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的成绩分别是,政治74 英语一66 数学一131 专业课121 总分392。在学霸的眼中,这个成绩并不耀眼。但是如果我说,从零基础,到392,我只用了不到11个月的时间,那么这个成绩应该还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我的智力普通,因此,在这392的背后,是一套近乎完美的学习方法和规划作为支撑。
考研的念头,其实在上大学之前就有了,因为高考的成绩一般,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所以我大学发奋学习,力争上游,每年拿奖学金,顺利考上研究生。。。。。。很显然,这样的剧情并不属于我。 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浮现的都是安逸 享受 诸如此类的本不应属于年轻人的字眼。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状态,在大学中,我并没有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就连人生第一桶金,都是和几个弟兄打游戏参加比赛赚的。在这样的生活中,自己逐渐忘记了当初的目标,日渐沉沦。直到第一年的考研失利,我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尴尬处境。错过了找工作的时机,也没考上研究生的我,突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因为一般人,就算第一年没考上,那也好歹打点基础吧,而我没有。这样的处境,说是绝境也不为过。正是在这种处境下,我下决心,再考一年。可能是因为体验到了彻头彻尾的失败,所以自己对于成功有着巨大的渴望,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我坚持了11个月,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身边的人能有一点帮助。
首先我需要感谢一位西工大的学长,他是在我第一年考研期间认识的,是我第一年考研的最大收获。我方向性的策略,很多都来自于这位学长 鱼轮老哥。
数学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对于考数学的专业来说,数学绝对是四门课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别信有的机构说什么,得英语者得天下的话)。数学这门课,单科可以拉开三位数的分差。英语考的不好40,考得好70。数学考得不好40,考得好140,差距显而易见。所以,在正式复习之前,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考研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要放在数学上。
三月初到六月末属于基础阶段,在这四个月中,我在网上找了数学的视频课来看。
高数看的是西安交大武忠祥老师的视频(特别推荐这个老师,我看过张宇老师的,看过汤家凤老师的,个人觉得都不及武忠祥老师,西安交大的教授,非常厉害)。
线代看的清华大学李永乐老师的视频课(李永乐老师是考研线性代数领域的泰斗,不用我多介绍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看的是北理工王式安老师的课程(王式安老师是前考研数学命题组组长)。这三门视频课都有对应的讲义教材。我会在文章末尾贴出图片。
我当时是这样规划的:周一看高数课程,周二周三把周一看的内容和题目做一遍。周四看线代,周五周六做线代题目。周日看概率论,因为概率论内容较少,所以分配的时间不多。还有一点,看视频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笔记。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层次来记。例如:黑中性记基本内容,红笔记录需要注意的重点易错点,铅笔记录老师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点进行的口头解释等等。这样下来,对于知识脉络的掌握的会很清晰。 因为我基础不好,所以一学期的时间,我只能把这三本书过一遍。如果能刷两遍最为理想。
暑假开始到十月之前属于强化阶段,在这三个月中,我用了李正元老师主编的数学复习全书,这本书六百多页,内容确实比较多,但是对于数学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为我基础不太好,所以全书过得不算快,到了九月中旬,才把全书完整的刷了两边。剩下半个月的时间,我做了660题中线代和概率的部分内容。660的高等数学部题目考察的非常细致,也比较有难度,具体怎么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从十月初开始就是冲刺阶段了,在十月前,一定要把该做的做好,后期时间非常紧迫。
从十月份到考研前,我一直在进行真题的训练。十月到十一月,我用的武忠祥老师主编的真题分类解析,将87年到02年的数学真题,按照章节的划分,进行训练。题目并不多,所以分层次做了三遍。 十一月开始,我用张天德的03到16年的真题卷,开始掐时间做模拟。临考试之前,数学一的真题,我差不多做了三遍。还做了近几年数二和数三的真题。因为近几年命题方向变化不大,所以数二数三也很有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阶段各人情况不尽相同,计划也不可能都一样,但是宗旨相同,都要符合自身情况,并且目标不可过高,一定要能达到才行。最好能进行细致的量化,这样实现起来有一种走进度条的感觉。尽最大可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可能会乱了阵脚。
英语:
英语不用占用太久,一天两个小时基本足够了。但是不能有间断。
从三月份开始,每天背单词,做阅读真题。
单词书我用的何凯文的1575,这本书单词分好几个部分,前面1575是必背单词,我也就只背了这部分。个人觉得背完这些,基本足够应对考研英语。因为通过做真题,你会发现这1575确实是高频单词,背下来之后,读文章比较流畅。
阅读我用的陈正康的真题超精读,这本书对于真题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很到位的分析和翻译,题目中的每个选项都有解析。能帮助同学节省大量的时间。
英语每天背几十个单词,再做一篇真题。不要多,一篇足够。但是要做到,每个选项都要知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知道意思。临考前,如果真题能做三遍,我想对于英语的命题角度,也就一清二楚了。
作文,考研写作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头疼点。由于在前中期训练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英语阅读速度比较慢,而短期想要提升阅读速度,并不容易。所以我选择充分准备作文,快速完成写作,为阅读腾出时间来。看看历年作文的命题,便会发现,无论题目具体是什么,总会从以下四个角度出发,1.社会道德 2.成功品质 3.科技环境 4.文化交流。因此,我的做法是,这四个角度,各选三篇范文进行背诵。熟练背诵之后,将范文中的句子进行拼接,便可以很快写出一篇作文来。同时还能很好的规避模板作文。
在考场上,大小作文我用了四十分钟便完成了,最终算下来,写作三十分,大概拿了二十分出头,对于四级飘过的我来说,比较满意。
最后要注意:单词与阅读一定是同步进行的。先把单词背完,再做阅读不可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是从8月中旬开始的,期间找过一个学长给辅导。个人觉得除非基础非常好,否则找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学长辅导很有必要,会帮助你节省大量时间,并且掌握的程度一定比自学要好。自己找不到的话,可以在附近考研机构报个专业课一对一,也是可行的。
专业课需要的只是刷题。课后题,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分层次刷个两三遍,基本就没问题了。可以多加一些考研群,进行交流和答疑。
从八月中旬到10月末,我每天大约会花四个小时在专业课上。十一月开始,一天基本用三个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知识可能比较多,一定要自己总结重点,写出纲要。
政治:
政治是一门投入少量时间便可以获得巨大回报的科目。对于政治的复习,不比操之过急。国庆节过后再开始是来得及的。
我的政治是十月中旬开始的。最初是在网上找了蒋中挺和任燕翔的视频课来看。看完之后用风中劲草进行复习回顾,这本书是考研政治所有知识点的总结,非常精炼到位。同时,我也在做肖秀荣的1000题。到考试前,1000题要是能分层次刷3遍,那么政治的选择题就基本没有问题了。要知道,政治拉分全靠多选。大题分数基本都在三十分。所以政治想要考出不错的成绩,一定要注重选择题。十二月开始,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蒋中挺的最后五套卷也差不多出来了,要做的就是把卷子里的大题熟读,甚至背诵。这便足够应对大题了。就算没有原题,也有相近的题目,只要写上去,基本都有分数。
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过早复习政治,个人认为10月之前,政治完全不用动。前期时间一定要用来为数学和英语打基础。
最后希望我的经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的念头,其实在上大学之前就有了,因为高考的成绩一般,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所以我大学发奋学习,力争上游,每年拿奖学金,顺利考上研究生。。。。。。很显然,这样的剧情并不属于我。 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浮现的都是安逸 享受 诸如此类的本不应属于年轻人的字眼。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状态,在大学中,我并没有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就连人生第一桶金,都是和几个弟兄打游戏参加比赛赚的。在这样的生活中,自己逐渐忘记了当初的目标,日渐沉沦。直到第一年的考研失利,我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尴尬处境。错过了找工作的时机,也没考上研究生的我,突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因为一般人,就算第一年没考上,那也好歹打点基础吧,而我没有。这样的处境,说是绝境也不为过。正是在这种处境下,我下决心,再考一年。可能是因为体验到了彻头彻尾的失败,所以自己对于成功有着巨大的渴望,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我坚持了11个月,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身边的人能有一点帮助。
首先我需要感谢一位西工大的学长,他是在我第一年考研期间认识的,是我第一年考研的最大收获。我方向性的策略,很多都来自于这位学长 鱼轮老哥。
数学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对于考数学的专业来说,数学绝对是四门课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别信有的机构说什么,得英语者得天下的话)。数学这门课,单科可以拉开三位数的分差。英语考的不好40,考得好70。数学考得不好40,考得好140,差距显而易见。所以,在正式复习之前,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考研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要放在数学上。
三月初到六月末属于基础阶段,在这四个月中,我在网上找了数学的视频课来看。
高数看的是西安交大武忠祥老师的视频(特别推荐这个老师,我看过张宇老师的,看过汤家凤老师的,个人觉得都不及武忠祥老师,西安交大的教授,非常厉害)。
线代看的清华大学李永乐老师的视频课(李永乐老师是考研线性代数领域的泰斗,不用我多介绍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看的是北理工王式安老师的课程(王式安老师是前考研数学命题组组长)。这三门视频课都有对应的讲义教材。我会在文章末尾贴出图片。
我当时是这样规划的:周一看高数课程,周二周三把周一看的内容和题目做一遍。周四看线代,周五周六做线代题目。周日看概率论,因为概率论内容较少,所以分配的时间不多。还有一点,看视频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笔记。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层次来记。例如:黑中性记基本内容,红笔记录需要注意的重点易错点,铅笔记录老师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点进行的口头解释等等。这样下来,对于知识脉络的掌握的会很清晰。 因为我基础不好,所以一学期的时间,我只能把这三本书过一遍。如果能刷两遍最为理想。
暑假开始到十月之前属于强化阶段,在这三个月中,我用了李正元老师主编的数学复习全书,这本书六百多页,内容确实比较多,但是对于数学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为我基础不太好,所以全书过得不算快,到了九月中旬,才把全书完整的刷了两边。剩下半个月的时间,我做了660题中线代和概率的部分内容。660的高等数学部题目考察的非常细致,也比较有难度,具体怎么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从十月初开始就是冲刺阶段了,在十月前,一定要把该做的做好,后期时间非常紧迫。
从十月份到考研前,我一直在进行真题的训练。十月到十一月,我用的武忠祥老师主编的真题分类解析,将87年到02年的数学真题,按照章节的划分,进行训练。题目并不多,所以分层次做了三遍。 十一月开始,我用张天德的03到16年的真题卷,开始掐时间做模拟。临考试之前,数学一的真题,我差不多做了三遍。还做了近几年数二和数三的真题。因为近几年命题方向变化不大,所以数二数三也很有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阶段各人情况不尽相同,计划也不可能都一样,但是宗旨相同,都要符合自身情况,并且目标不可过高,一定要能达到才行。最好能进行细致的量化,这样实现起来有一种走进度条的感觉。尽最大可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可能会乱了阵脚。
英语:
英语不用占用太久,一天两个小时基本足够了。但是不能有间断。
从三月份开始,每天背单词,做阅读真题。
单词书我用的何凯文的1575,这本书单词分好几个部分,前面1575是必背单词,我也就只背了这部分。个人觉得背完这些,基本足够应对考研英语。因为通过做真题,你会发现这1575确实是高频单词,背下来之后,读文章比较流畅。
阅读我用的陈正康的真题超精读,这本书对于真题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很到位的分析和翻译,题目中的每个选项都有解析。能帮助同学节省大量的时间。
英语每天背几十个单词,再做一篇真题。不要多,一篇足够。但是要做到,每个选项都要知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知道意思。临考前,如果真题能做三遍,我想对于英语的命题角度,也就一清二楚了。
作文,考研写作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头疼点。由于在前中期训练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英语阅读速度比较慢,而短期想要提升阅读速度,并不容易。所以我选择充分准备作文,快速完成写作,为阅读腾出时间来。看看历年作文的命题,便会发现,无论题目具体是什么,总会从以下四个角度出发,1.社会道德 2.成功品质 3.科技环境 4.文化交流。因此,我的做法是,这四个角度,各选三篇范文进行背诵。熟练背诵之后,将范文中的句子进行拼接,便可以很快写出一篇作文来。同时还能很好的规避模板作文。
在考场上,大小作文我用了四十分钟便完成了,最终算下来,写作三十分,大概拿了二十分出头,对于四级飘过的我来说,比较满意。
最后要注意:单词与阅读一定是同步进行的。先把单词背完,再做阅读不可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是从8月中旬开始的,期间找过一个学长给辅导。个人觉得除非基础非常好,否则找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学长辅导很有必要,会帮助你节省大量时间,并且掌握的程度一定比自学要好。自己找不到的话,可以在附近考研机构报个专业课一对一,也是可行的。
专业课需要的只是刷题。课后题,目标院校的历年真题,分层次刷个两三遍,基本就没问题了。可以多加一些考研群,进行交流和答疑。
从八月中旬到10月末,我每天大约会花四个小时在专业课上。十一月开始,一天基本用三个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知识可能比较多,一定要自己总结重点,写出纲要。
政治:
政治是一门投入少量时间便可以获得巨大回报的科目。对于政治的复习,不比操之过急。国庆节过后再开始是来得及的。
我的政治是十月中旬开始的。最初是在网上找了蒋中挺和任燕翔的视频课来看。看完之后用风中劲草进行复习回顾,这本书是考研政治所有知识点的总结,非常精炼到位。同时,我也在做肖秀荣的1000题。到考试前,1000题要是能分层次刷3遍,那么政治的选择题就基本没有问题了。要知道,政治拉分全靠多选。大题分数基本都在三十分。所以政治想要考出不错的成绩,一定要注重选择题。十二月开始,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蒋中挺的最后五套卷也差不多出来了,要做的就是把卷子里的大题熟读,甚至背诵。这便足够应对大题了。就算没有原题,也有相近的题目,只要写上去,基本都有分数。
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过早复习政治,个人认为10月之前,政治完全不用动。前期时间一定要用来为数学和英语打基础。
最后希望我的经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