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尼茨吧 关注:1,498贴子:16,273
  • 24回复贴,共1

【推书】《二战风云人物——邓尼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战风云人物——邓尼茨》
赵爽 著 于之伟 郭岭松 主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封面镇楼~


IP属地:浙江1楼2017-03-03 10:58回复
    去年楼主高考完之后,各处搜罗关于元帅的书籍,无意之间发现了一本由中国作者写的书,那一刹那楼主感觉人生充满了希望,毕竟不用自己抱着外文书翻译了,可以看现成的中文版的了~
    于是,楼主奔着“内含丰富的珍贵历史图片”买了这本书,虽然打开书之后发现这些图片都是百度百科上搜来的,虽然书里的很多资料都出现了比较可笑的错误,虽然作者写作时在某些地方过于煽情……
    但是,楼主还是决定来推一下这本书~


    IP属地:浙江2楼2017-03-03 11:07
    回复
      看点一:文采斐然
      楼主不止一次地觉得,用母语写作确实是发挥写作水平的最好方式,而汉语又是极美的语言。楼主之前听过翻译课,我们翻译老师并不是特别追求直译的人,她比较擅长意译。理解作者原意只是翻译的一个方面,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更要让翻译出来的文字符合母语的习惯用法。所以说,从这一点上来讲,中国作者写出来的东西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文字审美。
      ps:楼主上英语写作课时因为中式英语被老师各种嫌弃……
      下面就进入正题,先来说一下这本书的文采
      翻开目录,可以看到
      开篇 应该作为结尾的序言
      国灭身囚
      “狼王”出世
      上篇 费踌躇 仓皇而起赴戎机
      惨淡经营
      猝不及防
      大开杀戒
      战略棋手
      中篇 展雄才 大洋“狼王”卷巨澜
      强敌联手
      鏊兵东南
      挥师美洲
      海上狂飙
      海军掌门
      再掀狂潮
      下篇 心无力 独木难支大厦倾
      日薄西山
      力挽颓势
      末代元首
      单从目录来看,篇章标题都是对偶句,读起来蛮舒服的。小节标题是四字短语,看着就很整齐,很有节奏感~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7-03-03 11:25
      回复
        翻过目录,翻开正文,就在第三页,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在这一小群高级囚犯当中,有一位身着深色西装的中年人比较引人注目。他年过五旬,面容消瘦且略带沧桑,稀疏的金发梳得整整齐齐,近1.8的身材修长而挺拔,鹰鼻深目。虽身着便装且身陷囹圄,但是其墨镜遮挡的如鹰隼般锐利的眼光依然犀利,全身所散发出的那种掩盖不住的军人气质仍然清晰可辨。很显然,这是一位前纳(河蟹)粹(河蟹)德国的高级将领,他那历经风吹日晒而略显粗糙的皮肤无意中透露了主人海上的服役经历。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楼主真是蛮膜拜原作者的,似乎元帅的面貌特征一下就展现在我面前,非常生动形象。


        IP属地:浙江4楼2017-03-03 11:32
        回复
          然鹅,如果作者的文笔过于煽情,看点就会变成槽点,例如“狼王”出世这一节,就有这样一段描写: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老邓尼茨最终没能等到亲眼看见儿子功成名就的时刻,在两年以后,也就是1912年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也离开了他最牵挂的两个儿子。在这之后,邓尼茨的心里是亦喜亦忧,忧的是兄弟俩天各一方,关山阻隔,久未谋面,亲情逐渐淡漠,兄弟两人逐渐形同陌路,这等于是继父亲去世之后,世间唯一的亲人也名存实亡,其亲情世界等于是一片沙漠地带,这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打击是可以想象的;喜的是他已经成为一名职业海军军人,失去所有亲人的痛苦可以让他不得不去适应独对孤灯的恶劣环境,从而逐渐变得心硬血冷,迅速收获那种超越年龄的成熟。这份人生经历对于邓尼茨日后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潜艇军官和海军高级将领来说,是有着一定的催化剂般的积极作用的。而同时由于没有了亲情的羁绊,他可以全身心地将大海、军营、战舰当成自己唯一的家。
          看完这一段后楼主只想静静,如果这段描写是在一本《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书里出现,楼主还会觉得作者如此有智慧,能为将来玛丽苏女主的出现做好充分的铺垫。
          心硬血冷是要那样?元帅和他大哥形同陌路了?亲情还成了羁绊了?
          这段描写让我觉得作者的写作水平是随机确定的……


          IP属地:浙江5楼2017-03-03 11:44
          回复
            楼主先去上课,回来再更……


            IP属地:浙江6楼2017-03-03 11:44
            收起回复
              看点二:知识多方面
              1、通信原则。书中关于“无线电静默”和“集群作战”的权衡有比较客观详尽的描述
              2、文中对声呐的缺陷和局限性都有讲解,比如在“猝不及防”这一节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
              其实,英国人对声呐性能是过于乐观和托大了,那个数据不过是理想化的实验室数据而已,当时的声呐可靠性非常低,性能也非常不稳定,而且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海水的温度、密度变化、水中的噪音变化等因素都会造成声呐丢失目标。当时对于海洋各种复杂水文条件的认识和研究还是非常不充分的,特别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把鲸鱼当成潜艇就有很多次了。
              这一段的科普做得比较好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7-03-03 18:02
              收起回复
                然后,又到了槽点……
                本书copy部分较为明显
                例如说,还是“狼王”出世这一节
                大家都知道,元帅回忆录里关于一战时作战和被俘的经历写得很详细,于是这段中译版就被各种引用,几乎所有跟元帅有关的纪录片、书籍都会有这段。
                关键问题是,作者你引用就引用吧,你能注明下出处么……
                你不注明出处就算了,你能把原文改改,改得像是你自己写得么?
                看看此书的原文,“清道夫”、“之”字形等等词语都一模一样,而且,“黑色的香肠似的庞然大物在蠕动”这个描写,作者你能换个比喻吗?你改成黑色的腊肠也行啊……


                IP属地:浙江9楼2017-03-03 18:57
                收起回复
                  又一个槽点:历史错误
                  例子太多,楼主就不一一列举了……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7-03-03 18:59
                  回复
                    综上,瑕不掩瑜,本书还算得上一本不错的科普书
                    除却一些历史错误和传闻野史外,本书关于技术的科普还是很好的。
                    比如说p76-p77,书中谈到了捕获法,由于潜艇武器的自身特点,捕获法并不适用于潜艇的海上作战。之前,作者也提到了无限制潜艇战,也是针对潜艇自身特点解释了无限制潜艇战的无奈。
                    另外书中也提到了一部分声导鱼雷的设计参数、还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讲了一些磁性引信的内容,讲得并不深奥,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算是不难理解的。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7-03-03 19:33
                    回复
                      ——————THE END——————
                      完结~


                      IP属地:浙江13楼2017-03-03 19: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