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018085d262eb938ec6d7afae56085fe/f55783ec08fa513d42686762346d55fbb0fbd9a0.jpg)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于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万物。于是「天」命令君王来人间执政治民,君王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君王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灾害惩罚。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时代,历朝君王每年例必举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祭祀,直到封建时代结束,民间才开始祭祀「天公」。
据史藉所戴,唐、隋、晋、魏、汉,乃至秦,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当时所祀的「天」,乃纯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苍天」、「昊天」。可是「天」是无形的、渺茫的,又怎么去祭祀呢?如此渐渐地就把「天」具体神化,称之「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及至道教兴起以后,把「天」加以「人神化」,当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来拜,塑造「天公」「老天爷」这个形象来。于是,民间所崇拜的「天公」与古代帝王所祀自然的「天」,就逐渐分离开了。
玉皇大帝的诞生祭祀,远较一般诸神更为隆重及庄严,因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神,无「相」足以显示,因此不敢随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炉」及「天公座」来象征。一般庙宇都有一座天公炉安置于庙前,祭拜时要先向外朝天膜拜,这是烧香的起码礼仪。
由于玉皇大帝在信众心目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斋戒沐浴、设立祭坛,供奉丰盛祭品,然后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礼。且祭祀当日,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触犯大不敬之罪。在团体祭典的场合一定要杀猪宰羊,并且是整只敬供,是祭典时最隆重的献礼。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极尊贵,凡间小事,根本无暇理会。所以求财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赐予。
供奉玉帝,应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将拱护,不可单独以玉帝像供奉,否则成为孤君,不能显出玉帝的威严及尊崇。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台湾闽南俗称「天公生」。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庆贺科仪,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在封建社会时代,唯天子才有资格祭拜玉帝,一般民众不能随便祭拜。一直到封建时结束,这种禁忌才得以破除。然而,一般民间仍认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伟大,并不敢擅自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炉」或「神牌位」来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时,就对着「天公炉」焚香膜拜。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家家户户都要在正厅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坛,供桌上备神灯、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线塔,另设清茶三怀,还有甜剧、社龟,到了时辰,全家整肃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烧天公金。
除了祭祀仪式之外,民间在这一天当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不得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触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鸡,不能用母鸡,最好是用阉鸡或公鸡,猪羊也亦然。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