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饭楼”斋名的由来
冯其庸先生,名迟,字其庸,号宽堂。
公历1924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江苏无锡前洲镇冯巷,一个农民家庭里,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后来成为学术艺术大家的冯其庸。因为几代都是农民,只靠零星的几小块田地,艰难地维持生计,所以,冯其庸风趣地说自己出身于“稻香世家”。
冯家长年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每到夏秋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了填饱肚子,有时用麸皮、青菜煮锅粥,或者是把八九成熟的稻穗割下来,焙干脱壳煮成稀饭;更多的时候,是用南瓜,加上几把米充饥。但因为人口多,自家的南瓜常常不够吃,多亏了好邻居邓季方家,常常送南瓜周济,有时还送一点点米,才勉强度过了几个秋天。冯其庸后来回忆的时候说,南瓜是他家“救命的瓜”,靠了它,才勉强度过了那段饥饿的岁月。由此,他把自己的书斋起名为“瓜饭楼”。晚年画画,也常常画“南瓜图”,就是为了不忘记当年吃南瓜度日的苦难经历,也是为了不忘记好邻居的深情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