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葵(Althaea rosea),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它的产地,一个“蜀”字,就好比一方金印烙在脸上,想抠都抠不下来。蜀葵为锦葵科蜀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四川,是中国本土命名最早的观赏花卉之一,已有2200年以上的栽培史,8世纪时被引种到日本,至迟15世纪末被引种到欧洲,成为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泛的中国花卉。未来如果评选四川省的省花,我认为蜀葵当之无愧。在天府之国众多美丽迷人的花卉中,蜀葵可谓是川味最重,蜀香最浓的故乡花。


蜀葵早已迷住了欧洲人
蜀葵的原产地是古代蜀地,清初陈淏子《花镜》指出,“蜀葵阳草也,一名戎葵,一名卫足葵。言其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也。来自西蜀,今皆有之。叶似桐,大而尖。花似木槿而大,从根至顶,次第开出,单瓣者多,若千叶、五心、重台、剪绒、锯口者,虽有而难得。若栽于向阳肥地,不时浇灌,则花生奇态,而色有大红、粉红、深紫、浅紫、纯白、墨色之异。好事者多亲种于园林,开如肃锦夺目。八月下种,十月移栽,宿根亦发。嫩苗可食。当年下子者无花。其梗沤水中一、二日,取皮作线,可以为布。枯梗烧作灰,藏火耐久不减。”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无论是南方的海南岛、还是北方的内蒙古,无论是最东的黑龙江、还是最西的新疆,无论是低海拔的长江下游平原、还是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都有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极强的传统民族花卉——蜀葵的身影。艳丽的色彩、超长的花期、极易的栽培、广泛的分布,使蜀葵成为中华各族最喜爱的百姓花。


由于地域差异,蜀葵在中国各地的称谓各不相同。蜀葵的俗名、别名能排成长长的一队:戎葵、吴葵、胡葵、荆葵、唐葵、立葵、花葵、胡葵、红葵、大花、芘芣、一丈红、一片红、单片红、梅雨葵、熟季花、蜀季花、蜀其花、吴葵花、步步高、节节高、卫足葵、棋盘花、麻秆花、波波头、豆腐花、斗篷花、饽饽花、饽饽团、光光花、咣咣花、端午花、端午锦、龙船花、大蜀葵、大福琪、大秫花、大麦熟、秫秸花、不害羞、侧金盏、果木花、公鸡花、檊杖花、鸡冠花、饼子花、烧饼花、舌其花、植旗花、大蜀季花、白淑气花……使蜀葵成为中国俗名、别称最多的花卉之一!


中国古代,吟咏蜀葵的诗作有很多。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陈标、陈陶、徐寅,到南宋的陆游、北宋的苏轼,都留下了赞颂蜀葵的美妙诗句......

莫奈 花园里的蜀葵

在中国花鸟画中,花色艳丽的蜀葵也成为历代画家们笔下的主题,从南宋的毛益、明代的戴进、陈谟、文嘉、清代的王武、恽寿平、蒋廷锡、马荃、余樨、李鱓、奚冈、翟继昌、张熊,到近现代画家如沙馥、吴昌硕、齐白石、程瑶笙、陈半丁、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江寒汀、胡絜青、陈子庄、俞致贞、程十发等,都创作了众多展现蜀葵花美丽的绘画作品。清新典雅的画面,空灵清旷的意境,将蜀葵花超凡脱俗的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


在众多中国美丽的花卉植物中,蜀葵是最早被引种到欧洲的中国花卉之一。它比中国的菊花、牡丹、茶花、月季、杜鹃、木兰、珙桐、百合、翠菊等花卉传入欧洲的时间早近一两个世纪。

梵高 蜀葵花 布面油画 1886年

北京林业大学花卉教研组编写的大学教材《花卉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年出版)一书中写到:“蜀葵于明末1573年从中国输入欧洲”。其实,蜀葵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应该更早。


笔者在考证蜀葵何时被引种到欧洲时,发现最早使用油彩的意大利画家之一的彼得·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在15世纪末的一幅画中就画了一株单瓣的红色蜀葵。彼得·佩鲁吉诺(约1445~1523),与达芬奇、波提切利同是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的学生。由于他还是拉斐尔·圣齐奥﹝意大利语:Raffaello Sanzio﹞的老师,因而历史评价他对盛期文艺复兴美术有相当的贡献。

提香 (1488-1576)1550年 人类的堕落

另外,在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1490—1576)于1550年所绘制的《人类的堕落》油画中,右下角也有两株正在盛开的红色蜀葵出现在画面里。


彼得·佩鲁吉诺和提香画笔下的蜀葵充分说明,蜀葵早在15世纪末就已经被引种到了欧洲。
自16世纪起,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蜀葵就已经成为欧洲人最为喜爱的迷人花卉。在众多的西方绘画中都能见到蜀葵的身影,从彼得·佩鲁吉诺、提香、鲁本斯、尼古拉·朗克列、理查德·韦斯托尔、扬·凡·海瑟姆、马里亚诺、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到梵高、莫奈等西方著名画家,花大色艳、五彩斑斓的中国蜀葵成为他们画笔下的新的美精灵……


蜀葵自8世纪被引种到日本,15世纪末被引种欧洲后,美丽的蜀葵在国外深受人们喜爱。
蜀葵既耐—40℃酷寒,又能忍受38℃高温。它超强的适应能力,让这种连续开花达二、三个月之久的浪漫迷人的中国花卉遍布世界,成为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泛的中国花卉。
无论是在欧洲北部的芬兰、瑞典、冰岛,还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无论是在寒冷的西西伯利亚,还是在温暖的南亚印度;无论是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的北岛、南岛;无论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还是南美洲的阿根廷到处都有中国蜀葵的身影。
五彩缤纷、优美雅致的蜀葵成为中国花卉的代表,让中国的美丽传播和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鲜花山谷是中国最大的蜀葵种植基地
2013年至2016年,我们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转龙镇鲜花山谷,将多年从国内各地收集而来的蜀葵种子和从英国、法国、美国、印度、荷兰、日本、立陶宛、意大利等国邮寄来的蜀葵种子进行播种观察,详细记录其主要形态特征、观赏特性、栽培条件等,并拍照编号。经播种栽培后的调查表明,蜀葵在该鲜花山谷区域内生长良好,花型花色十分丰富。依据在鲜花山谷所调查的700多个蜀葵品种,结合国内外蜀葵园艺品种分类的一些初步方案,确定了蜀葵园艺品种分类的具体标准。

将花瓣重瓣程度作为第一级分类标准,分为单瓣类、复瓣类、重瓣类。将花色作为第二级分类标准,分为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橙色系、紫色系和黑色系。将瓣基至瓣缘间有无过渡色作为第三级分类标准,分为单色组、异色组。
鲜花山谷是中国最大的蜀葵种植基地,中国最大的蜀葵观赏中心,为加大中国蜀葵的科学研究力度,2015年8月,中国蜀葵研究中心在鲜花山谷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以研究中国蜀葵为主的专业性研究机构。研究中心成立后,近期已完成中国蜀葵品种资源调查,建起中国蜀葵品种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研究中心将长期致力于中国蜀葵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加强中国蜀葵新品种培育、蜀葵栽培技艺、蜀葵病虫害防治、蜀葵园艺应用、蜀葵文化等理论研究和实用开发技术研究工作。
多年来,我们对中国蜀葵品种资源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此基础上编著了国内外第一本详细介绍蜀葵的——《中国蜀葵品种图志》。


《中国蜀葵品种图志》共收录锦葵科蜀葵属蜀葵植物180个园艺栽培品种,每种蜀葵分别列出主要形态特征,并第一次为每种蜀葵确定中文名。全书共配有860余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其中多数都附有蜀葵整株景观、花和解剖图,第一次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蜀葵品种的美丽。
文/周小林 图/周小林
主编/白郎 编辑/罗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