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师可能没看到,让你的帖子冷清了。
大清顺治年间,各旗的扎萨克(旗主)是不允许私下往来的。康熙皇帝杀了鳌拜以后(1669年),为了逐步统一了蒙古各部,开始仿照满洲八旗制,在大漠南北建立推行蒙古八旗制。当时南方吴三桂和漠北噶尔丹(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康熙只能先稳固后方,然后一一击破他们。
四子部落是顺治六年(1649年)扎萨克鄂木布率旗一部(12000多人)迁徙如今的旗境地。在会盟的时候,四子部落的扎萨克是巴贝(鄂木布长子)。四子部落信奉萨满教,而清廷为了提防他们造反便推广藏传佛教。为甚四子部落境地有二十四座庙就是这个原因。
四子部落在六旗中面积最大,草场是最好的。主要是鄂木布的战功卓著。南到蜈蚣坝(如今的武川、卓资县都属于他们的),西到达尔罕山,北面就是现在的国境线,东边到滂江(苏尼特右旗东二十五公里的巴彦高毕嘎查和后旗大部)。滂江也是张库大道上一个重要驿站,袍子队任务就是收过路费。
大清顺治年间,各旗的扎萨克(旗主)是不允许私下往来的。康熙皇帝杀了鳌拜以后(1669年),为了逐步统一了蒙古各部,开始仿照满洲八旗制,在大漠南北建立推行蒙古八旗制。当时南方吴三桂和漠北噶尔丹(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康熙只能先稳固后方,然后一一击破他们。
四子部落是顺治六年(1649年)扎萨克鄂木布率旗一部(12000多人)迁徙如今的旗境地。在会盟的时候,四子部落的扎萨克是巴贝(鄂木布长子)。四子部落信奉萨满教,而清廷为了提防他们造反便推广藏传佛教。为甚四子部落境地有二十四座庙就是这个原因。
四子部落在六旗中面积最大,草场是最好的。主要是鄂木布的战功卓著。南到蜈蚣坝(如今的武川、卓资县都属于他们的),西到达尔罕山,北面就是现在的国境线,东边到滂江(苏尼特右旗东二十五公里的巴彦高毕嘎查和后旗大部)。滂江也是张库大道上一个重要驿站,袍子队任务就是收过路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