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取暖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必不可缺一项重要事务。林区最多的是树,木材也就成了冬季取暖的唯一选择。
如今居住在有暖气的楼里,厨房里用的是管道燃气,但我还是不时想起过去那些关于烧柴的故事。
先讲集体公用的这一块,我们采伐段职工宿舍都是地炉加火龙,火龙是用砖砌成中空封闭的长条形,一头是火炉,另一端是烟筒,它不是一面的火炕,也不是立着的火墙,但功能却是一样用于取暖,所以我们称之为火龙。我们的床铺就搭建在离它二十多厘米的上面,睡觉时和火炕一般,白天湿了棉鞋还可以放在上面烤干。炉子是挖开地面后再砌的,炉面和地一平,这也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烟火从炉子出来逐步升高一路向上,便于流通所以较好烧,散热效果也好。
尽管那时住的帐篷到处通风,只要是炉火烧得旺,屋里还是热得让人盖不住被。以至夜里起来小解方便时都不用披上衣服。
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柴源,白天夜里炉火不断总是旺旺的向屋时填充着热量,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烧柴。而每天往回带烧柴的任务也自然落在了我们拖拉机手的身上。每当快下班时我们就找好一些站杆(自然死亡后立着的树),或不成材的原条用机车带回来,有时忙了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也带好原条回来,再由油锯锯成段,然后用大斧劈开,抱到屋里垒起来。这时也是大家一起动手共同来干。因木段很粗,尽管劈柴的斧头很重,也是要抡得很高用力下劈才能劈开,各树种中最好劈的是柞木,特顺,也好烧,最难劈的是榆木,它的木丝好象纠缠在一起,我们也俗称那些办事不灵活的人为榆木疙瘩。那时我刚工作不久,一次用大斧劈木头时,由于没有掌握好准头,斧头偏了飞向一旁打到了工友姜仁义的腿上,他一下子坐倒在地,这下子把我吓得不轻,大家赶紧上前将他慢慢扶起来,他试着活动了一下,又挽起裤腿看了看,说没有事,原来斧头只是斜着擦了过去,要是打个正着则后果将是十分严重。
后来单位编制上配备了打拌工,就是专门从事烧材作业的,工具是弯把锯和大斧,但是往回带烧柴还是拖拉机手们的任务,劳累一天大家都想早下班回家休息,尽管是用车拉,但要费事去找还是不太情愿,以后每月增加有拉烧柴费,食堂为了能让拖拉机手们拉回好的烧柴也许诺回来后可以给馒头吃,在那细粮定量的年代,这也有一定的诱惑力。配备的烧炉工负责各个炉子的添柴加火工作,都是由一些年龄偏大身体较弱的同志担任,虽然活不累,但是要夜里值班还要注意防火也是要有 责任心。一次一个年青的同志打替班,夜里他睡着忘了及时添柴炉火熄灭了,他为了继续睡觉尽然想出个歪招,把值班用的马灯放在炉子里,这样从外面看去里面还是有光亮。但后来大家被冻醒了,也奇怪炉子有火怎么还会冷呢。这件事多年后还成为这个同志的笑谈。有时炉火熄灭了要重新点燃,因为都是新鲜的湿柴不好点,个别同志就把汽油先倒在了炉里的柴火上,再划火柴去点,不料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噗的一声,汽油一声爆燃似团火球,将他的脸部烧伤,头发眉毛也所剩不多。这下大家深知汽油的利害了。一次我们宿舍一连几天炉里没有添柴却火龙和屋里却很热,原来是火龙里而积攒的烟油子着了,那是在二林班平日里烧的大都是松木,它的油较多。这是一种较危险的事,如果整个火道有漏缝的地方,及易发生跑火而引起火灾。
拖拉机库和绞盘机工作间都是由专人负责夜里烧炉,晚上上班时他们就带着夜里吃的饭和水到机库,不再离开。一次负责烧绞盘机间的同志离岗睡觉,结果炉火外出引燃了整个机房,待发现组织人去救时,已成了烧剩的铁支架和报废的机体了。尽管这个同志还是个建国前的老兵,但还是受到了开除留用一年的严重行政处分。
林场机关冬季的取暖也是用炉子烧柴,每当入冬后不久,场里就组织收购收柴,尽管是几分钱一斤,在办公室门前的大台称旁还是排起了长长的等待过称的小爬犁队伍,这都是一些家属妇女和大一些的孩子,他们从远处的山里收捡到一些树头枝丫再用拉回来,累的热得棉衣也解开了,棉帽早已摘去,头上冒热气。过称后喜悦的从收购员手中接过一张注明斤数和钱款数的条了,这是辛勤劳动的果实。可见那时人们赚点钱的不易。
锯烧柴则由我们各办公室的同志自己解决,入冬前在门前埋上两根带丫的木桩,这就是锯架,在上面用弯把锯一锯一下的锯成木段后再劈成木块。财务室的会计张绍仁是个建国前的老干部,对自己的锉锯技术非常赞赏,经他锉的锯也确实好用,拉起来轻快,下锯速度也快。我从他那里就学会掌握了这些要领,即整个锯齿面要平,不能有高有低,否则使用中各齿吃力不同就会跳动,这样锉里就先用眼瞄一下,不平时先用锉打平,各齿锯时的角度都要一至,分料时也要一至,料大了锯时费力不快,小了时会夹锯,最后的工序是给每个锯齿压尖,就是稍在一定角度下锉一下各齿尖。学校那时也是烧炉子取暖,各班老师负责自己班的炉子,要早一些到校点火,这样到上课时才不至于太冷,点火用的松明子是同学大家从家里面带来。
现在讲一下我们林场住家过日子上关于烧柴的一些事,除了冬季取暖外,每日的做饭也是要用烧柴,这是居家过日子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上全凭自力更生,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主要的工作就是将山上各种能当烧柴的木头运回家里,余下的锯劈工序就好办了。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运输工具也不用,直接用肩扛,粗大的一次扛一根,或两根后面捆在一起搭在双肩上,如是小的则捆成捆也是两捆后面绑上搭在双肩上,这适合较近的地方,一次也就是几十斤,人也较累,我家属就常爱用这种方法在河边捡些扛回家来,虽每次不多,但在夏天也够烧过几天,天长日久也堆成了一大码。在退休后的次年,也就是2000年一次往回扛柴途中,突然头部剧疼,一时有些昏,但她仍还是把柴扛回了家里,对我说头不舒服,我看她时发现嘴竟然歪向一边,吃午饭时手拿筷子也不好用了,赶紧到场卫生所看医生说可能是中风。马上联系车下午送东方红医院确认脑出血,好在并不很重,经治疗基本上恢复了。病好出院后的几年她又闲不住,不听我劝继续从事她的扛柴工作,勤快的人就是这样,我也拿她没有办法,只能让她多多注意。
再就是用自家的小车,如自行车,在后面的货架上绑上一小捆带回来,为方便我还在自行车后货架上增加了个较宽的木头架子,这样在驼起柴火来较稳,速度快比走路肩扛要轻松得多,过去夏天时我也常用这种方式。
再就是用独轮车运输,这是用钢管和角铁焊的架子,下面安上买来的带滚珠的橡胶轮,用它一次可以推不少至百来斤,但是推它要掌握好重心和左右平衡,不然很容易一侧翻倒,我家属过去在基建处当工人时推过这种小车,所以掌握得要比我好。
个人家较好的工具是小架子车,一次可以载二、三百斤,我的车是八十年代初先从商店120元购的带轴的两轮,后用工用木方子按着别人家的车样子做了个车架,考虑我体力不大,并不需要拉太多的就做得比较轻巧,为防磨损在上面的板上还包了铁皮(前年我离开时100元卖了,独轮车也卖了50元)。前些年我和家属就沿着森铁线改成的公路上沿两旁拉回来不少现砍代的暴马子(一种亚乔木,学名叫白丁香,春天开白色小花,一簇簇的,香气扑鼻)这是上好的烧柴,好锯劈,且可存放年久不爱烂,而且烧时火也发白较硬。
个人用得最多的是小爬犁,这是北方雪地里较方便的运输工具,会点木工活的人都是自己做,我也做了两个。两根爬犁腿最好用有自然弯曲的小树,柞木的最好,从中剖开后再加工,它的高矮和宽窄也都要适合才好用。它用的时间越长爬犁腿底面越光滑,用起来也就越省力。也有人用铁管和扁铁焊成的小爬犁,拉起来更是滑顺,但感到还是不如木制的有灵性。在山上收捡好烧柴后要仔细的摆放在爬犁上,前后左右要匀称,再用绳索拦腰绑上两道,最好用的是小钢丝绳或是粗钢丝绳上拆下来的一股,最后前后用短小的树枝用扛杆方法别紧绑牢,使爬犁和烧柴成为牢固的一体。在绑的时候还要在中间夹一根长一些的枝条,拉的时候手臂可以把着它来控制爬犁使人和它更加诣调一至。爬犁的运动是靠人拉它在雪地上滑动,是一个较出力的活,不象轮子的滚动轻巧,除了下坡可以惯性滑行外,一不用力它就不动,因而拉起来也就要较轮车吃力一些。所以拉它重载时,尽管是三九天,人也会象一个蒸笼般热气腾腾的。有时我们沿着结了冰阿布沁河到上游岸边拉烧柴,光洁的冰面拉起来就特别的轻快,但是起步时因脚底发滑要小心跌倒。我场退休职工陈光远,大家叫他老铁牛,养了条壮实的大狗,每次上山拉柴火都要带着,不知他是怎么训练的,这狗可以套上绳子在一旁帮他拉,而且一点也不偷懒。重载的爬犁在下大坡时还要特别注意,必须在后面用力拉住它或设法增加它下滑的阻力,不能让它起速,如一旦下滑起速失控将会越来越快,最终冲出路面翻倒,只得是卸了重装。后来林政烧柴管理上即使是不成材的亚乔林和灌木也不让砍活的,只能是拾枯干死的,一些人自有对策,先在山上把它们砍伐倒当时并不拉回来,而是等几个月或次年再去拉回来。尤其是林区大量进入外来人口后,这些人更是大胆,以至夜里偷着去拉回好材,并连夜锯劈码好,以至在山上常见一些半截的树桩就是他们的杰作。
要大批量的弄到烧柴还得靠机械。先是在集材后伐区捡集成堆,这里拖拉机集材后扔下的树头枝丫到处都是,最早是原条生产,只要整根的,余下的枝丫尽管很大也不要,这就成了人们捡烧柴的好地方。不过一个人收捡较为费力,因为许多木段很大得两个人合力才能搬动。为了便于以后用集材拖拉机背,机车背的一大背柴火足有一两千斤,先得用两根较粗的木头垫在下面,再将后继捡来的堆垒在上面,这样下面是空的便于穿过集材的主索将它们捆绑背在搭载板上,堆得最好的是人趴在地面上能从这端看到那面。而有些人不懂这点在柴堆的下面垫得较低,加之日久被雪堵上,结果穿起主索来费力又费时。我当拖拉机手时就没有少给他人义务帮忙。
因早期是森铁运输,只能是背到森铁路旁,还要第二次用其它工具转运。最早通过森铁调度那里曾经可以付费申请到大板车,这种板车一车能装六背烧柴。我在二林班作业时也有东方红的人请到板车后来捡烧柴的,他们捡好后由我们拖拉机手帮背到铁路边,报酬就是给我们买点饼干类吃的或是香烟。给本单位的同志干则全是义务劳动了。
森铁线上运送靠的是轱辘码子,是两对带滚珠的铁轮,轴上架上木架人推着在铁路上行走的工具。它一次可以推一背烧柴,也是要先在上面堆放好再用钢丝绳绑牢,因从山上到场部居民点一路大都是下坡,大部分路程都不用人推动而自动向前滚动滑行,在坡大的地方还会加速,这就要设置刹车装置,而且要随时掌握好使用,不能让它跑得太快,不然就会造成车翻人伤的事故,因推轱辘码推烧柴而出事的也曾发生过多起,因而没有用过它的人往往要找有经验的人来帮忙。
烧柴运到了海音山卸到了森铁路边还要有第三段路程运回自己家里,于是也是先在路边和在山场时一样底下垫空先堆好,这要等到有拖拉机下山电焊或修理时找机手们帮忙背到自家。有时间和劳力的则是用小爬犁或小车等工具自己一点点倒运回家。
最方便的是用拖拉机带整根的原条烧柴回家,那时因山上采伐点没有电焊,有时一些活要下山处理,这时拖拉机手们则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夜里把早已准备好的原条烧柴(死树站杆、大树头等)用捆木索捆好绞在搭载板上拉回去,一次往往够烧一年装载。我虽然当了五年拖拉机手,这种优惠却没有享受过,因那时自己还没有成家,等成家后已经调到场机关工作了,只能是求过去的同事帮忙了。记得邻居仇生带来的原条烧柴还给了我一根。
但是一些不自觉的同志图方便就把好的原条也拉回家来当烧柴,局场也多次检查并批评。记得为此局里在石场林场专门如开了现场会议,各林场主管领导参加。在那里看到场区到处是拉来当烧柴的原条,其中大部份都是有利用价值的好材,局对此也严肃进行了处理,以后慢慢地就禁止了拉原条当烧柴的现象。
林场自制内燃机成功后,规定职工每户以用它往居民区运送一板车烧柴。这样也是先要在山场捡集好再用拖拉机背到森铁路边,待约摸够一车了就到场调度那里开票到财务交款,这也需要排号。当快要排到时提前通知你,你就要准备装卸车的人手,往往要六个体力强壮的人以上,还要买酒买肉准备一桌好的酒菜招待前来帮忙的人,来的人也都是平时不错的朋友,大家相互帮忙聚在一起也挺乐呵。因临时事因也有通知了而又变更拉柴时间的,这时就往往白准备忙呼了,又得向后推,为此也常发生矛盾和争吵。总之那时拉一趟烧柴是一个家庭一年中少有的大事,一家都要因此忙上一阵子。我因没有时间在山上捡,是春天快要撤点时机关和段里同志一起在楞场收底
如今居住在有暖气的楼里,厨房里用的是管道燃气,但我还是不时想起过去那些关于烧柴的故事。
先讲集体公用的这一块,我们采伐段职工宿舍都是地炉加火龙,火龙是用砖砌成中空封闭的长条形,一头是火炉,另一端是烟筒,它不是一面的火炕,也不是立着的火墙,但功能却是一样用于取暖,所以我们称之为火龙。我们的床铺就搭建在离它二十多厘米的上面,睡觉时和火炕一般,白天湿了棉鞋还可以放在上面烤干。炉子是挖开地面后再砌的,炉面和地一平,这也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烟火从炉子出来逐步升高一路向上,便于流通所以较好烧,散热效果也好。
尽管那时住的帐篷到处通风,只要是炉火烧得旺,屋里还是热得让人盖不住被。以至夜里起来小解方便时都不用披上衣服。
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柴源,白天夜里炉火不断总是旺旺的向屋时填充着热量,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烧柴。而每天往回带烧柴的任务也自然落在了我们拖拉机手的身上。每当快下班时我们就找好一些站杆(自然死亡后立着的树),或不成材的原条用机车带回来,有时忙了一时找不到适合的也带好原条回来,再由油锯锯成段,然后用大斧劈开,抱到屋里垒起来。这时也是大家一起动手共同来干。因木段很粗,尽管劈柴的斧头很重,也是要抡得很高用力下劈才能劈开,各树种中最好劈的是柞木,特顺,也好烧,最难劈的是榆木,它的木丝好象纠缠在一起,我们也俗称那些办事不灵活的人为榆木疙瘩。那时我刚工作不久,一次用大斧劈木头时,由于没有掌握好准头,斧头偏了飞向一旁打到了工友姜仁义的腿上,他一下子坐倒在地,这下子把我吓得不轻,大家赶紧上前将他慢慢扶起来,他试着活动了一下,又挽起裤腿看了看,说没有事,原来斧头只是斜着擦了过去,要是打个正着则后果将是十分严重。
后来单位编制上配备了打拌工,就是专门从事烧材作业的,工具是弯把锯和大斧,但是往回带烧柴还是拖拉机手们的任务,劳累一天大家都想早下班回家休息,尽管是用车拉,但要费事去找还是不太情愿,以后每月增加有拉烧柴费,食堂为了能让拖拉机手们拉回好的烧柴也许诺回来后可以给馒头吃,在那细粮定量的年代,这也有一定的诱惑力。配备的烧炉工负责各个炉子的添柴加火工作,都是由一些年龄偏大身体较弱的同志担任,虽然活不累,但是要夜里值班还要注意防火也是要有 责任心。一次一个年青的同志打替班,夜里他睡着忘了及时添柴炉火熄灭了,他为了继续睡觉尽然想出个歪招,把值班用的马灯放在炉子里,这样从外面看去里面还是有光亮。但后来大家被冻醒了,也奇怪炉子有火怎么还会冷呢。这件事多年后还成为这个同志的笑谈。有时炉火熄灭了要重新点燃,因为都是新鲜的湿柴不好点,个别同志就把汽油先倒在了炉里的柴火上,再划火柴去点,不料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噗的一声,汽油一声爆燃似团火球,将他的脸部烧伤,头发眉毛也所剩不多。这下大家深知汽油的利害了。一次我们宿舍一连几天炉里没有添柴却火龙和屋里却很热,原来是火龙里而积攒的烟油子着了,那是在二林班平日里烧的大都是松木,它的油较多。这是一种较危险的事,如果整个火道有漏缝的地方,及易发生跑火而引起火灾。
拖拉机库和绞盘机工作间都是由专人负责夜里烧炉,晚上上班时他们就带着夜里吃的饭和水到机库,不再离开。一次负责烧绞盘机间的同志离岗睡觉,结果炉火外出引燃了整个机房,待发现组织人去救时,已成了烧剩的铁支架和报废的机体了。尽管这个同志还是个建国前的老兵,但还是受到了开除留用一年的严重行政处分。
林场机关冬季的取暖也是用炉子烧柴,每当入冬后不久,场里就组织收购收柴,尽管是几分钱一斤,在办公室门前的大台称旁还是排起了长长的等待过称的小爬犁队伍,这都是一些家属妇女和大一些的孩子,他们从远处的山里收捡到一些树头枝丫再用拉回来,累的热得棉衣也解开了,棉帽早已摘去,头上冒热气。过称后喜悦的从收购员手中接过一张注明斤数和钱款数的条了,这是辛勤劳动的果实。可见那时人们赚点钱的不易。
锯烧柴则由我们各办公室的同志自己解决,入冬前在门前埋上两根带丫的木桩,这就是锯架,在上面用弯把锯一锯一下的锯成木段后再劈成木块。财务室的会计张绍仁是个建国前的老干部,对自己的锉锯技术非常赞赏,经他锉的锯也确实好用,拉起来轻快,下锯速度也快。我从他那里就学会掌握了这些要领,即整个锯齿面要平,不能有高有低,否则使用中各齿吃力不同就会跳动,这样锉里就先用眼瞄一下,不平时先用锉打平,各齿锯时的角度都要一至,分料时也要一至,料大了锯时费力不快,小了时会夹锯,最后的工序是给每个锯齿压尖,就是稍在一定角度下锉一下各齿尖。学校那时也是烧炉子取暖,各班老师负责自己班的炉子,要早一些到校点火,这样到上课时才不至于太冷,点火用的松明子是同学大家从家里面带来。
现在讲一下我们林场住家过日子上关于烧柴的一些事,除了冬季取暖外,每日的做饭也是要用烧柴,这是居家过日子的一件大事。这件事上全凭自力更生,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主要的工作就是将山上各种能当烧柴的木头运回家里,余下的锯劈工序就好办了。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运输工具也不用,直接用肩扛,粗大的一次扛一根,或两根后面捆在一起搭在双肩上,如是小的则捆成捆也是两捆后面绑上搭在双肩上,这适合较近的地方,一次也就是几十斤,人也较累,我家属就常爱用这种方法在河边捡些扛回家来,虽每次不多,但在夏天也够烧过几天,天长日久也堆成了一大码。在退休后的次年,也就是2000年一次往回扛柴途中,突然头部剧疼,一时有些昏,但她仍还是把柴扛回了家里,对我说头不舒服,我看她时发现嘴竟然歪向一边,吃午饭时手拿筷子也不好用了,赶紧到场卫生所看医生说可能是中风。马上联系车下午送东方红医院确认脑出血,好在并不很重,经治疗基本上恢复了。病好出院后的几年她又闲不住,不听我劝继续从事她的扛柴工作,勤快的人就是这样,我也拿她没有办法,只能让她多多注意。
再就是用自家的小车,如自行车,在后面的货架上绑上一小捆带回来,为方便我还在自行车后货架上增加了个较宽的木头架子,这样在驼起柴火来较稳,速度快比走路肩扛要轻松得多,过去夏天时我也常用这种方式。
再就是用独轮车运输,这是用钢管和角铁焊的架子,下面安上买来的带滚珠的橡胶轮,用它一次可以推不少至百来斤,但是推它要掌握好重心和左右平衡,不然很容易一侧翻倒,我家属过去在基建处当工人时推过这种小车,所以掌握得要比我好。
个人家较好的工具是小架子车,一次可以载二、三百斤,我的车是八十年代初先从商店120元购的带轴的两轮,后用工用木方子按着别人家的车样子做了个车架,考虑我体力不大,并不需要拉太多的就做得比较轻巧,为防磨损在上面的板上还包了铁皮(前年我离开时100元卖了,独轮车也卖了50元)。前些年我和家属就沿着森铁线改成的公路上沿两旁拉回来不少现砍代的暴马子(一种亚乔木,学名叫白丁香,春天开白色小花,一簇簇的,香气扑鼻)这是上好的烧柴,好锯劈,且可存放年久不爱烂,而且烧时火也发白较硬。
个人用得最多的是小爬犁,这是北方雪地里较方便的运输工具,会点木工活的人都是自己做,我也做了两个。两根爬犁腿最好用有自然弯曲的小树,柞木的最好,从中剖开后再加工,它的高矮和宽窄也都要适合才好用。它用的时间越长爬犁腿底面越光滑,用起来也就越省力。也有人用铁管和扁铁焊成的小爬犁,拉起来更是滑顺,但感到还是不如木制的有灵性。在山上收捡好烧柴后要仔细的摆放在爬犁上,前后左右要匀称,再用绳索拦腰绑上两道,最好用的是小钢丝绳或是粗钢丝绳上拆下来的一股,最后前后用短小的树枝用扛杆方法别紧绑牢,使爬犁和烧柴成为牢固的一体。在绑的时候还要在中间夹一根长一些的枝条,拉的时候手臂可以把着它来控制爬犁使人和它更加诣调一至。爬犁的运动是靠人拉它在雪地上滑动,是一个较出力的活,不象轮子的滚动轻巧,除了下坡可以惯性滑行外,一不用力它就不动,因而拉起来也就要较轮车吃力一些。所以拉它重载时,尽管是三九天,人也会象一个蒸笼般热气腾腾的。有时我们沿着结了冰阿布沁河到上游岸边拉烧柴,光洁的冰面拉起来就特别的轻快,但是起步时因脚底发滑要小心跌倒。我场退休职工陈光远,大家叫他老铁牛,养了条壮实的大狗,每次上山拉柴火都要带着,不知他是怎么训练的,这狗可以套上绳子在一旁帮他拉,而且一点也不偷懒。重载的爬犁在下大坡时还要特别注意,必须在后面用力拉住它或设法增加它下滑的阻力,不能让它起速,如一旦下滑起速失控将会越来越快,最终冲出路面翻倒,只得是卸了重装。后来林政烧柴管理上即使是不成材的亚乔林和灌木也不让砍活的,只能是拾枯干死的,一些人自有对策,先在山上把它们砍伐倒当时并不拉回来,而是等几个月或次年再去拉回来。尤其是林区大量进入外来人口后,这些人更是大胆,以至夜里偷着去拉回好材,并连夜锯劈码好,以至在山上常见一些半截的树桩就是他们的杰作。
要大批量的弄到烧柴还得靠机械。先是在集材后伐区捡集成堆,这里拖拉机集材后扔下的树头枝丫到处都是,最早是原条生产,只要整根的,余下的枝丫尽管很大也不要,这就成了人们捡烧柴的好地方。不过一个人收捡较为费力,因为许多木段很大得两个人合力才能搬动。为了便于以后用集材拖拉机背,机车背的一大背柴火足有一两千斤,先得用两根较粗的木头垫在下面,再将后继捡来的堆垒在上面,这样下面是空的便于穿过集材的主索将它们捆绑背在搭载板上,堆得最好的是人趴在地面上能从这端看到那面。而有些人不懂这点在柴堆的下面垫得较低,加之日久被雪堵上,结果穿起主索来费力又费时。我当拖拉机手时就没有少给他人义务帮忙。
因早期是森铁运输,只能是背到森铁路旁,还要第二次用其它工具转运。最早通过森铁调度那里曾经可以付费申请到大板车,这种板车一车能装六背烧柴。我在二林班作业时也有东方红的人请到板车后来捡烧柴的,他们捡好后由我们拖拉机手帮背到铁路边,报酬就是给我们买点饼干类吃的或是香烟。给本单位的同志干则全是义务劳动了。
森铁线上运送靠的是轱辘码子,是两对带滚珠的铁轮,轴上架上木架人推着在铁路上行走的工具。它一次可以推一背烧柴,也是要先在上面堆放好再用钢丝绳绑牢,因从山上到场部居民点一路大都是下坡,大部分路程都不用人推动而自动向前滚动滑行,在坡大的地方还会加速,这就要设置刹车装置,而且要随时掌握好使用,不能让它跑得太快,不然就会造成车翻人伤的事故,因推轱辘码推烧柴而出事的也曾发生过多起,因而没有用过它的人往往要找有经验的人来帮忙。
烧柴运到了海音山卸到了森铁路边还要有第三段路程运回自己家里,于是也是先在路边和在山场时一样底下垫空先堆好,这要等到有拖拉机下山电焊或修理时找机手们帮忙背到自家。有时间和劳力的则是用小爬犁或小车等工具自己一点点倒运回家。
最方便的是用拖拉机带整根的原条烧柴回家,那时因山上采伐点没有电焊,有时一些活要下山处理,这时拖拉机手们则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夜里把早已准备好的原条烧柴(死树站杆、大树头等)用捆木索捆好绞在搭载板上拉回去,一次往往够烧一年装载。我虽然当了五年拖拉机手,这种优惠却没有享受过,因那时自己还没有成家,等成家后已经调到场机关工作了,只能是求过去的同事帮忙了。记得邻居仇生带来的原条烧柴还给了我一根。
但是一些不自觉的同志图方便就把好的原条也拉回家来当烧柴,局场也多次检查并批评。记得为此局里在石场林场专门如开了现场会议,各林场主管领导参加。在那里看到场区到处是拉来当烧柴的原条,其中大部份都是有利用价值的好材,局对此也严肃进行了处理,以后慢慢地就禁止了拉原条当烧柴的现象。
林场自制内燃机成功后,规定职工每户以用它往居民区运送一板车烧柴。这样也是先要在山场捡集好再用拖拉机背到森铁路边,待约摸够一车了就到场调度那里开票到财务交款,这也需要排号。当快要排到时提前通知你,你就要准备装卸车的人手,往往要六个体力强壮的人以上,还要买酒买肉准备一桌好的酒菜招待前来帮忙的人,来的人也都是平时不错的朋友,大家相互帮忙聚在一起也挺乐呵。因临时事因也有通知了而又变更拉柴时间的,这时就往往白准备忙呼了,又得向后推,为此也常发生矛盾和争吵。总之那时拉一趟烧柴是一个家庭一年中少有的大事,一家都要因此忙上一阵子。我因没有时间在山上捡,是春天快要撤点时机关和段里同志一起在楞场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