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挽歌吧 关注:364贴子:5,203
  • 0回复贴,共1

央行此次降息的大背景及其背后的金融改革大战略2014.11.2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央行此次降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降低0.25和0.4个百分点,同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空间,这体现了央行刚性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同时尽量维护储户的利益的意图。降息伊始就有多家银行上调存款利率并下调贷款利率,从而进一步引导债市整体利率下行,社会融资成本终于明确的降低了,储户的存款利息收益得到了保护。
在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因为降息而出现贬值,尤其是降息当天就大幅贬值近200基点。未来人民币是否会持续贬值还是未知数,这也是笔者很担心的一点。股市因为预期未来还会降息,必将把大量债市的资金挤压入股市,从而使得牛市向纵深向长远发展,所以出现了大涨。笔者也认为历来国家出台货币政策都是一套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组合拳,不会只有一招就完结,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央行此次降息的大背景及其背后的金融改革大战略。
一、央行此次降息的大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并且已经取得了局部性的显著成果,这是直接打破美元全球霸权,打开国际结算货币多元化的新局面,从而直接威胁美帝核心利益的国家战略。中国要推进这项战略势必遇到强大阻力,但这是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不论遇到多大阻力都要勇往直前走下去,不成功便成仁。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中国金融战略的主线,其它各种政策措施都是围绕其制定并实施,因此分析金融问题要抓住这条主线才能从源头理清问题的脉络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基础之一就是人民币的相对强势以及币值的相对稳定,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各国信任并愿意储备人民币从事国际结算业务。要支撑人民币的币值保持相对强势以及相对稳定主要有三个支点:分别是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经济基本面。通常情况下各国都不会滥发货币,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后两个支点对币值的影响最大。
1、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币值影响甚微
今年以来人民币M2增速明显降低,虽然有利于人民币保持强势,但实际影响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利率变动有巨大潜在风险
在央行此次降息之前,全球各主要国家货币只有美元和人民币好似被捆绑在一起持续升值,甚至在美元指数大幅飙升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还在升值。由于美帝利用其金融霸权通过美元先贬值再升值的方法转嫁危机,攫取全球财富来实现美国经济复苏,美元指数已经明确步入长期上升通道,现在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以往人民币的高利率加上兑美元的持续升值使人民币成为了国际热钱无风险套利、保值增值的优良标的。此次降息虽然对利率冲击不大,但是扭转了人们对于利率变化的预期,加之美元的持续升值预期,会进一步促进国内热钱加速撤离。前几年由于中央出台地产调控政策严格限制地产企业在国内融资,所以地产企业进行了巨额海外融资。表面看降息降低了地产企业和广大贷款购房者的偿债利息压力,从而缓解了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但未来一旦热钱系统性的加速撤离有可能对地产信托形成釜底抽薪之势,这里面又牵涉到影子银行乱象的问题,将成为外资做空中国的一把利剑,并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沉重打击。这是笔者一直担忧的问题。
3、经济基本面总体企稳,但目前难以对人民币币值形成强有力支撑
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是要逐渐降低的。这显然不利于对人民币币值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按照预期经济增速也将彻底换档,从9-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6-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长远看甚至可能达到5%。因此若想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币值形成强有力支撑,就必须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依靠中国经济迸发出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竞争力与庞大规模效应来支撑。
综上所述支撑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强势以及相对稳定的三个主要支点中,货币供应量支点偏中性,影响甚微;利率支点开始转向偏负面;经济基本面支点潜力很大,但目前也略偏负面。在这个大背景下,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持续升值下去,因为人民币还没有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所以将会形成巨大的汇率泡沫风险并且严重伤害出口贸易,从而进一步破坏经济基本面。最终人民币由于难以支撑强势币值而轰然坍塌被迫进入持续贬值通道,将会形成墙倒众人推的连锁反应爆发系统性经济危机。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受灾国经济大衰退就是前车之鉴。
要想避免这种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中国还有回旋余地和回旋时间的时候放弃人民币与美元持续双升,以改革促发展,尽快使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币值形成新的强有力支撑,从而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也就是说中国在汇率战场上放弃与美国正面抗衡,战术上转为迂回包抄,相应的调整金融战略,但最终战略目标不变。
目前中国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以反腐开路而全面展开,美元指数尚在上涨前期,中国的改革既有回旋余地,也有回旋时间,后面要做的就是精准决策,果断实施,及时修正,灵活应变。此次降息就是中央为了应对美元升值和国内各种问题正在进行或将要实施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战略举措的投石问路之举,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大问题:降息背后的金融改革大战略。
二、降息背后的金融改革大战略
中国的金融战略核心总理早已定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发展和健全实体经济才是立国之本。如上文所述,中国必须尽快使经济基本面走出泥潭,完成转型,形成对人民币币值强有力的支撑,从而能够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金融改革就是围绕这个核心来制定战略并实施的。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不完全能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正常运转,主要问题如下:
1、资金流动不理想
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出现金融体系内部流动性泛滥,实体经济流动性不足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内因在于巨大的存贷款利差;外因在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例如余额宝的运作模式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2、信贷结构不理想
总理一直要求信贷侧重支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保就业促转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各种渠道的信贷资金主要还是投向大企业和有政府背景的成熟行业,出现大批中小企业从正常渠道贷不到款,只能要么压缩业务,要么去借高利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内因在于金融机构只会“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天性;外因在于配套措施不健全,不足以支持金融机构敢于承担风险。
3、信贷效果不理想
由于贷款利率高企不下,企业融资成本很高,出现金融机构严重侵蚀实体经济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其国际竞争力的现象。这个问题是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核心来说最严重的问题,中央使用各种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效果都不理想,最终只好通过降息来进行刚性约束,可谓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内因在于金融机构缺乏竞争机制,在垄断体系下盈利模式简单粗暴;外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体系由于其特殊性,市场化体制改革始终都不到位。
要解决上述三个主要问题,需要降低存贷款利差,从顶层进行刚性约束,从基层完善配套体系,迫使金融机构把侵蚀实体经济的利益返还给实体经济,引导资金流向理想的方向,不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同时打破传统的垄断模式,在金融体系内部建立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以提升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活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制定具体措施进行系统性的金融改革。笔者把制定金融改革具体措施的总体理念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在可控范围内加杠杆
(2) 在不可控范围内减杠杆
(3) 强化和完善监管体系尽量把不可控要素转化为可控要素
(4) 最终确认实在不可控的要素就要取缔或打压
以上四点读者看了恐怕会一头雾水,笔者在此解释一下:所谓可控和不可控范围分别是指政府监管体系力所能及和鞭长莫及的领域,杠杆是指借助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及其配套措施影响资金流动性的手段。
政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货币供应增量长期持续稳中有降的前提下,大幅提高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和效率。在具体实施思路上如总理所说就是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关键在于盘活存量。既然要盘活存量,就必须增强资金流动性。资金流动性的背后就是人们的贪心。哪里有可能赚钱,资金就会向那里流动;有可能赚钱的机会越多,资金的整体流动性就会越强,而不再被人们囤积起来。
这是一场资本逐利的游戏,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的政府必须对整个游戏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同时使尽可能多的利益个体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参与进来。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参与者,就需要通过各种加杠杆的手段使参与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塑造更多的财富神话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而那些失败者则默默无闻。对那些实在不想参与这场游戏或者不愿遵守规则的利益个体就要取缔或打压,使其绝对不能影响大局!
结合现实来说诸如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当前股市的人造牛市、沪港通的实施、互联网金融等各种创新的金融业务都属于加杠杆的范畴。同时政府也展开了金融体系内部的反腐,对地方债的审计、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并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举债等措施则属于减杠杆的范畴。未来政府将对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和整顿,使互联网金融更加规范化,使经过整顿后的影子银行一部分转化为正规民间金融机构,同时取缔一部分影响恶劣的等措施就是强化和完善监管体系尽量把不可控要素转化为可控要素,最终确认实在不可控的要素就要取缔或打压。
对于个人来说认清楚国家金融改革大战略的本质,跟上改革的步伐,就能抓到很多致富的机会,规避很多潜在的风险。金融改革是一座大金库,在中国跟党走吃饱饭!


IP属地:北京1楼2017-03-21 15: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