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太诺泰、切瓦、蒙多维等战斗中击败科利的部队后,波拿巴于4月28日擅自与撒丁王国签订了凯拉斯科停战协定(Armisticeof Cherasco),根据此协定,王国的三座要塞:科尼(Cuneo)、托尔托纳、亚历山德里亚由法军暂时占领,同时波拿巴的部队可以在皮埃蒙特境内畅通无阻,作为关键渡河点的瓦兰察也对他们打开大门。在征服皮埃蒙特之后,革命军稍作休整,在上述三镇集中,准备继续向东进发以将奥军逐出伦巴第。然而,击败奥地利人并非易事。虽然此前遭遇了数场败仗,还丢了抵御法国入侵的重要盟友撒丁王国,老帅博利厄仍不灰心,于30日弃守亚历山德里亚,带领约2万4千人渡过波河,并且在河对岸建立起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奥军侦察队沿波河来回奔走巡逻,瓦兰察也在他们的密切监视之下,河流上的很多桥梁也难逃被守军摧毁的命运。与此同时,博利厄还得到了近10个营的援军。
局势对年轻的波拿巴将军来说异常艰难,横跨在他们与敌军之前的河流由于阿尔卑斯山积雪融化而水位暴涨,负责搭建浮桥供大军通过的舟桥部队仍落在大后方。拉阿尔普将军(LaHarpe)麾下的部分官兵由于没在蒙多维(Mondovi)劫掠中分得一杯羹而闹了兵变,一度拖延进军。不同的方案摆在了意大利军团司令的面前。其一,利用停战协定所提供的便利,在瓦兰察渡河。虽然这个计划看似简单明了且节省时间,避免了部队来回奔走,但实际上是在坐拥稳固防御阵地的敌军主力面前展开行动,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尽管波拿巴手握3万多人的重兵,但督政府与撒丁王国尚未缔结正式和约,他无法确保法军交通线的绝对安全,若是被半渡而击以致惨败,萨伏依王室会不会借机撕毁协定,与奥军一起包围自己呢?其二,在帕维亚(Pavia)以南渡过波河,进而切断奥军的交通线。然而,此处也位于博里厄主力军的打击范围之内,失败的风险太大了。最终,波拿巴决定放弃强攻,以智谋破敌。他把目光投到了瓦兰察以东55英里远的皮亚琴察,达勒马涅(Dallemagne)与拉纳奉命前去侦查此地,后者在安德烈奥西(Andreossy)将军处得知那里的河岸宽阔(超过500码)且流急水深,对缺少浮桥的法军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但若在该地一举渡过波河,便能在不受大股敌军骚扰的情况下插入其侧后方,打开通往米兰的道路。
5月3日,波拿巴将司令部移至托尔托纳,着手准备渡河事宜。他命令马塞纳与塞律里埃率领各自的部队在瓦兰察附近出击并佯装渡河,以此吸引奥地利老帅的注意。同时,一支由达尔马涅将军指挥的精锐突击队(4个掷弹兵营,5个卡宾枪兵营,共3500名步兵,1500名骑兵)被组建起来——他们抽调自马塞纳、拉阿尔普以及奥热罗的3个师中。其中的5个营由拉纳上校指挥,拉阿尔普师与奥热罗师紧随其后,随时准备予以支援。同时,总司令也对军纪进行了整顿,茹贝尔(Joubert)回忆道:“每天都有劫掠者被枪决…纪律开始有所好转。”5月5日,这支精锐部队开始向东强行军,将士们在波拿巴的号召之下,克服途中的饥渴与劳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于7日9时抵达了皮亚琴察。安德烈奥西将军则沿途搜集各种船只,其中一艘大渡船可载500名士兵以及50匹战马,半小时便能渡一次。拉纳上校成了第一位抵达对岸的勇士,两个奥军镖骑兵连企图阻止法军上岸,但很快便被击退了。波拿巴担心这是奥军主力的前哨,便急令马塞纳和奥热罗赶来会师。数小时以后,前卫部队业已全部到达波河对岸,各路部队也在源源不断地开来。法军利用搜集与俘获的船只搭起一座浮桥并且建造了桥头堡予以保护。渡河行动看似大获成功,但博利厄的反应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早在5月4日,奥军主帅便派遣利普泰(Liptay)占领帕维亚的桥梁并注意该地以东各渡口的状况,在发觉敌军意图后他率领约5000人从帕维亚出发,于7日夜间赶到了皮亚琴察不远处的福米奥村(Fombio)并向上司请求增援。塞律里埃和马塞纳在瓦兰察的佯攻起初成功吸引住了奥军的注意力,但接下来的2天内,由于法军并未发动任何大规模的进攻且侦察兵也报告称部分法军正在向东转移,博利厄感到不妙,深怕中计,便引军向东撤退。在这途中他受到了法军正在皮亚琴察渡河的消息,博氏决定率军全速支援利普泰,以防波拿巴得逞。
8日,波拿巴收到情报,称奥军正在福米奥村筑垒据守并在街上架起了大炮。他深知背水作战的危险,因此要先下手为强,必须在敌军主力到来之前消灭这支偏师。总司令立即命令前卫军分三路纵队进攻,拉纳居左,拉尼斯(Lanusse)居中延大路推进,达尔马涅位于右翼,拉阿尔普所部则作为预备队。埋伏在房屋中的奥军狙击手猛烈开火,街道上也布满了防御工事。法军冒着猛烈的火力强行攻破城门,如潮水般涌入。利普泰无法抵御如此猛攻,无奈只得撤退,法军骠骑兵与掷弹兵趁势追击,奥军残兵被迫渡过阿达河并烧毁桥梁以求保命。是役作战勇猛的拉纳受到了波拿巴将军的表彰。经此一战,利普泰不仅损失了一些大炮和三面军旗并折损了约500人,更为关键的是他与博利厄的联系业已被切断,而后者尚对这次失利一无所知。波拿巴从俘虏口中得知奥军统帅正在向福米奥进发,便通告全军保持最高警惕,随时准备迎战。与此同时,奥热罗师正在皮亚琴察以西的瓦雷托(Varetto)渡过波河,马塞纳也在夜间与大部队会师。
果然,博利厄率军于8日夜间赶来,奥军的出现引起了法军前哨的骚乱,拉阿尔普当时正在兰贝蒂(Lamberti)伯爵的家中用餐,听到枪声后他与副官一同骑马上前欲探个究竟,他赶在第51线列步兵团前抵达了镇广场,不料双方已在此处展开交火,一阵混战之后拉阿尔普中弹倒地,第51团的拉捷(Rattier)事后承认,由于黑夜的缘故,他们误杀了自己的师长。长官的战死令士兵们惊慌失措,战线在奥军的攻击下开始动摇,波拿巴立刻派遣贝尔蒂埃接管该师,在后者的组织之下,他们成功击退了敌军。突袭受挫的博利厄决定领兵东撤,以期在洛迪渡河。
9日,法军全军集中在波河北岸,波拿巴下令以马塞纳师为先锋,全军向北开拔。米兰的门户已经大开。此次渡河行动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杰作,使得法军迅速挺近肥沃的伦巴第平原,汲取了大量战略物资,为第一次意大利战役的胜利奠下了基石。波拿巴将军通过声东击西、精妙的部署、疾速的行军,在瓦兰察佯攻吸引敌军注意,真正的行动却在皮亚琴察展开,一举插入敌军后方,并使波河、提挈诺河两道“天堑”成为摆设。更重要的是,他并未将自己束缚于外交桎梏之中,当时的皮亚琴察属于帕尔马公国,理论上仍是中立领土,若是为了防止侵犯第三国中立而放弃如此良机,那法军能在开战仅2个月后便兵临曼图亚吗?波拿巴将军自4月份开战以来所展现出的战略才能,开始吸引整个的欧洲的目光。
局势对年轻的波拿巴将军来说异常艰难,横跨在他们与敌军之前的河流由于阿尔卑斯山积雪融化而水位暴涨,负责搭建浮桥供大军通过的舟桥部队仍落在大后方。拉阿尔普将军(LaHarpe)麾下的部分官兵由于没在蒙多维(Mondovi)劫掠中分得一杯羹而闹了兵变,一度拖延进军。不同的方案摆在了意大利军团司令的面前。其一,利用停战协定所提供的便利,在瓦兰察渡河。虽然这个计划看似简单明了且节省时间,避免了部队来回奔走,但实际上是在坐拥稳固防御阵地的敌军主力面前展开行动,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尽管波拿巴手握3万多人的重兵,但督政府与撒丁王国尚未缔结正式和约,他无法确保法军交通线的绝对安全,若是被半渡而击以致惨败,萨伏依王室会不会借机撕毁协定,与奥军一起包围自己呢?其二,在帕维亚(Pavia)以南渡过波河,进而切断奥军的交通线。然而,此处也位于博里厄主力军的打击范围之内,失败的风险太大了。最终,波拿巴决定放弃强攻,以智谋破敌。他把目光投到了瓦兰察以东55英里远的皮亚琴察,达勒马涅(Dallemagne)与拉纳奉命前去侦查此地,后者在安德烈奥西(Andreossy)将军处得知那里的河岸宽阔(超过500码)且流急水深,对缺少浮桥的法军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但若在该地一举渡过波河,便能在不受大股敌军骚扰的情况下插入其侧后方,打开通往米兰的道路。
5月3日,波拿巴将司令部移至托尔托纳,着手准备渡河事宜。他命令马塞纳与塞律里埃率领各自的部队在瓦兰察附近出击并佯装渡河,以此吸引奥地利老帅的注意。同时,一支由达尔马涅将军指挥的精锐突击队(4个掷弹兵营,5个卡宾枪兵营,共3500名步兵,1500名骑兵)被组建起来——他们抽调自马塞纳、拉阿尔普以及奥热罗的3个师中。其中的5个营由拉纳上校指挥,拉阿尔普师与奥热罗师紧随其后,随时准备予以支援。同时,总司令也对军纪进行了整顿,茹贝尔(Joubert)回忆道:“每天都有劫掠者被枪决…纪律开始有所好转。”5月5日,这支精锐部队开始向东强行军,将士们在波拿巴的号召之下,克服途中的饥渴与劳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于7日9时抵达了皮亚琴察。安德烈奥西将军则沿途搜集各种船只,其中一艘大渡船可载500名士兵以及50匹战马,半小时便能渡一次。拉纳上校成了第一位抵达对岸的勇士,两个奥军镖骑兵连企图阻止法军上岸,但很快便被击退了。波拿巴担心这是奥军主力的前哨,便急令马塞纳和奥热罗赶来会师。数小时以后,前卫部队业已全部到达波河对岸,各路部队也在源源不断地开来。法军利用搜集与俘获的船只搭起一座浮桥并且建造了桥头堡予以保护。渡河行动看似大获成功,但博利厄的反应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早在5月4日,奥军主帅便派遣利普泰(Liptay)占领帕维亚的桥梁并注意该地以东各渡口的状况,在发觉敌军意图后他率领约5000人从帕维亚出发,于7日夜间赶到了皮亚琴察不远处的福米奥村(Fombio)并向上司请求增援。塞律里埃和马塞纳在瓦兰察的佯攻起初成功吸引住了奥军的注意力,但接下来的2天内,由于法军并未发动任何大规模的进攻且侦察兵也报告称部分法军正在向东转移,博利厄感到不妙,深怕中计,便引军向东撤退。在这途中他受到了法军正在皮亚琴察渡河的消息,博氏决定率军全速支援利普泰,以防波拿巴得逞。
8日,波拿巴收到情报,称奥军正在福米奥村筑垒据守并在街上架起了大炮。他深知背水作战的危险,因此要先下手为强,必须在敌军主力到来之前消灭这支偏师。总司令立即命令前卫军分三路纵队进攻,拉纳居左,拉尼斯(Lanusse)居中延大路推进,达尔马涅位于右翼,拉阿尔普所部则作为预备队。埋伏在房屋中的奥军狙击手猛烈开火,街道上也布满了防御工事。法军冒着猛烈的火力强行攻破城门,如潮水般涌入。利普泰无法抵御如此猛攻,无奈只得撤退,法军骠骑兵与掷弹兵趁势追击,奥军残兵被迫渡过阿达河并烧毁桥梁以求保命。是役作战勇猛的拉纳受到了波拿巴将军的表彰。经此一战,利普泰不仅损失了一些大炮和三面军旗并折损了约500人,更为关键的是他与博利厄的联系业已被切断,而后者尚对这次失利一无所知。波拿巴从俘虏口中得知奥军统帅正在向福米奥进发,便通告全军保持最高警惕,随时准备迎战。与此同时,奥热罗师正在皮亚琴察以西的瓦雷托(Varetto)渡过波河,马塞纳也在夜间与大部队会师。
果然,博利厄率军于8日夜间赶来,奥军的出现引起了法军前哨的骚乱,拉阿尔普当时正在兰贝蒂(Lamberti)伯爵的家中用餐,听到枪声后他与副官一同骑马上前欲探个究竟,他赶在第51线列步兵团前抵达了镇广场,不料双方已在此处展开交火,一阵混战之后拉阿尔普中弹倒地,第51团的拉捷(Rattier)事后承认,由于黑夜的缘故,他们误杀了自己的师长。长官的战死令士兵们惊慌失措,战线在奥军的攻击下开始动摇,波拿巴立刻派遣贝尔蒂埃接管该师,在后者的组织之下,他们成功击退了敌军。突袭受挫的博利厄决定领兵东撤,以期在洛迪渡河。
9日,法军全军集中在波河北岸,波拿巴下令以马塞纳师为先锋,全军向北开拔。米兰的门户已经大开。此次渡河行动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杰作,使得法军迅速挺近肥沃的伦巴第平原,汲取了大量战略物资,为第一次意大利战役的胜利奠下了基石。波拿巴将军通过声东击西、精妙的部署、疾速的行军,在瓦兰察佯攻吸引敌军注意,真正的行动却在皮亚琴察展开,一举插入敌军后方,并使波河、提挈诺河两道“天堑”成为摆设。更重要的是,他并未将自己束缚于外交桎梏之中,当时的皮亚琴察属于帕尔马公国,理论上仍是中立领土,若是为了防止侵犯第三国中立而放弃如此良机,那法军能在开战仅2个月后便兵临曼图亚吗?波拿巴将军自4月份开战以来所展现出的战略才能,开始吸引整个的欧洲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