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帝写了半句诗,400年间竟无人能对出,却被朱元璋补上了

山川文社
原创
03-20 16:29
说起赵匡胤,我们都知道他是开国皇帝,能够于乱世中崛起自然是有一番过人的魄力。他出身行伍,受过的教育不多,但是在行军打仗上确有一定的天赋,也许是因为从小长在军营,耳濡目染的原因吧。
长大后,他开始跟随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中积累了很高的声望。因为是从自己身边长起来的,所以世宗很信任他,也乐意提拔他,于是在机遇和努力的双重作用下,他从一个小兵坐到了中央禁军的位子上,也能说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
显示大图
虽然他的机遇都在军中,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抛弃学问,不管他是否早就生出了不轨的心思,反正他是早早就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959年的时候,他跟着柴荣征战南唐,大军胜利而归,本来都很高兴,但是有人向皇帝告状,说他搜刮百姓中饱私囊。世宗很生气,觉得他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于是亲自带人前去截住了赵匡胤,偏偏正好看见他拉了一个大箱子回家,赵匡胤连忙把箱子打开,但是里面没有什么告状之人说的金银珠宝,一点黄白之物都没有,有的是满满一箱子书。
皇帝感到很纳闷,问他拉这么多书回家干什么。赵匡胤回答的很有水平,说他只会打仗、胸无点墨,只有多学点学问,将来才能更好的为朝廷尽忠。
世宗听了很是感动,这么一个忠心耿耿又清廉的下属谁不喜欢呢?自此,他更加信任、器重赵匡胤了。
之后,在闲暇时候他经常读书,虽然少时耽误了学业,但好在勤能补拙,后来的勤奋让他在文化上渐渐赶了上来,虽然不能说是文豪级别的,但是在臣子面前不至于露怯便是了。有意思的是他还作过诗,不过作了一首半就江郎才尽了。
他作第一首诗的时候还没有当皇帝,那时候的生活自然是潇洒自得的。
一次,他和自己的朋友饮酒作乐,酒过三巡之后众人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了,不过这些宿醉的人倒是没有睡到日上三竿才起,醒来时正好碰上太阳初升。见过日出的人都知道,那气势不是一般的言语能够形容出来的,他的好朋友作了一首诗,来表述自己激动的心情,但是自觉肚子里已经有了二两墨水的赵匡胤不服气,在脑子里想了一下,也作了一首诗出来,名叫《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说实话,这首诗写的并不怎样,颇有几分打油诗的光彩,但是结合他之后的作为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心思。他应该也是想要当一轮太阳,光芒万丈的!
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加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不仅自己更加勤奋,也教导那些臣子们要多读书,这样,他不免想在自己的臣子面前展示一下,奈何除了当年那一首诗并没有新的灵感出现。
一天中秋,他正和臣子们饮酒赏月,喝了两口酒,放下酒杯,忽然就有了兴致,随口作了一句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诗相比之前那一句可是进步了不少啊,大臣们纷纷夸奖他,等着皇帝“惊才艳绝”的下两句,但是尴尬的是,皇帝只有那两句的灵感,再往下想却想不出来了。
本来他那前两句就是即兴而作,下面的一点思路都没有,这大臣们都眼睁睁地在下面等着呢,可是他越着急越想不出来啊。皇帝的面子在这里放着,他十分下不来台,正是尴尬的时候,一个大臣看出了皇帝的窘迫,急中生智,跪下夸赞说皇帝这两句话说得好,气势不凡!接着满朝文武都跪下直呼万岁,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那孤零零的两句诗就在那里放着,无人敢接了。
开国皇帝作的诗有几个人敢接?
就是有,也得等着改朝换代了,于是四百年后,又一名开国皇帝朱元璋接上了这两首诗:“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
至此,这首诗算是完整了,虽然文采比不上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但毕竟这两位皇帝不是科班出身,不能请求,再说了,虽然文笔不够,但是诗中的意境确实是一些伤春悲秋的诗比不上的,开国皇帝的魄力与心胸是一般的诗人能够比拟的吗?
了解更多

山川文社
原创
03-20 16:29
说起赵匡胤,我们都知道他是开国皇帝,能够于乱世中崛起自然是有一番过人的魄力。他出身行伍,受过的教育不多,但是在行军打仗上确有一定的天赋,也许是因为从小长在军营,耳濡目染的原因吧。
长大后,他开始跟随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军中积累了很高的声望。因为是从自己身边长起来的,所以世宗很信任他,也乐意提拔他,于是在机遇和努力的双重作用下,他从一个小兵坐到了中央禁军的位子上,也能说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
显示大图
虽然他的机遇都在军中,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抛弃学问,不管他是否早就生出了不轨的心思,反正他是早早就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959年的时候,他跟着柴荣征战南唐,大军胜利而归,本来都很高兴,但是有人向皇帝告状,说他搜刮百姓中饱私囊。世宗很生气,觉得他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于是亲自带人前去截住了赵匡胤,偏偏正好看见他拉了一个大箱子回家,赵匡胤连忙把箱子打开,但是里面没有什么告状之人说的金银珠宝,一点黄白之物都没有,有的是满满一箱子书。
皇帝感到很纳闷,问他拉这么多书回家干什么。赵匡胤回答的很有水平,说他只会打仗、胸无点墨,只有多学点学问,将来才能更好的为朝廷尽忠。
世宗听了很是感动,这么一个忠心耿耿又清廉的下属谁不喜欢呢?自此,他更加信任、器重赵匡胤了。
之后,在闲暇时候他经常读书,虽然少时耽误了学业,但好在勤能补拙,后来的勤奋让他在文化上渐渐赶了上来,虽然不能说是文豪级别的,但是在臣子面前不至于露怯便是了。有意思的是他还作过诗,不过作了一首半就江郎才尽了。
他作第一首诗的时候还没有当皇帝,那时候的生活自然是潇洒自得的。
一次,他和自己的朋友饮酒作乐,酒过三巡之后众人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清晨了,不过这些宿醉的人倒是没有睡到日上三竿才起,醒来时正好碰上太阳初升。见过日出的人都知道,那气势不是一般的言语能够形容出来的,他的好朋友作了一首诗,来表述自己激动的心情,但是自觉肚子里已经有了二两墨水的赵匡胤不服气,在脑子里想了一下,也作了一首诗出来,名叫《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说实话,这首诗写的并不怎样,颇有几分打油诗的光彩,但是结合他之后的作为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写的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心思。他应该也是想要当一轮太阳,光芒万丈的!
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加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不仅自己更加勤奋,也教导那些臣子们要多读书,这样,他不免想在自己的臣子面前展示一下,奈何除了当年那一首诗并没有新的灵感出现。
一天中秋,他正和臣子们饮酒赏月,喝了两口酒,放下酒杯,忽然就有了兴致,随口作了一句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这两句诗相比之前那一句可是进步了不少啊,大臣们纷纷夸奖他,等着皇帝“惊才艳绝”的下两句,但是尴尬的是,皇帝只有那两句的灵感,再往下想却想不出来了。
本来他那前两句就是即兴而作,下面的一点思路都没有,这大臣们都眼睁睁地在下面等着呢,可是他越着急越想不出来啊。皇帝的面子在这里放着,他十分下不来台,正是尴尬的时候,一个大臣看出了皇帝的窘迫,急中生智,跪下夸赞说皇帝这两句话说得好,气势不凡!接着满朝文武都跪下直呼万岁,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那孤零零的两句诗就在那里放着,无人敢接了。
开国皇帝作的诗有几个人敢接?
就是有,也得等着改朝换代了,于是四百年后,又一名开国皇帝朱元璋接上了这两首诗:“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
至此,这首诗算是完整了,虽然文采比不上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但毕竟这两位皇帝不是科班出身,不能请求,再说了,虽然文笔不够,但是诗中的意境确实是一些伤春悲秋的诗比不上的,开国皇帝的魄力与心胸是一般的诗人能够比拟的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