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是诗人的流行色
公元796年春,长安——
一个书生跨越生死的距离
终于拥得桃夭入怀
公元836年春,湖州——
一个诗人邂逅他的春风十里
十四年后,春天未开而落
公元1073年春,杭州——
一个文豪拨开历史的风尘
写下一段温暖的情话
春分一候,伤心
二候,销魂
三候,柔肠百转……

1

公元796年春,长安城外,桃夭似海。
年轻的博陵书生崔护,刚登进士第,题名慈恩塔,列宴曲江亭,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于是,史上最出名的套路之一,就在长安城南上演。
“姑娘,可否讨口水喝?”
游玩久了,难免口渴,书生敲响一家柴门,应门的是个妙龄少女。
一眼惊艳。
少女默默地端来茶水,然后转身立在院中的桃树下,并不理会青年的搭讪,然而眉目间流露出的那一丝羞怯,却瞒不得。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碧桃满树,窈窕美人。
人面桃花啊!崔护这样想着,一时竟是痴了。

想了一年,念了三百六十日,相思宛如业障,将他罩入无形的牢笼,不得挣脱。
第二年,他故地重游,桃花依旧,却不见去岁红颜。
于是他在门边写下了一首诗——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谁曾想,同样饱受相思之苦的少女那日只是不巧外出,回来看到这首诗,心中暗恨,堪堪几日功夫,竟然憔悴而死。
崔护得知后,抱着少女大哭一场。
结局没什么悬念,他把人哭活了过来,然后抱得美人归。
如果要给这个套路很深的伤春故事,加一个注解,大概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2

公元836年春,杜牧在湖州游赏。
按照他一贯的作风,应该在这里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子,然后春风十里,然后依依惜别,然后江湖相忘。
他遇到了那个女子。
但非常不巧的是,年龄不对。用今天的话说,那是个美丽可爱的小萝莉,深深吸引了怪叔叔杜牧的眼球。
杜叔叔当即跟女孩的母亲约定:“十年后我来娶她。”

如果杜牧按时回来,这个故事应该会变成“一树梨花压海棠”的风流韵事。
可是杜牧迟了,迟了四年,女孩无法再等,于是嫁人,十四年后再次相见,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杜牧写诗说,我的春天,就这样未开而落啊——
“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叹花》
风流的杜牧自然不曾想过,她等了他十一个春天,等过了花季雨季,是多么的无奈!以致终于黯然琵琶别抱,榴开见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3

公元1073年春,三十八岁的苏轼正在杭州做通判。
他用西湖的水研墨,龙井的茶润笔,用一颗诗心丈量杭州山水,写下无数美妙诗篇。
这日,他来到临安九仙山——传说中葛洪炼过丹的地方,山明水秀,处处透着一股仙气。
陌上花开无数,春风送来渺茫的歌声,软糯的吴歌小调,温婉中透着一丝悲凉。
不怎么识字的乡民,在歌声中,给这位大文豪讲了一个美妙的故事。

五代时,这里是吴越国的属地,吴越王钱镠的夫人出身临安,每年春天,她都要回娘家住一段时间,钱镠常常会写信催她回来。
这信上说了些什么私房话,倒也不得而知,但有那么一句,却流传了下来,至今传唱不休——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我的王妃啊!山路险要,你要慢些儿走,如果心急,就看看路边的花草,那么美好,就像你一样。

此时,距离钱镠过世,已有一百四十余年,而吴越国归顺大宋近百年,早已不复存在。
陌上春花依旧,江山却已易主,国王、王妃以及他们之间的更多故事,都湮没在春风的叹息中,花落无痕。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也已经死去8年了。曾经的曾经,他们也像钱镠和王妃那般,爱得深沉。
一种名为沧桑感的情绪袭上心头,苏轼对乡民说:“这调子是很美的,应该有更美的歌词来相配,我来为你们填词吧!”
“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陌上花三首》
落笔时也落了泪,从此后,九仙山便传唱着苏轼版本的《陌上花》,岁岁年年,姹紫嫣红开遍。
陌上花开,谁又归来?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诗词中国”(shicizg)原创

公元796年春,长安——
一个书生跨越生死的距离
终于拥得桃夭入怀
公元836年春,湖州——
一个诗人邂逅他的春风十里
十四年后,春天未开而落
公元1073年春,杭州——
一个文豪拨开历史的风尘
写下一段温暖的情话
春分一候,伤心
二候,销魂
三候,柔肠百转……

1

公元796年春,长安城外,桃夭似海。
年轻的博陵书生崔护,刚登进士第,题名慈恩塔,列宴曲江亭,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于是,史上最出名的套路之一,就在长安城南上演。
“姑娘,可否讨口水喝?”
游玩久了,难免口渴,书生敲响一家柴门,应门的是个妙龄少女。
一眼惊艳。
少女默默地端来茶水,然后转身立在院中的桃树下,并不理会青年的搭讪,然而眉目间流露出的那一丝羞怯,却瞒不得。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碧桃满树,窈窕美人。
人面桃花啊!崔护这样想着,一时竟是痴了。

想了一年,念了三百六十日,相思宛如业障,将他罩入无形的牢笼,不得挣脱。
第二年,他故地重游,桃花依旧,却不见去岁红颜。
于是他在门边写下了一首诗——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谁曾想,同样饱受相思之苦的少女那日只是不巧外出,回来看到这首诗,心中暗恨,堪堪几日功夫,竟然憔悴而死。
崔护得知后,抱着少女大哭一场。
结局没什么悬念,他把人哭活了过来,然后抱得美人归。
如果要给这个套路很深的伤春故事,加一个注解,大概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2

公元836年春,杜牧在湖州游赏。
按照他一贯的作风,应该在这里遇见一个美丽的女子,然后春风十里,然后依依惜别,然后江湖相忘。
他遇到了那个女子。
但非常不巧的是,年龄不对。用今天的话说,那是个美丽可爱的小萝莉,深深吸引了怪叔叔杜牧的眼球。
杜叔叔当即跟女孩的母亲约定:“十年后我来娶她。”

如果杜牧按时回来,这个故事应该会变成“一树梨花压海棠”的风流韵事。
可是杜牧迟了,迟了四年,女孩无法再等,于是嫁人,十四年后再次相见,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杜牧写诗说,我的春天,就这样未开而落啊——
“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叹花》
风流的杜牧自然不曾想过,她等了他十一个春天,等过了花季雨季,是多么的无奈!以致终于黯然琵琶别抱,榴开见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3

公元1073年春,三十八岁的苏轼正在杭州做通判。
他用西湖的水研墨,龙井的茶润笔,用一颗诗心丈量杭州山水,写下无数美妙诗篇。
这日,他来到临安九仙山——传说中葛洪炼过丹的地方,山明水秀,处处透着一股仙气。
陌上花开无数,春风送来渺茫的歌声,软糯的吴歌小调,温婉中透着一丝悲凉。
不怎么识字的乡民,在歌声中,给这位大文豪讲了一个美妙的故事。

五代时,这里是吴越国的属地,吴越王钱镠的夫人出身临安,每年春天,她都要回娘家住一段时间,钱镠常常会写信催她回来。
这信上说了些什么私房话,倒也不得而知,但有那么一句,却流传了下来,至今传唱不休——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我的王妃啊!山路险要,你要慢些儿走,如果心急,就看看路边的花草,那么美好,就像你一样。

此时,距离钱镠过世,已有一百四十余年,而吴越国归顺大宋近百年,早已不复存在。
陌上春花依旧,江山却已易主,国王、王妃以及他们之间的更多故事,都湮没在春风的叹息中,花落无痕。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也已经死去8年了。曾经的曾经,他们也像钱镠和王妃那般,爱得深沉。
一种名为沧桑感的情绪袭上心头,苏轼对乡民说:“这调子是很美的,应该有更美的歌词来相配,我来为你们填词吧!”
“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陌上花三首》
落笔时也落了泪,从此后,九仙山便传唱着苏轼版本的《陌上花》,岁岁年年,姹紫嫣红开遍。
陌上花开,谁又归来?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诗词中国”(shicizg)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