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在曾都区齿轮社区的爱心职业培训学校,总能听见阵阵美妙悠扬的编钟乐声,乐声从铿锵激昂的《东方红》变换到清丽婉转的《月满西楼》,再变换到浪漫悠长的《友谊地久天长》。
谁也想不到,演绎出这美妙乐曲的竟是一群残疾人,他们用残缺的身体演绎完美,用艺术的灵魂感化生命,这就是随州首家残疾人编钟艺术团——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编钟艺术团。在演练室里,本报记者得以近距离感受这群特殊演员的生命之美。
憧憬:带着“梦之队”走向社会
2009年9月,随州人夏昶创办了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爱心职校),这是全国首家全免费民办残疾人培训学校,6年培训残疾学生千余名。
去年8月,夏昶投入数万元采购回编钟、编磬等古乐器,创办了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编钟艺术团,并请来专业人士培训艺术团里10名残疾人演奏传统古乐器。
谈起创办残疾人编钟艺术团的初衷,夏昶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教室里走访发现,学校里不少孩子虽然身体残疾,但乐感很好,每当课间音乐响起,不少孩子就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随州有不少残疾人艺术团,可是还没有残疾人编钟艺术团,而随州又是中国编钟音乐之都,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残疾人编钟艺术团,教这些孩子学会编钟演奏,带他们走出封闭的环境、走向社会,甚至走出随州、走向全国,成立一支残疾人的‘梦之队’,通过音乐来改变他们的人生,让他们也能走上舞台,向社会展示他们的才能。”夏昶说。
窘境:抵房押车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艺术团的成立和发展需要专业的训练场地和器材,这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这让夏昶一度陷入了窘境。“学校成立之初,原本制定的收费标准是学杂费每人每年500元,生活费每月240元,可是真正面对那些贫困家庭时,你却无法张口谈钱,一些困难残疾人家庭实在拿不出钱,家长甚至拉着孩子跪在你面前,希望能免费招收自家孩子,为孩子找个出路。可你免去了这些孩子的费用,那些交了学费的孩子又不愿意了。”无奈之下,夏昶一咬牙免去所有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由学校自筹解决。
几年时间下来,夏昶的总投资超过100多万元,这是他的所有积蓄。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他甚至瞒着家人将两套房产和一辆私家车抵押出去。急需用钱时,夏昶还会带上师生到附近一家啤酒厂当搬运工,交纳学校水电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已经十分困难了,更别说购置乐器、聘请专业的老师。”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尽快落地,夏昶又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奔波,想法设法发动公益组织进行义卖、带着残疾学子街头义演……“一些爱心人士得知我们的心愿,自发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为我们捐物资、捐款,用来购置乐器、装修艺术团排练场地。”
欣慰:孩子们不再因残疾而自卑了
乐器和排练室的困难解决了,可那些爱音乐的孩子却都不愿意加入艺术团。和残疾孩子促膝长谈后,夏昶了解到,因为身体有残疾,这些孩子有自卑情绪,不愿意抛头露面。
结合实际,夏昶针对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为他们量身安排适合的节目,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渐渐地,艺术团的成员多了,艺术团的笑声也多了。
18岁的智障儿钱喜五音不全,不会乐器,又不能跳舞,因为觉得自己在艺术团什么也干不了,所以一度想到退出。为了留住钱喜,夏昶和聘请的专业老师一起想办法,最终根据他活泼好动的行为习惯和形象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了编钟演奏师的角色。
家住随州南郊的云蓓是一个自闭症孩子,16岁的她智商相当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到爱心职校的第一个月,她一句话都不愿意说,经过多番观察,夏昶发现,云蓓对古筝的声音十分敏感,每当听到老师弹奏古筝,云蓓总会主动凑上前去细细聆听,还时不时伸手去触摸琴弦。经过长达半年的打磨,云蓓成了艺术团的骨干成员:能弹古筝、能唱歌、能跳舞。音乐老师不在的时候,她还当起了“小老师”。
“能让这么多残疾孩子振作起来,感觉挺欣慰。”夏昶说,下一步他想带着这些残疾孩子进社区、上街头,为观众献上精彩的公益演出,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艺术团更多展示的机会,帮助这些残疾孩子实现自我,创造价值。
谁也想不到,演绎出这美妙乐曲的竟是一群残疾人,他们用残缺的身体演绎完美,用艺术的灵魂感化生命,这就是随州首家残疾人编钟艺术团——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编钟艺术团。在演练室里,本报记者得以近距离感受这群特殊演员的生命之美。
憧憬:带着“梦之队”走向社会
2009年9月,随州人夏昶创办了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爱心职校),这是全国首家全免费民办残疾人培训学校,6年培训残疾学生千余名。
去年8月,夏昶投入数万元采购回编钟、编磬等古乐器,创办了曾都区爱心职业培训学校编钟艺术团,并请来专业人士培训艺术团里10名残疾人演奏传统古乐器。
谈起创办残疾人编钟艺术团的初衷,夏昶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教室里走访发现,学校里不少孩子虽然身体残疾,但乐感很好,每当课间音乐响起,不少孩子就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随州有不少残疾人艺术团,可是还没有残疾人编钟艺术团,而随州又是中国编钟音乐之都,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残疾人编钟艺术团,教这些孩子学会编钟演奏,带他们走出封闭的环境、走向社会,甚至走出随州、走向全国,成立一支残疾人的‘梦之队’,通过音乐来改变他们的人生,让他们也能走上舞台,向社会展示他们的才能。”夏昶说。
窘境:抵房押车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艺术团的成立和发展需要专业的训练场地和器材,这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这让夏昶一度陷入了窘境。“学校成立之初,原本制定的收费标准是学杂费每人每年500元,生活费每月240元,可是真正面对那些贫困家庭时,你却无法张口谈钱,一些困难残疾人家庭实在拿不出钱,家长甚至拉着孩子跪在你面前,希望能免费招收自家孩子,为孩子找个出路。可你免去了这些孩子的费用,那些交了学费的孩子又不愿意了。”无奈之下,夏昶一咬牙免去所有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由学校自筹解决。
几年时间下来,夏昶的总投资超过100多万元,这是他的所有积蓄。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他甚至瞒着家人将两套房产和一辆私家车抵押出去。急需用钱时,夏昶还会带上师生到附近一家啤酒厂当搬运工,交纳学校水电费。“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已经十分困难了,更别说购置乐器、聘请专业的老师。”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尽快落地,夏昶又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奔波,想法设法发动公益组织进行义卖、带着残疾学子街头义演……“一些爱心人士得知我们的心愿,自发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为我们捐物资、捐款,用来购置乐器、装修艺术团排练场地。”
欣慰:孩子们不再因残疾而自卑了
乐器和排练室的困难解决了,可那些爱音乐的孩子却都不愿意加入艺术团。和残疾孩子促膝长谈后,夏昶了解到,因为身体有残疾,这些孩子有自卑情绪,不愿意抛头露面。
结合实际,夏昶针对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为他们量身安排适合的节目,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渐渐地,艺术团的成员多了,艺术团的笑声也多了。
18岁的智障儿钱喜五音不全,不会乐器,又不能跳舞,因为觉得自己在艺术团什么也干不了,所以一度想到退出。为了留住钱喜,夏昶和聘请的专业老师一起想办法,最终根据他活泼好动的行为习惯和形象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了编钟演奏师的角色。
家住随州南郊的云蓓是一个自闭症孩子,16岁的她智商相当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到爱心职校的第一个月,她一句话都不愿意说,经过多番观察,夏昶发现,云蓓对古筝的声音十分敏感,每当听到老师弹奏古筝,云蓓总会主动凑上前去细细聆听,还时不时伸手去触摸琴弦。经过长达半年的打磨,云蓓成了艺术团的骨干成员:能弹古筝、能唱歌、能跳舞。音乐老师不在的时候,她还当起了“小老师”。
“能让这么多残疾孩子振作起来,感觉挺欣慰。”夏昶说,下一步他想带着这些残疾孩子进社区、上街头,为观众献上精彩的公益演出,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给予艺术团更多展示的机会,帮助这些残疾孩子实现自我,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