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大联盟吧 关注:5贴子:125
  • 0回复贴,共1

春日访茶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径山访茶
从杭州的余杭乘大巴到径山,一路绿意满怀。江南的绿茶,也如同初春的景致般,带着潮润的细腻和清新。在清明的前一天赶到径山茶园,就是想体会到它独有的韵味。几只玻璃杯一字摆开,白毫显现、微微蜷曲的叶片在水里逐渐舒展开来。这些茶按照特级一芽一叶的标准,据说每斤差不多要有6万左右个芽头。同一天采制的,因为树种不同,所以味道也有很大差别,除了传统的"鸠坑种",还有新培育的"迎霜"、"茂绿",也有从日本引种回来的"籔北种"。盲品之后,还是选择了传统的"鸠坑种",觉得香气更细腻婉转,而口感更柔和丰富。这大概还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风物。
在兰花坪茶园里,不少采茶工埋头采茶,一芽一叶采摘头春的茶青,对于一个熟工来说,每天做出的成品茶也是有几两。所以喝起来就更让人觉得珍惜。茶园是砂纸土壤,暗合了《茶经》里说的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砾壤、下者生黄土"的结论。茶园里除了成行的茶树,也有一些野生树木和野兰。茶园里植被形成小的生态环境的丰富度对茶的品质影响很大。
夜宿径山寺,一早被晨钟惊醒。沿着寺后小径行走,两侧是茂盛高大的竹林,一会儿雾霭升起,宛若仙境。径山寺在南宋时被南宋皇室视为皇家寺院,有宋孝宗所提"径山兴寿万寿禅寺"的匾额。被视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南宋时期,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学习禅法,同时把径山的吃茶法和茶宴仪轨传入日本。日后经过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几代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日本茶道。时至今日,日本京都的建仁寺四头茶会还保有着南宋禅院点茶的遗风。日本修习茶道的茶人,常常会来拜访径山。宋代的茶,还是以蒸青的绿茶为主,形式也是紧压的团茶,和今天的茶相去甚远。而今天日本鲜绿的抹茶,也是在江户时代才出现,千利休时期的抹茶到底是什么样的已经无缘窥探一二。有才可见,茶的长河总是随着时代蜿蜒前行着。


IP属地:福建1楼2017-04-19 15: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