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云隼吧 关注:12贴子:529
  • 0回复贴,共1

好雪知情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纷纷扬扬一场好雪,将天地裹挟,满目纯白。斜风过处,琼花飞舞,茫茫密密,万物素洁。雪天是不用带伞的,行在林荫道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脸颊被雪花浸润,有种别样的感受,美感的意念里觉得比雨天要赏心。放眼四顾,高低参差的树木花枝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绿得更有滋味,只是没了鸟儿的欢鸣,多少有点寂寞。也许,雪的世界本就是寂静无声。
雨可听,雪可赏,大自然对人的耳目总是特别的垂爱。赏雪是需要一种闲情的,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喜好,印象中,诗句里除了赏天上的月之外,便是赏这地上的雪了。赏雪时节,正是梅花暗香幽袭之时。雪给人的感受是无穷尽的,不同的人对雪的感怀各有千秋,历代名家咏雪的诗句更是多如这漫天飞舞的雪花。
也许是文字的巧合,也许人的情感作用,“血”与“雪”谐音,一红一白之间,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又像是天地造化中生命冥然暗合着什么。窦娥自必不说,六月炎天飞雪,人间冤屈难鸣。“那雪正下得紧。”是《水浒传》中的经典句子,尤其是这个“紧”字,曾被鲁迅先生赞不绝口,直夸用的好。句子是好句子,可惜那下得正紧的雪中,林冲的命运也正被世道逼迫的紧。终于“雪”中见“血”了,山神庙前,一凛长枪也杀得正紧。这一场雪到底是佑了好人,慈悲的天地又一次开了文学上的天眼。
《红楼梦》同样需要雪来暗合生命的某种寓意,“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雪将一切都掩盖去了,丑陋的,美好的;富贵的,贫穷的,统统在这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之下,被一起干净掉。生命的意义何在,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了无牵挂,生死轮回,天地之“雪”与生命之“血”又一次在文学上遭遇。叹只叹,现实的雪依旧是白的,生命的血总是热的。宝、黛的生命是轮回了,也干净了,可世世代代的“雪”与“血”依旧在不断的生死轮回,时有遭遇。有意思的是,那晶莹白雪之下,红艳的梅花正如血欲滴。
雪也不尽总是伤情的。“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是书圣王羲之留传后世仅次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快雪时晴帖》的内容,全文虽只28个字,却被历代书家奉为上品。乾隆爷曾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下“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将此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并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快雪时晴”,读起来就有一种神清气爽,天地朗朗之感,王右军写此帖时的心情一定是欢快愉悦的,一如挥就《兰亭序》时般,笔底生风,腋下腾云,窗外自是雪映长天,万物庄严,室内一颗灵动的心在天地间行云流水,快意笔墨。这雪定是给了他几分灵性,那山阴张侯也沾了这雪的光,留斯名于世代,好一个快雪时晴。
与雪结缘,留下美谈的还有他的儿子王徽之。
有时想,古代文人屁大个事,也能留下着佳话美谈,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看来还是要出名才好。那天的雪下得很大,王徽之居山阴家中,闲来无事,可能喝了点绍兴的“女儿红”,咏起左思《招隐》诗,也可能听了哪位妙龄红袖拂就的一曲《高山流水》,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好友戴安道来。于是不顾大雪漫天,行路艰难,连夜乘小船而去,过了一天才到了稽剡的戴逵家门口。按理,大老远的跑来,那就进出呗,吹吹牛,喝点小酒暖暖身子也是好的呀。可这老兄,却突然停住了,不但不进门,反而折身转回。有人问他,你辛辛苦苦远道来访,为会么到了门前,不进而返呢?他坦然说道:“我本是乘酒兴而来的,现在酒兴尽了,没有兴致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这就是千年传颂的“雪夜访戴”的故事。
骚客常常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在这样的大雪天里,交通又不发达,既然行了一天船,到了好友家门前,怎么说也应该进去相见的,不然你来干什么。真不知王徽之所谓的“乘兴而行,尽兴而返”在心理学上作何理解。于是查看《招隐》诗到底写了什么,是什么触动了他,让他如此行事,看了半天也没找出什么端倪。突然想到自己,有时在网上的QQ里遇到心仪的友人,很想和他(她)聊几句,但打开对话框,刚打几个字,想想又觉得无话可说,便又关闭了,还是不说的好。
看来王徽之可能也是如此的心境,只不过他比我等更高妙些罢了,大冷天里跑了上百里的路不见,真是需要很大的定力和境界。或许他到了友人的门前,又如我般,突然感觉不见(不说)比见(说)更有情趣意境。不过有那一场好雪相伴,也算是兴尽,“雪夜访戴”比他老子的“快雪时晴”也更具人文意味了,不见戴安道是对的,否则哪有这佳话流传。


1楼2017-02-09 09: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