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文艺作品中的法海固然如此,对其是非功过,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讨论了吧。我还另外写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大家可以搜索和参考。但在本文之中,我主要是想讲一讲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其实这是唐朝一位很有成就的得道高僧,而且是李唐王朝一代名臣、贵为宰相裴休的儿子。对此,想必知道的人就很少很少了。
我先介绍一下法海的父亲裴休。裴休,生卒年不详,字公美,唐代河内(今河南济源) 裴村人。出身官宦之家,家世奉佛。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在相位5年。为官廉洁,治理有方。博学多才,诗文书俱佳。《全唐诗》收录其作《题泐潭》:“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到此轻尘虑,功名自可遗。”足见文学根底不浅。大家熟知的柳公权《玄秘塔碑》,还有《圭峰禅师碑》、《定慧禅师碑》等,便是由其撰文和书写。《新唐书》、《旧唐书》均为其立传。
裴休对佛教信仰相当虔诚,与禅宗有深厚因缘。在禅宗史上,他与同时代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与湖南宁乡沩山灵佑同门,精通华严宗教旨与禅宗心要。唐武宗李炎执意谤佛、毁佛,而裴休尽力抗争,为佛教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唐宣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正值兵荒马乱,避难在香严和尚会下做小沙弥,后到盐官会中作书记。后来小沙弥当上皇帝,即礼聘同门师兄裴休入朝为相。裴休中年以后断绝肉食,摒弃诸欲,焚香诵经,世称“河东大士”。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在中国佛教史上堪受“宰相沙门”的美称。
也因为如此,裴休后来还将自己的爱子裴文德送入佛门,出家为僧。而裴文德就是今人熟知的法海。
据江苏《金山寺志》、《丹徒县志》、《京口三山志》、《京口山水志》等有关资料记载,金山寺祖师法海老禅师,俗名裴头陀,其实正是裴休的儿子裴文德。裴文德刚出生便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后博览群书、才学优异,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于是亲自送他入佛门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字字句句劝勉他精勤向道,莫荒废大好时日。
我先介绍一下法海的父亲裴休。裴休,生卒年不详,字公美,唐代河内(今河南济源) 裴村人。出身官宦之家,家世奉佛。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在相位5年。为官廉洁,治理有方。博学多才,诗文书俱佳。《全唐诗》收录其作《题泐潭》:“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到此轻尘虑,功名自可遗。”足见文学根底不浅。大家熟知的柳公权《玄秘塔碑》,还有《圭峰禅师碑》、《定慧禅师碑》等,便是由其撰文和书写。《新唐书》、《旧唐书》均为其立传。
裴休对佛教信仰相当虔诚,与禅宗有深厚因缘。在禅宗史上,他与同时代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与湖南宁乡沩山灵佑同门,精通华严宗教旨与禅宗心要。唐武宗李炎执意谤佛、毁佛,而裴休尽力抗争,为佛教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唐宣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正值兵荒马乱,避难在香严和尚会下做小沙弥,后到盐官会中作书记。后来小沙弥当上皇帝,即礼聘同门师兄裴休入朝为相。裴休中年以后断绝肉食,摒弃诸欲,焚香诵经,世称“河东大士”。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在中国佛教史上堪受“宰相沙门”的美称。
也因为如此,裴休后来还将自己的爱子裴文德送入佛门,出家为僧。而裴文德就是今人熟知的法海。
据江苏《金山寺志》、《丹徒县志》、《京口三山志》、《京口山水志》等有关资料记载,金山寺祖师法海老禅师,俗名裴头陀,其实正是裴休的儿子裴文德。裴文德刚出生便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后博览群书、才学优异,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于是亲自送他入佛门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字字句句劝勉他精勤向道,莫荒废大好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