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实招聚起健康底气
长治市针对贫困人口看不起病、看不上病的症状,开出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药方”,确保群众敢看病、看好病
患重病贫困群众迎来“雪中炭”
“2016年11月21日,我因股骨头坏死住进长治市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12月12日痊愈出院。医疗总费用是40939.77元,新农合报销了23048.13元,个人自费17891.64元全部由市政府兜底保障,自己不用出一分钱。”长治市平顺县龙溪镇佛堂岭村贫困村民张贤娥觉得,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事竟然落在了自己头上。
2月下旬,记者见到了73岁的张贤娥,回想起看病就医的事,她难掩感激之情。张贤娥说,住院和出院时,有车免费接送,治疗期间,医院还给予她和陪侍的家属每人每天15元用餐补助,且免费提供一张陪侍床。
张贤娥不是长治市唯一享受到贫困人口集中救治政策的贫困患者。24岁的赵瑞霞是武乡县贾豁乡古台村贫困村民,去年12月15日入住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双髋关节强直、癫痫,实施了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今年1月23日治愈出院,治疗费用共计141575.81元,新农合报销81273.2元,个人自费部分60302.61元全部由财政负担。还有平顺县苗庄镇土坡村村民贾会芳、沁县漳源镇乔村村民王万德……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重燃希望的生命。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长治建设,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前期摸底调查,长治市“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中,实际患病人口为26679人,其中患大病4016人,长期慢性病21089人。
这部分人如何脱贫?如何让他们在小康路上不掉队?长治市为此提出了健康扶贫工作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其中,着力对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对去年脱贫的192个贫困村逐村、逐户、逐人、逐病进行拉网式排查、甄别、分类,对需要市级集中救治的241名患者,按照新农合起付线300元、报销比例80%执行;安排各医疗机构免费提供一张陪视床,并给予病人和陪视家属每人每天15元用餐补助。全市共有95名患者到相关医疗机构住院治疗,45名患者已治愈出院,50人正在治疗。
贫困群众敢去看病能看好病
长治市还采取多项举措,针对贫困人口看不起病、看不上病的问题,开出“药方”,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对属于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的,新农合参合费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非低保、五保对象的,由市、县财政和参合人员按照25%:25%:50%的比例承担。”长治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武克俭介绍,市里还免除了新农合定点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方式,建立“住院费用周转金制度”,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贫困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只需交纳门槛费,其余的基本医疗费用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壶关县店上镇卫生院院长秦刘青告诉记者,该镇已有多名贫困村民享受到这一政策。“山后村64岁的村民郭新福,诊断患有脑梗死后遗症,他在卫生院住院14天,我们采取降压、针灸等治疗方案,总费用6975.37元,新农合报销6701.68元,应该自己负担273.69元,因为符合政策,所以只付了50元‘门槛费’。”秦刘青说:“还有林青庄村的贫困村民安迷菊,患有双膝骨性关节炎,前段时间在卫生院住了10天,总费用4381.97元,新农合报销了4216.97元,应该自己负担165元,因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只付了50元。现在,贫困村民来卫生院看病,心里有底,不再为医药费用头疼了。”
对长治市的贫困人口来说,就医惠民政策覆盖了各级医疗机构。贫困群众在县级医院住院免交住院押金,诊疗结束后只需支付自负费用。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在统筹补偿方案规定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37种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80%,属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90%;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万元降低为5000元。
去年8月以来,长治市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 4032人次,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5%,慢性病报销2950人次,大病保险报销128人次,贫困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高。
“靶向治疗”破解缺医少药难题
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是困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难题。特别是贫困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尤为明显。长治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科科长范东升介绍,市里采取多项举措,给出靶向性治疗方案。针对贫困村卫生室缺医少药问题,强化了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医生晋升职称前到5个贫困县893个贫困村服务的政策,同时,让乡镇卫生院派出医生定期坐诊,在社会上公开招聘乡村医生到贫困村任职;在长治市卫校举办“村来村去”免费培养中专医学生,优先为5个贫困县培养了51名农村医学生,解决村医老化后继无人问题。
19岁的王泽昕是平顺县青羊镇吾乐村人,初中毕业后待业在家。当她听到市里免费培养中专医学生消息后,当即决定报考,并顺利通过审核。“我觉得这是一种挺好的人生选择,我喜欢学医,也愿意服务家乡,毕业以后,我就踏踏实实回村里,为父老乡亲服务好。”王泽昕说。
长治市还确定7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为贫困村用药主要保障单位,并与之签订服务承诺书,明确了村卫生所必备的16类186种常用药物上架销售,解决了贫困村居民用药问题。
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长治市共组建医疗工作队291支,赠送健康手册16.69万套,开展疾病筛查4.54万人,出具健康处方15.22万份,签订服务协议18.29万份,留下亲情号码25.75万个,使患病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长治市针对贫困人口看不起病、看不上病的症状,开出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药方”,确保群众敢看病、看好病
患重病贫困群众迎来“雪中炭”
“2016年11月21日,我因股骨头坏死住进长治市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12月12日痊愈出院。医疗总费用是40939.77元,新农合报销了23048.13元,个人自费17891.64元全部由市政府兜底保障,自己不用出一分钱。”长治市平顺县龙溪镇佛堂岭村贫困村民张贤娥觉得,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事竟然落在了自己头上。
2月下旬,记者见到了73岁的张贤娥,回想起看病就医的事,她难掩感激之情。张贤娥说,住院和出院时,有车免费接送,治疗期间,医院还给予她和陪侍的家属每人每天15元用餐补助,且免费提供一张陪侍床。
张贤娥不是长治市唯一享受到贫困人口集中救治政策的贫困患者。24岁的赵瑞霞是武乡县贾豁乡古台村贫困村民,去年12月15日入住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双髋关节强直、癫痫,实施了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今年1月23日治愈出院,治疗费用共计141575.81元,新农合报销81273.2元,个人自费部分60302.61元全部由财政负担。还有平顺县苗庄镇土坡村村民贾会芳、沁县漳源镇乔村村民王万德……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重燃希望的生命。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长治建设,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经前期摸底调查,长治市“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中,实际患病人口为26679人,其中患大病4016人,长期慢性病21089人。
这部分人如何脱贫?如何让他们在小康路上不掉队?长治市为此提出了健康扶贫工作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其中,着力对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对去年脱贫的192个贫困村逐村、逐户、逐人、逐病进行拉网式排查、甄别、分类,对需要市级集中救治的241名患者,按照新农合起付线300元、报销比例80%执行;安排各医疗机构免费提供一张陪视床,并给予病人和陪视家属每人每天15元用餐补助。全市共有95名患者到相关医疗机构住院治疗,45名患者已治愈出院,50人正在治疗。
贫困群众敢去看病能看好病
长治市还采取多项举措,针对贫困人口看不起病、看不上病的问题,开出“药方”,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对属于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的,新农合参合费由民政部门全额资助,非低保、五保对象的,由市、县财政和参合人员按照25%:25%:50%的比例承担。”长治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武克俭介绍,市里还免除了新农合定点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方式,建立“住院费用周转金制度”,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贫困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只需交纳门槛费,其余的基本医疗费用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壶关县店上镇卫生院院长秦刘青告诉记者,该镇已有多名贫困村民享受到这一政策。“山后村64岁的村民郭新福,诊断患有脑梗死后遗症,他在卫生院住院14天,我们采取降压、针灸等治疗方案,总费用6975.37元,新农合报销6701.68元,应该自己负担273.69元,因为符合政策,所以只付了50元‘门槛费’。”秦刘青说:“还有林青庄村的贫困村民安迷菊,患有双膝骨性关节炎,前段时间在卫生院住了10天,总费用4381.97元,新农合报销了4216.97元,应该自己负担165元,因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只付了50元。现在,贫困村民来卫生院看病,心里有底,不再为医药费用头疼了。”
对长治市的贫困人口来说,就医惠民政策覆盖了各级医疗机构。贫困群众在县级医院住院免交住院押金,诊疗结束后只需支付自负费用。在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在统筹补偿方案规定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37种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80%,属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90%;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万元降低为5000元。
去年8月以来,长治市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 4032人次,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5%,慢性病报销2950人次,大病保险报销128人次,贫困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高。
“靶向治疗”破解缺医少药难题
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是困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难题。特别是贫困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尤为明显。长治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科科长范东升介绍,市里采取多项举措,给出靶向性治疗方案。针对贫困村卫生室缺医少药问题,强化了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医生晋升职称前到5个贫困县893个贫困村服务的政策,同时,让乡镇卫生院派出医生定期坐诊,在社会上公开招聘乡村医生到贫困村任职;在长治市卫校举办“村来村去”免费培养中专医学生,优先为5个贫困县培养了51名农村医学生,解决村医老化后继无人问题。
19岁的王泽昕是平顺县青羊镇吾乐村人,初中毕业后待业在家。当她听到市里免费培养中专医学生消息后,当即决定报考,并顺利通过审核。“我觉得这是一种挺好的人生选择,我喜欢学医,也愿意服务家乡,毕业以后,我就踏踏实实回村里,为父老乡亲服务好。”王泽昕说。
长治市还确定7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为贫困村用药主要保障单位,并与之签订服务承诺书,明确了村卫生所必备的16类186种常用药物上架销售,解决了贫困村居民用药问题。
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长治市共组建医疗工作队291支,赠送健康手册16.69万套,开展疾病筛查4.54万人,出具健康处方15.22万份,签订服务协议18.29万份,留下亲情号码25.75万个,使患病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