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受到喜好绿茶的父母影响,自己从不喝茶。都是一杯白开水直接下肚,倒也简单直接。开始喝茶是大约07年,可能从茶友的角度来说,我那时根本就不算是开始喝茶,因为就是很粗糙的随便找点茶叶泡了喝。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说开始用茶叶了。当时同事倒是有个喜欢茶的,那时我只是认为他在附庸风雅,只是实在没什么爱好的情况下找了个所谓的爱好。我并没有被他引起对茶的兴致。再之后,单位来了个老家是安溪的同事。这小子很会来事,见人就送铁观音。铁观音一冲泡,茶香四溢,把我对茶的兴趣又增加了一些。之后共事的日子,听他讲了些铁观音的历史,讲了茶王争霸。使得与茶的缘分又进了一步,开始去尝试一些不同的茶,比如普洱等。但也只能说是心血来潮。又过了几年,回到长沙工作。工作单位就在茶市旁边,却没有去近水楼台先得月。反而在原单位勾起的对茶的兴趣削减了下去。直到一二年参与茶博会的相关配合工作,才开始直正去有意识的接触茶。那年茶博会,因忙得口干舌燥,遂就近找了个茶叶展台,蹭点茶喝。那之前,我是从不喝黑茶,总觉得不习惯那个味,但当时展区几乎八成都是黑茶,实在口干,也就顾不得那许多,饥了几泡。就那几泡黑茶,打开了我去了解爱好黑茶乃至整个茶叶的大门。当时喝的那几泡黑茶,口感顺滑,有股特殊的香气,喝后回甘好,让我食指大动。可惜,忙完茶博后,到同品牌的店内试喝,却再也没喝到同样感觉的茶来。甚至我花了近十来天,把茶市绝大部分大品牌的店的茶都去试了个遍,也没找到我喝的那种味道。这种遗憾,也进一步催生了我对茶的兴趣与向往。我尝试着去看茶的历史,介绍,也尝试着买茶。当时试过些茶,自己形成的错觉就是越贵的越好,厂子越大的越好。所幸那几年,购房已基本上掏空了积蓄,基于此,倒没敢大手大脚。倒是省了不少学费。对安化黑茶浅尝之后,我又开始接触红茶,普洱,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白茶,直至又回到安化黑茶。转了一圈,才发现仍是对安化黑茶更是爱一些。在各个茶都稍微尝试了之后,开始对安化黑茶逐步深入,也开始接触茶吧。学习了不少,也找到了几款自己适口的茶在慢慢品。现在每天必看茶,必喝茶,必研究茶,对茶的感觉与知识,缓慢提升。也许对很多人来说,我才入门,甚至可以说是,门都没入,只看到了门,但至少对茶的这份喜爱,让我慢慢的朝着大门与门内一步步的前进着。文至最后,祝愿我,也祝愿广大茶友,都在茶中找到自己的那份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