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zoology吧 关注:4,295贴子:6,217
  • 6回复贴,共1

【流量时代】如何有效地区隔信息背后的组成结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7-04-25 19:07回复

    △ 附圖 - 取自 Pawel Kuczynski 作品( 和本文内容无直接关联 )。
    多年来在互联网上看过太多以垃圾堆迭换来文化动能的案例,实在让我无法漠视任何一个会让讯息倾往廉价化发展的小迹象。由其是近期冒出的、越来越多想凭靠「 对讯息场理解已经产生混乱 」的某类型实体社会中所刻意滋长的文化效果。这种因为对抗现实的无奈所以乾脆让羞耻崩塌的无赖技术、与其下所长出的「 内容 」,正在成为当代青年不可逆、一种语言能力弱化的现实。
    讯息世界造成的一种知识存在目的,仅剩「 知识表演者 」的错觉、也正在向实体世界推助文化治理混乱的后果。
    文化批判借用科学词彙、产品销售挪植文化符号、科学家去脉络地对艺术进行质问,决策者以虚幻的数据号召权力朝贡、民众看不透什么时候是有人操作讯息共情,什么时候才是知识科普。讯息转译者的「 身分差异 」逐渐成了在批判科技的最终命题。所以永远看到有人在问:「 什么是艺术( 什么不是 )」,或「 科学家和艺术家差别在哪 」的这种辩论模式。艺术如此,商业想像也如此




    下列以《 台湾头条 》——这个号称「 智能新闻阅读器 」的台版今日头条为例、该平台内裡面塞满各种拼接讯息。确实在这种娱乐至死的时代,猎奇似乎已经成为无从怪罪的经济动能。但、大量非原生讯息,被抱以不同流量目的、拼接堆叠,导致知识原地打转。讨论到网路和讯息的关係、多数人会直接讨论「 假新闻 」的定义,而不是探究其讯息构成的脉络。在定义假新闻之前是否必须先釐清讯息源的成形因素?《 台湾头条 》单篇内容就已包涵多种不同讯息源,而这些被集合截取的讯息材料、有些自身就已经有一条完整的演化脉络。以文中两组图像为例:


    上套图为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田勇的作品,内容概念由着名「 营口坠龙 」事件为基础—作品名《 1934.8.8 事件 》已经说明其创作源由。先不谈论这件雕塑成品的艺术性、它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其实很有趣。由作品命名便能看出创作者原先所意图处理的是:从「 营口坠龙 」引起的一种複杂的时代现象( 1934.8.8 事件 ),唯一可惜处,便是该作品的艺术语彙尚未成熟、此「 坠龙 」的雕塑造型仍能看出浓浓的二次元符号转植,有趣的是这件作品「 被讯息化 」后,移转到网路场景所发生的一连串后设谣言——诸如:内蒙古雨后现真龙,与后续长出的一套谣言体系( 「 山洞坠龙 」、「 客厅坠龙 」等疯传网络与微信的内容 )。

    而这张《 观音骑龙像 》则是流行于台湾 1960 年代至 1980 年代,因为版权概念模糊所衍生出来的「 龙目击 」事件。其中最流行的图样是照片下方龙头冒出水面( 龙有三爪 ),青龙背上有一人( 传说为观音女身像 )。这个将油画的影像副本作为「 目击物件 」的故事,盛行于八七水灾。往后的三十年间,该印本几乎成为了部分台湾人家中厅堂固定悬挂的信仰之物。


    IP属地:中国台湾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7-04-25 19:19
    回复
      延伸探讨:
      ① 《 特殊政体时空中的-集体「 怪物目击 」活动 》
      ② 《 谈,近年被流量新闻消耗殆尽的神秘动物学 》


      IP属地:中国台湾4楼2017-04-25 19:22
      回复
        嘿嘿原来台湾也有大陆的天才小编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30 05:53
        回复
          楼主是作传播学研究的吗,看了你的几篇帖子,很感兴趣你对信息结构的研究以及新媒介环境下对于信源结构的分析。因为我自己是传播学在读硕士,一直对神秘事件很感兴趣,并且也在从事一些宗教传播方面的研究。这篇帖子所分析的模式,其实也同现在网络谣言的传播传播模式非常相似,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认识一下楼主,能多多讨论指教。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7-29 01: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