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重物与轻物自由落体加速 度相同,也就是重物与轻物会同时落 地。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既与物体的重 量无关,也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据说, 还在只有七层楼高的比萨钭塔上作了实 验。经后来考证,根本就没有做过这样 的实验。伽利略还称:他用各种不同的 材料做过很多实验,包括铁球与木球, 都是同时落地。他还在《两种新科学的 对话》一书中,用偷换概念的办法,提 出让8斤重的物体和4斤重的物体捆在一 起下落来诘难亚里士多德。对此,临汾 市物理学会会长张树斌在2011年由陕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绝对相对力 学》一书中提出,伽利略关于物体下落 的加速度,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也与 物体的质量无关的结论是错误的。也就 是说,张树斌认为,重物与轻物自由落 体加速度是不相同的,重物与轻物不会 同时落地。即便是伽利略真的在比萨钭 塔上做过实验,也远远不足以说明亚里 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速度和物体重量有 关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有三: 1 只有七层楼高的比萨钭塔太低,因 为,自由落体与地球磁场的引力有关。 与地球相比,七层楼高的比萨钭塔微不 足道,显现不出引力对重物与轻物的不 同引力效果来。其实,美国宇航员大卫. 斯科特,在月球上用手扔到地面的一根 羽毛和一把铁榔头同时落地,也是这个 道理。这与我们在地球上用手把一根羽 毛和一把铁榔头扔到地面上,看不出谁 快谁慢是一样的道理。也与我们用一米 多的真空管比较不同物体下落速度是一 个的道理。 2 实验物选取不当。仅用大铁球与小铁 球作实验,一方面二者承受的空气阻力 不同;同时,铁本身有磁性,地球磁场 对铁球敏感。 3 用手抛球不科学,无法说明两球初始 下落时间的同时性。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伽利略的比萨钭塔 实验不足取。然而,可悲的是物理学教 科书至今仍把伽利略错误的自由落体结 论,传授给学生,以致一代又一代地误 人子弟。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学生或学生 的学生,一旦成为物理学专家、学者、 教授,又会以相同的错误观念评判新发 现的物理学新思想。结果是导致整个理 论物理学处于几百年毫无进展,甚至矛 盾重重,二律背反现象非常严重的尬尴 局面。为了匡正物理学教科书的错误, 实质上推动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临汾市 物理学会经过很长时间的实验前期准备 工作,终于完成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 验。 二 实验高度:第一次公开实验是在十八 层楼,标高75.3米;第二次实验是在十 层楼,标高33.37米。单球计时实验是在 三层楼,标高11.37米。(量具为:100 米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品牌:keleir佧 镭) (第一次实验十八层楼照片) (单球计时实验楼照片) ((第二次公开实验十层楼照片) 三 天气状况: 第一次公开实验,晴天,无风。第二次 公开实验,阴天,无风。 四 自由落体实验的团队成员: 1 项目设计人: 张树斌:北京相对论研究会山西分会会 长、山西临汾市北城双语学校董事长、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临汾市物理学会 会长(筹)、《绝对相对力学》作者。 手机13835738062 2 项目制作和实施人: 张 良:山西临汾张良实用技术研究所所 长,临汾市物理学会副会长。手机 13209867315 李永强:山西临汾市兆网络工程技术研 究所所长、临汾市物理学会副会长。手 机15525916157 3 团队成员: 高 波:摄影师。手机:13353571949 黄来锁:摄影师。手机:13015424800 (四台摄像设备均为:松下hv-mx500eh摂像机) 张文芳:临汾市北城双语学校校长。手 机13935745851 张欢欢:教师。手机 关美惠:教师。手机 李瑞瑞:教师。手机 张倩倩:教师。手机 五 实验物: 1 铁球:大铁球(直径100mm,重4000 克;直径95mm,重3000克各一颗)小 铁球(直径53.5mm,重700克) 2 实心球:重2000克,直径130mm;重 1000克,直径95mm各一颗 3 尼龙球:重600克,直径95mm,重 100克,直径40mm各一颗 4 木球(直径95mm,重200克,直径 40mm,重100克各一颗) (量具:a:上海恒量游标卡尺0—300mm。b:hy-3208电子称,最大称 重30kg,最小称重200g) (第一次公开实验物) (第二次公开实验物) (从4000克到700克不同重量的铁球) (200克和100克的木球) (2000克和1000克的实心球) (700克的空心铁球) (600克和100克的尼龙球) 六 自由落体实验机械装制: (两铁框分别为105mm,保证了95mm 的两球可以顺暢下落。铁框底部有铁板 与开关,两开关与同一总开关相连) (朩板长度:两米) 七 实验分组: 楼下六人: 1 摄影四人:高 波,黄来锁 2 照像一人:张文芳 计时三人:关美惠,李瑞瑞,张倩倩 (秒表三台,均为1/100秒表) 3 记录一人:张欢欢 4 总指挥一人:张树斌 楼上二人: 1 操作一人:李永强 2 指挥一人:张良 八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同体积、同形状、不同重量物 是否同时落地实验 实验一:95mm,3000克铁球与 95mm,200克木球,(铁球先落地,木 球后落地) 实验二:95mm,3000克铁球与 95mm,600克尼龙球(铁球先落地,尼 龙球后落地) 实验三:95mm,600克尼龙球与 95mm200克木球(尼龙球先落地, 木 球后落地) 实验四:53.5mm,700克实心铁球与 53.5mm,200克空心铁球(实心铁球先 落地,空心铁球后落地) 第二部分 同密度、不同重量物是否同时 落地实验 实验五:4000克大铁球与700克小铁球 (几乎同时落地) 实验六:600克大尼龙球与100克小尼龙 球(600克大尼龙球先落地,100克小尼 龙球后落地) 第三部分 同重量、不同比重、不同体积 物是否同时落地实验 实验七:200克空心铁球与200克木球 (空心铁球先落地,木球后落地) 第四部分 单球计时第一秒速度 实验八: 4000克铁球(三台秒表同时计 时平均)9.2米/第一秒 实验九: 3000克大铁球(三台秒表同时 计时平均)9.16米/第一秒 实验十:1000克实心球(三台秒表同时 计时平均)8.51米/第一秒 实验十一;700克铁球(三台秒表同时 计时平均)8.39米/第一秒 实验十二;600克尼龙球(三台秒表同 时计时平均)8.18米/第一秒 实验十三;200克木球(三台秒表同时 计时平均)7.95米/第一秒 九 截图 十 本实验的科学性 本实验与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相比, 具有明显的科学性: 1 提高了实验高度。伽利略在比萨斜塔 的第七层上做,而且,无标高,未知准 确高度。本实验在十八层楼顶,标高 75.3米,十层楼顶做,标高75.3米。能 够更准确地看到地球磁场对下落物的引 力作用。 2 改进了下落物。伽利略比萨斜塔实 险,用的是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这 样,难以避免空气对两个铁球的不同阻 力而导致的实验不科学性。这是后来提 出抽真空实验的原因。而本实验用的是 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球。这样, 二者空气阻力相同,避免了因空气阻力 不同而导致的对实验物造成的不同影 响。 3 伽利略当时在比萨斜塔上是用手往下 抛球,这是物理实验严格禁止的事情。 因为,它无法说明初始下落时间是否相 同。而本实验用的是机械装置,绝对保 证了初始下落时间的相同性。 3 本实验作了同体积、同形状,不同重 量和同密度、不同重量及同重量、不同 密度的各种类型的全方位实验。仅两次 公开实验就反复作了十三组实验。 4 本实验具有可重复性,任何时间、任 何人、任何地点都可以做。(看是否同 时落地以二十层楼左右为宜,计第一秒 的下落距离以三层楼为宜) 十一 本实验的结论和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到: 1 除过实验五4000克大铁球与700克小 铁球几乎同时落地外,其它各种重球与 轻球都不是同时落地。这充分证明了重 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而不是无 关。因为,物理学原理告许我们,重量 等于重力。所以,重力加速度不可能与 物体的重量无关。 2 实验七200克空心铁球与200克木球, 空心铁球先落地,木球后落地。这充分 说明,重力加速度不仅与物体的重量有 关,而且与物体的比重有关。同重量的 情况下,比重大的物体先落地,比重小 的物体后落地。这还说明,伽利略当时 只做了大铁球与小铁球的实验,而根本 就没有做其它各种不同类型材质的实 验。 3 实验五4000克大铁球与700克小铁球 几乎同时落地,这是由于十层楼与伽利 略实验的七层楼基本等高,看不出实验 效果的缘故。 4 重力加速度当然还与空气阻力有关,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由上可以说明,各种物体的加速度是不 同的,重物有重物的加速度,轻物有轻 物的加速度。比重大的有比重大的加速 度,比重小的有比重小的加速度。绝不 是都是9.8米/第一秒。 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取决于自由落体 第一秒之内下落的速度。因为,第一秒 之后的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这并无争 议。争议在于第一秒内也是重力加速 度。前边说了,物理学常识告许我们, 重力等于重量。既然是重力加速度,那 么就不可能与重量无关。根据本会的反 复实验,单球计时第一秒速度,从4000 克铁球9.2米/第一秒;到200克木球7.95 米/第一秒。一共六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就 有六个不同的加速度。由此说明,重力 加速度不仅仅是9.8米/第一秒,而是既 有比9.8米/第一秒大的,也有比9.8米/第 一秒小的。由于本会所作实验全部是 4000克和4000克以下的物体,这说明, 要达到第一秒9.8的速度,至少要在10公 斤以上的物体。 实验证明,亚里士多德认为重力加速度 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和伽利略认为重力 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而只与时间 有关。他俩人的这两种结论都有正确的 一面,都有错误的一面。物理学教科书 只采用伽利略的观点,放弃亚里士多德 关于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的理 论是错误的。当然,亚里士多德认为重 力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也 是不完善的。因为,实验证明,重力加 速度与物体的重量并不成正比。与伽利 略一样,他们都没有考虑到物体的比重 对自由落体的影响作用。 十二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重力加速度,亦即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计 算公式应是: 物体第一秒的位移距离(m)/时间 (s)的平方。也可写成: m/s2 物理学教科书应当废止和删除9.8m/s2 这一公式。 当然这会带来一些计算上的麻烦,但切 记,物理学不是数学。物理学只能提供 一个计算的公式,一切数字上的问题, 得靠自已实测,想依靠数学的方法解决 物理学问题,实属大谬!目前,物理学 的一大弊端就是物理学的数学化倾向, 许多错误都是由这一倾向引起的。须 知,仅仅几十米的高度误差就这么大, 那要是万米高空或更高的高度,误差不 就更大了吗?它的科学性体现在那里? 十三 请求: 山西联络站请求北京相对论研究联宜会 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报这一发现, 并愿意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监视 下作这一实验(费用自理,不需要中科 院补贴)。同时,请中央电视台作同步 录相、报道。最后,自愿将这一发现 权,无偿奉送给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 所,并由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向全世 界发布这一发现。 以上报告,望复! 北京相对论研究联宜会山西联络站 2017/3/28 实验人员签名 张树斌(签名) 张 良(签名) 李永强(签名) 高 波(签名) 黄来锁(签名) 张文芳(签名) 张欢欢:(签名) 关美惠:(签名) 李瑞瑞:(签名) 张倩倩:(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