶白,歙砚的对眉子或刷丝纹等,都精心设计、保留在砚堂的部位。
                      2、砚池:别称砚海、砚泓、砚沼,或墨池、墨海等。指砚的低洼处,用来存清水或墨汁。它可大可小,因材而异。有些圆型砚的池设计在砚的边缘,还有的砚干脆不设砚池。不过用名贵石料制作的上品砚台,一般都会挖出很小的一处作为砚池的,因为砚池毕竟是砚的重要特征。
                      3、砚额:也叫额头,指砚的上部较其他三边砚唇更宽的的地方。砚的主要工艺雕刻、纹饰一般都安排在这里,以提高砚的观赏价值。
                      4、砚岗:指砚堂中间稍高的地方。从这里往四周渐渐变低,可使研墨时的墨汁随时向四周低洼处流淌而保存起来。
                      5、砚边:也叫砚缘,指砚堂四周略高的边缘带。它形成砚的轮廓,好像是砚的堤坝,起到蓄水或墨汁的作用。很多名品砚台往往不设砚边,这是名砚更注重其观赏和收藏价值而忽略其实用价值。现在有些名砚甚至只磨制一块砚板,不少人还喜欢收藏这种砚板,置之案头作为赏玩之物。
                      6、底边:砚下部的边。
                      7、砚壁:砚堂和砚池边的壁。
                      8、砚角:相邻两边或两壁相交处,直角相角称倾角,圆弧过渡称圆角。
                      9、砚唇:边与壁或砚侧相交部分。
                      10、砚面:砚的表面、上面或正面。
                      11、砚底:也叫砚背、砚后、砚下,与砚面相反的那一部分。
                      12、砚侧:也叫砚旁,的周围侧面。
                      13、覆手:砚底中央凹陷部分。
                      14、砚墙:砚底挖空成弧面斜探至前端,两侧称为墙,既可以减轻份量,又便于用手抄取砚台。


                      12楼2017-01-20 15:52
                      回复
                        好看好看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2-19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