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8日漏签0天
中国诗词大会吧 关注:16,966贴子:273,11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诗词大会吧
>0< 加载中...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指瑕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llluqiangggg
  • 贡士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一遍看得不仔细,这两天,在网上重看补看,还是发现节目在文史知识上有一些问题,想跟吧友们交流一下。因为,节目还是以宏扬传统诗词文化为主旨的,并非纯粹的娱乐节目。故而觉得有必要较真一下。
说到问题,具体来说有几种,最主要的是专家点评存在的问题,其次是题目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还有是主持人读诗存在的问题。而专家点评存在的问题又可分为知识错误、识记错误、解读主观这几种。
以下,我将分期来指出这些问题,但因为是重看补看,所以就不按次序来了,而是随看随讲,看到哪期讲哪期,还望吧友谅解。
先讲讲刚重看的第九期,存在的问题如下:
①专家知识错误
郦波在点评“草色遥看近却无”时,指出董卿读“看”平声是正确,并说“看”古音即是平声,而在此考虑格律,更应该是读平声。显然,郦波在此处犯了个知识错误,首先,说“看”古音即是平声太过笼统,此处应表述为中古音才够严谨。其次,“看”中古音并非平声,而是去声,《广韵》标注“看”为“苦旰切, 去翰, 溪”,确凿无疑。只是在当时近体诗中,出于格律考虑,允许异读为平声而已。也就是说,“看”在当时近体诗中,可以根据具体格律要求,或平或去两读,并非一概读平声或去声,而在当时非近体诗情况下,都读去声。不信的话,举两个例子,先看唐人白居易的:
喜罢郡
白居易
五年两郡亦堪嗟,偷出游山走看花。
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
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
睡到午时欢到夜,回看官职是泥沙。
这首诗很典型,先看首联对句第六字,懂格律的吧友应该知道,此处必须用仄声字,因此此处“看”字必读去声。再看尾联对句第二字,根据格律,此处必须用平声字,因此此处“看”字必读平声。由此可见,在唐代格律诗中,“看”字可视具体情况平仄两读。
再看宋人陆游的:
秋雨三首其一
剡曲高秋一草亭,雨来迨我醉初醒。
豪吞平野宜闲望,急打虚窗入静听。
沙上湿云号断雁,篱根衰草缀孤萤。
老人懒复亲灯火,卧看炉香掩素屏。
这首诗的尾联对句第二字,根据格律,此处必须用仄声字,因此此处“看”字应读去声。由此可知, 在宋代格律诗中,“看”字也是可以读仄声的。
②专家识记错误
郦波在点评“桃花流水鳜鱼肥”时,重点解析了“鳜”字的声旁,即“厥”字,并且他将之解释为兼表意,但《说文》解释为“从鱼,厥声”,即单纯的声旁,不兼表意。此处郦波可能识记有误,当然,也可能另有所本。而郦波又解释“欮”字为“弓着身子发力”,就不太确了。《说文》释义为“发石也”,此后,清人吴善述进一步解释为“乃以石为礟”,即是抛石机。而章太炎更直接指出“厥”即是“旝”字之本字。而“旝”字,东汉人贾逵在注解《左传》“旝动而鼓”时,即训为“发石”,而“旝”字上古音应与“厥”字同,如今“鳜”字读音也与“旝”字相近,便是一证。由此可见,郦商的解释应该识记有误。
今天就先到这儿,明天继续。


  • 阑栀葳蕤
  •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顶


2025-07-28 23:47: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jiangmu2011
  • 举人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蒙曼也有几次错误,忘记第几期了,当时我爸对她和郦波嗤之以鼻。


  • huabeijv
  • 童生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楼主继续呀,顶一个!


  • 贴吧用户_745Pt2D141
  • 贡士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厉害了楼主!


  • 贴吧用户_745Pt2D141
  • 贡士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楼主快快更新,等不及想看,涨涨知识


  • 荣荣武汉
  • 贡士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楼主真棒。


  • llluqiangggg
  • 贡士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谢谢吧友关注,前几天都没什么回复,觉得大家兴趣不大,就索性偷懒了。今天发现还有好学的同道,就继续吧。
关于“厥”字,我想再补充几句。前几天解释“厥”字的本义,主要依照的是《说文》。虽然,从字源角度看,《说文》也多有舛误,或未达究竟,但作为传统小学的经典训诂著作,为历代学者文人尊奉,其对传统文化的解释力和影响力,远非近世以来才为人所重的甲骨文可以比拟的。其实,直到近世,偏于传统治学的大家,像小学的章(太炎)黄(侃),史学的吕(思勉)钱(穆),都对甲骨文不太采信。但鉴于今人析字,动辄上溯到甲骨金文的风气,也从俗补充一下。“厥”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已多作代词讲,但究其本义,据陈梦家的解释,当作“斛”讲,也就是一种量器。当然,从甲骨的字形来看,确实近似。而郭沫若根据金文,认为“厥”的古文写法是“氒”,又认为“氒”即是“桰”的本字,而“桰”后来又写作“栝”,而“栝”是“箭末扣弦处”,由此过渡到《说文》的“发石”,很是自然。
今天重点讲讲第七期,存在的问题如下:
①专家知识错误
第七期有一道题涉及谢安与谢道蕴的关系,郦波在点评时,引申到《世说新语·贤媛》中的“一门叔父,阿大中郎”的说法,并说此处“阿大”实指谢安,又认为“阿大”一词,在当时是“爸爸”的意思,并由此发挥,又谈了道蕴父,即谢安长兄早亡,谢安悉心教养道蕴,虽名为叔姪,实情同父女。故而径以“阿大”称呼叔父。郦波的这番点评,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多有疏误臆测。首先,“阿大”是否即指谢安,学界多有争论。刘孝标注《世说》时,并未加以解释。此后,清末人程炎震为《世说》作笺证时,认为指谢安,但没给出理由。而后,余嘉锡为《世说》作笺疏时,认为“道蕴不应面呼安阿大,疑是谢尚耳。尚父鲲,只生尚一人,故称阿大。”即“阿大”指谢安的堂兄谢尚。而后,杨勇又作《阿大为谢安考》,又认为“阿大”是指谢安,但他给出了理由。因为杨勇本人是浙江永嘉人,而在当地方言中,“大”即指叔,而杨认为这是古音的遗存,因此,“阿大”即是“阿叔”,故而指谢安。而后,范子烨在其专著《世说新语研究》中,又认为“阿大”指谢奕,即道蕴的父亲,他的理由是《太平御览》中,引述“阿大中郎”故事时,和道蕴交谈的不是谢安而是谢奕,由此,范推断今本《世说》在传抄中有脱讹,即原本作“安西”(谢奕曾任安西将军,此以官职代称)处,脱一“西”字,就变成今本的“(谢)安”。另外,范又据多地方言以“大”为父称,论断“阿大”即是“阿爸”,即指道蕴父谢奕。由此可见,“阿大”究指何人,有四种说法,即不知、谢安、谢尚、谢奕。“阿大”究属何意,也有四种说法,即不知、排行老大、叔父、父亲,而无论那种说法,都没有“阿大”既指谢安,又是“父亲”意的组合。显然,郦波于此有疏误,进而的所谓分析,只能算是臆测了。另外,道蕴父谢奕的生年虽史无明载,但卒年很清楚,是东晋穆帝升平二年,而史籍中有记其任剡令时,其三弟谢安才七、八岁,而其去世后,职位即有其四弟谢万接任,由此推论,谢奕绝不算早亡,如据前面《太平御览》的记载,那么,道蕴出嫁后,其还在世,更不能说早亡了。因此,郦波所谓道蕴父早亡的说法,也没有依据。
好了,今天先到这儿。


2025-07-28 23:41: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wuyangyun2010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专家教授误人子弟,万不可轻信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4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诗词大会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