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健康,身体才会健康。然而,时下胃肠疾病已然成为人群高发的一种疾病。知道胃肠健康杀手,懂得积极预防,才能爱护自己的身体。
威胁肠胃健康的杀手有四个方面,即:三种不良习惯;三种侵扰因素;三种不良嗜好;八类食物。
(一)三种不良饮食习惯
1、废寝忘食。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因此,“废寝忘食”并不值得提倡。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
2、暴饮暴食。人进食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依赖于胃肠道和消化附属器官来完成。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附属消化器官负担,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机率增加4倍。特别是晚饭过饱,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
3、狼吞虎咽。食物进入人的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因此,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会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二)三种侵扰因素
1、着凉受寒。尽管胃肠在人的体内,但由于人是个有机整体,体表对外界的感觉和反应也会影响到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当冷空气刺激皮肤,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对胃肠功能产生影响。另外,天气寒凉可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胃肠蠕动节律,造成胃肠不适。因此,秋冬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春夏季节少吃冷饮、凉性的瓜果,不要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
2、过度疲劳。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导致疲劳过度,这不但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且会使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容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调,而胃酸过多、黏液减少就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
3、精神紧张。不少胃病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
(三)三种不良嗜好
1、酗酒无度。每天喝少量的红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酗酒无度,酒精不但会损伤肝脏、导致皮肤脱水、杀死脑细胞,还会直接损害胃粘膜,使胃粘膜出现炎症、糜烂、溃疡或出血。此外,饮酒还会延缓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因此,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
2、嗜烟成癖。烟草不但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而且对胃的损伤也很大。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促进血管收缩,使胃粘膜的血液供应减少;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对胃粘膜有修复作用的保护因子;干扰胃的排空功能,容易造成胆汁反流到胃里,而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对胃粘膜有很强的损伤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直接腐蚀胃粘膜。
3、滥用药物。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粘膜。例如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会通过抑制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在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四)八类容易损害胃肠的食物
1、散装扎啤。扎啤一般保质期较短,且需要在3~8℃下保存,而市场上出售的散装扎啤,实际上是普通的鲜啤酒,即未经过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通常是储存在塑料保鲜桶和不锈钢桶内,利用桶自身的保温功能来达到保鲜目的。如果大排档的卫生环境不达标,就很容易出问题。
2、路边烧烤。夏天天热,如果生意不是很好,原料肉很快就会变得不新鲜。而此时,卖家往往加上嫩肉粉和牛肉精以保持口感和新鲜模样。烤肉用的竹签也被不少商家重复使用,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羊肉串在路边加工会受到汽车尾气和扬尘的污染,卫生环境毫无保证。明火烤制肉类时演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多环芳香烃,在体内蓄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癌症。
3、麻辣烫类。麻辣烫是各种肉类、豆制品、蔬菜放在一起煮,汤料反复使用。有研究发现,火锅、麻辣烫汤底煮90分钟后,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增加,而绿叶蔬菜反复煮,也会产生亚硝酸盐。动物内脏煮得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嘌呤物质,引发痛风。
4、排档海鲜。如麻辣小龙虾、炒田螺、烤海鲜等,小龙虾通常携带肺吸虫,用烤、炒或腌等加工方法都不能将其体内的肺吸虫囊蚴全部杀死,会侵犯人的肺、肝、脑和腹腔等脏器,引起炎症,严重时可造成器官化脓等损伤。田螺也是寄生虫的寄居大户,调查研究发现,17~30%的田螺体内可找到血管圆线虫的蚴虫。碳烤生蚝、扇贝往往“外熟里生”,其中的寄生虫卵等病菌不能被完全杀死。
5、凉拌生食。凉菜大多都是生拌,如果不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以及餐具、厨具的消毒,就会导致细菌交叉感染。有的凉拌菜放得时间长了,店家往往经清洗、搅拌,加入特殊“调料”进行保鲜处理后再次销售,这些“调料”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
6、剩菜剩饭。许多人为避免浪费,把剩菜剩饭加热后再吃。但研究发现,剩菜饭重新加热后再吃则难以消化,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胃病。长期食用这种重新加热的剩饭菜,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胃病。
7、辛辣食物。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导致肠胃失调,并且不利于胃部的消化,特别是那些肠胃不好的人群,更加应该注意到这点,平时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
8、不洁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食物在制作、储存、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被细菌污染所致。有些被污染的食物经高温处理后虽可杀死细菌,却不能破坏毒素,食入后仍可发生中毒。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这种病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使黏膜发炎,引发胃病。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这种细菌,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威胁肠胃健康的杀手有四个方面,即:三种不良习惯;三种侵扰因素;三种不良嗜好;八类食物。
(一)三种不良饮食习惯
1、废寝忘食。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因此,“废寝忘食”并不值得提倡。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
2、暴饮暴食。人进食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依赖于胃肠道和消化附属器官来完成。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附属消化器官负担,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机率增加4倍。特别是晚饭过饱,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
3、狼吞虎咽。食物进入人的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因此,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会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二)三种侵扰因素
1、着凉受寒。尽管胃肠在人的体内,但由于人是个有机整体,体表对外界的感觉和反应也会影响到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当冷空气刺激皮肤,人体的血液循环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对胃肠功能产生影响。另外,天气寒凉可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胃肠蠕动节律,造成胃肠不适。因此,秋冬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春夏季节少吃冷饮、凉性的瓜果,不要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
2、过度疲劳。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导致疲劳过度,这不但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且会使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容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调,而胃酸过多、黏液减少就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
3、精神紧张。不少胃病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
(三)三种不良嗜好
1、酗酒无度。每天喝少量的红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酗酒无度,酒精不但会损伤肝脏、导致皮肤脱水、杀死脑细胞,还会直接损害胃粘膜,使胃粘膜出现炎症、糜烂、溃疡或出血。此外,饮酒还会延缓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因此,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
2、嗜烟成癖。烟草不但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而且对胃的损伤也很大。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促进血管收缩,使胃粘膜的血液供应减少;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对胃粘膜有修复作用的保护因子;干扰胃的排空功能,容易造成胆汁反流到胃里,而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对胃粘膜有很强的损伤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直接腐蚀胃粘膜。
3、滥用药物。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粘膜。例如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会通过抑制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在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四)八类容易损害胃肠的食物
1、散装扎啤。扎啤一般保质期较短,且需要在3~8℃下保存,而市场上出售的散装扎啤,实际上是普通的鲜啤酒,即未经过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通常是储存在塑料保鲜桶和不锈钢桶内,利用桶自身的保温功能来达到保鲜目的。如果大排档的卫生环境不达标,就很容易出问题。
2、路边烧烤。夏天天热,如果生意不是很好,原料肉很快就会变得不新鲜。而此时,卖家往往加上嫩肉粉和牛肉精以保持口感和新鲜模样。烤肉用的竹签也被不少商家重复使用,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羊肉串在路边加工会受到汽车尾气和扬尘的污染,卫生环境毫无保证。明火烤制肉类时演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多环芳香烃,在体内蓄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癌症。
3、麻辣烫类。麻辣烫是各种肉类、豆制品、蔬菜放在一起煮,汤料反复使用。有研究发现,火锅、麻辣烫汤底煮90分钟后,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增加,而绿叶蔬菜反复煮,也会产生亚硝酸盐。动物内脏煮得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嘌呤物质,引发痛风。
4、排档海鲜。如麻辣小龙虾、炒田螺、烤海鲜等,小龙虾通常携带肺吸虫,用烤、炒或腌等加工方法都不能将其体内的肺吸虫囊蚴全部杀死,会侵犯人的肺、肝、脑和腹腔等脏器,引起炎症,严重时可造成器官化脓等损伤。田螺也是寄生虫的寄居大户,调查研究发现,17~30%的田螺体内可找到血管圆线虫的蚴虫。碳烤生蚝、扇贝往往“外熟里生”,其中的寄生虫卵等病菌不能被完全杀死。
5、凉拌生食。凉菜大多都是生拌,如果不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以及餐具、厨具的消毒,就会导致细菌交叉感染。有的凉拌菜放得时间长了,店家往往经清洗、搅拌,加入特殊“调料”进行保鲜处理后再次销售,这些“调料”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
6、剩菜剩饭。许多人为避免浪费,把剩菜剩饭加热后再吃。但研究发现,剩菜饭重新加热后再吃则难以消化,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胃病。长期食用这种重新加热的剩饭菜,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胃病。
7、辛辣食物。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导致肠胃失调,并且不利于胃部的消化,特别是那些肠胃不好的人群,更加应该注意到这点,平时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
8、不洁食物。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因食物在制作、储存、出售过程中处理不当被细菌污染所致。有些被污染的食物经高温处理后虽可杀死细菌,却不能破坏毒素,食入后仍可发生中毒。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这种病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使黏膜发炎,引发胃病。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这种细菌,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