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且说林黛玉[甲戌眉批:不叙宝钗,反仍叙黛玉。盖前回只不过欲出宝钗,非实写之文耳,此回若仍续写,则将二玉高搁矣,故急转笔仍旧至黛玉,使荣府正文方不至于冷落也。今写黛玉神妙之至,何也?因写黛玉实是写宝钗,非真有意去写黛玉,几乎又被作者瞒过。]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甲戌侧批:妙极!所谓一击两鸣法,宝玉身份可知。]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甲戌侧批:此句写贾母。]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甲戌侧批:此句妙,细思有多少文章。]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甲戌侧批:总是奇峻之笔,写来健拔,似新出一人耳。甲戌眉批:此处如此写宝钗,前回中略不一写,可知前回迥非十二钗之正文也。欲出宝钗便不肯从宝钗身上写来,却先款款叙出二玉,陡然转出宝钗,三人方可鼎立。行文之法又一变体。]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甲戌侧批:此句定评,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甲戌侧批:将两个行止摄总一写,实是难写,亦实系千部小说中未敢说写者。]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甲戌侧批:此一句是今古才人通病,如人人皆如我黛玉之为人,方许他妒。此是黛玉缺处。]宝钗却浑然不觉。[甲戌侧批:这还是天性,后文中则是又加学力了。]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甲戌侧批:四字是极不好,却是极妙。只不要被作者瞒过。]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甲戌侧批:如此反谓“愚痴”,正从世人意中写也。]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甲戌侧批:八字定评,有趣。不独黛玉、宝玉二人,亦可为古今天下亲密人当头一喝。甲戌眉批:八字为二玉一生文字之纲。]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甲戌侧批:“又”字妙极!补出近日无限垂泪之事矣,此仍淡淡写来,使后文来得不突然。]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甲戌侧批:“又”字妙极!凡用二“又”字,如双峰对峙,总补二玉正文。]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析:这段我曾经分析过,说宝黛之情的。从文中可以看出,黛玉之所以看宝钗不顺眼,是因为宝钗在各方面比她好,比她得人心,并不是因为宝钗跟宝玉有什么私情往来,她的嫉妒不甘是同性之间强弱者之间的差异造成,且是单方面的,并没有与宝钗之间的互动。这里明写“宝钗却浑然不觉“,就好比一个孩子拿着剑要找人决斗,可对方却没一点这方面的意思,完全不理会,也没放在心上。
而宝玉对黛玉有私情吗?显然,从这段记叙中也看不出来,书中只写“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个人分析其熟惯的原因其实是两个,一个是在这儿写的”因......同随贾母一处坐卧“,还有一个是前面一章王夫人说过的”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应该是指迎春在一起姐妹知道宝玉有时说话不靠谱,所以一旦他有不上道的情况,就不太理会他,以免越说越走调。而黛玉因为新来,不了解,因此可能没有出现三春跟宝玉相处时的这种情况。宝玉自然就跟黛玉说得多些。小孩子,通常这样,人来疯,人家越是跟他说,他越是来劲,不理他,一会儿也就没事了。这点王夫人也事先提醒过黛玉。而宝黛矛盾只是来源于两个人相处之间的矛盾,没有第三方的介入搅和。书中明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从上面看来,个人认为宝黛二人,只是关系较好的朋友,就好比孩子(甚至成人)之间,也有几个人关系特别好,而跟另一些人关系就相对疏远些。这个也很正常。不能就此理解为两人就是情人关系,恋人关系。此时两人年纪可能较小,也没有那种男女之情。话说以个人经验来说,小时候 我也喜欢找男孩子玩,一是因为女孩子玩的跳猴皮筋啥的我真心不擅长,二是因为女孩子喜欢的涂指甲我也真心不喜欢,三是因为女孩子动不动就会哭,找大人告状,我也嫌烦,所以相对神经大条的男孩子就比较容易为我接受。可惜的是,男孩子也嫌弃我,不喜欢带女孩子玩,所以我小时候也很悲摧的,说起来都是泪啊~~~~同样的,爱跟男孩子玩,不代表就对男孩子有什么私情,不过是有些兴趣点偶尔相近或相同罢了。
说到青梅竹马之情,那么比黛玉早与宝玉接触过的湘云,及稍晚些到来的宝钗,与宝玉都可称得上青梅竹马之情,只是这青梅竹马之情能否发展成为后期的情人关系,并不一定。要看两个最终的情感 取向及价值取向是否一致。
即黛玉与宝玉的青梅竹马,不能成为两人能否发展成为情人关系的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