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具:在日杂店购一坛口直径为9~12crn(视手掌大小而定,以鹰爪抓坛口后感觉自然为度)磁坛一个, 高度约20~30cm均可。然后再装人河砂或小石或铁 砂,连坛共重6~10斤左右计需视各人指力而定,以不过于勉强为度人或用黄泥或水泥自制重约 8斤及 10 斤球各一个(不能和得太稀,要硬些;形状亦可不必限于球形,馒头形等也可,但上下二面均需平整人指力强者可稍重,同样以不过于勉强力度,在其未干之时,以大中食三指成鹰爪插入球面(或其它形状物的顶端,深约 2点3到2点8厘米。(以指端第一节长为度,切不可过深过浅),置于阴凉处,于透即可。也可使用本中心所特供:便携式精制大力鹰爪功训练器,则更为简便。
行动目的:主练鹰爪提、缩(抓、扣二力)、拧三劲,即鹰爪抓拿锁扣旋拧之力。
行功时间:每日15~20分钟,不必过多。
行功诀要:运用提、缩、拧三字诀,意、气、力三者合一,形神兼备,渐进求功。
呼吸方法:采用自然腹式呼吸,提起时吸气,气沉丹田,放下时呼气,稍停缓运时,呼吸自然,以不勉强力度。
行功法:将坛或球置于身体正前方约半尺处,两足分开平行,比肩稍宽,双手虚握拳置于腰部,拳心向上, 双腿约下蹲,成一高马步,全身放松(精神不可紧张), 凝神静气,口闭,牙轻咬,舌添上跨,鼻吸鼻呼,气沉丹田,目注前方。 然后俯身,目视坛口,右手成鹰爪伸出(左手虚握拳 置于腹部),依三角形紧扣坛口,虎口国撑,劲意贯指 (思想集中于指即可)。吸气气沉丹田,同时配合呼气将 坛垂直稍慢提至腹前(坛口与肚脐略齐),手肘微曲(大、小手臂均约成120度左右即可)。稍停,自然呼吸1 ~2次,然后配合呼气将坛缓缓垂直放回原位,再换左手依上法进行,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 2。 如此循环,至指腕臂酸麻痛乏即停,稍息2、3分钟 再练。每次约练15分钟(不含休息、时间八二周之后,双 手已渐适应,指力日增,即可渐增提起后的稍停时间,由自然呼吸1~2次增至3~4次,并隔日逐增2~3次呼 吸(力弱者可只增一次X即默计呼吸次数,逐渐增加稍 停时呼吸次数,双手轮换进行,每次行功时间增至20 分钟,如此行功一月,此为初行之法。
要点说明:
1.行功之时切不可将手臂伸直提至与肩平,否则力不在指而主在肩臂,也难于贯劲于指。
2.不可太过勉强支持及憋气行功,以防岔气伤身。
3.肩不可上耸,行功之时,除手指、手臂用力外,其余身体各部均须尽量放松,精神不可紧张。头、颈均应放松,呼吸自然。
4.指力弱者,初行一月或百日内可改为五指提坛。但坛需再加重1~2斤,以增指力。
5.若行功之时,手汗太多易滑,可手指沾些砂土或备干手巾一条以随时擦干手防滑。防止手部关受凉而致风伤.最好每次功后行完余功即用热水烫洗双手,以通筋活血,且易生力。
如此行功一月,且与鹰爪点石功相间兼行,此时两手指力,已经异乎常人。但还不能应用自如,因其力虽 大,尚未精纯,此即功侯未到也。从现在开始,每周加砂或其它类似重物(小铁块亦 可)0.3斤左右于坛内依下法行功(注意,所加重量需视 各人指力而增减.不必拘泥,重量以每次加后不过于勉 强支持为度。切不可贪功而多加重量,此主在渐进求 功)。用球行功者,不必加重。延长下述缓运时间(以默计呼吸次数为度,渐次增加)即可,60日后换重球(约 10斤的)行功。
从现在开始,行功方法也略有变异,变动之处为:
1.右手提坛起后,再向身体正前方以与地面平行的 直线慢慢移动手臂伸直为度(此时手臂与地面约成 45~60°度角)。然后运用腕力、手指紧扣坛口,向手腕左位(即提起时的位置)再呼气垂直放下。拧转次数由少到多逐渐增加,量力而行。
再次说明:吸气提起后即以自然呼吸慢慢旋拧。切不可憋气行动。垂直放下时,呼气,如初时呼吸与动作难以协调统一,可多空手模拟练习。习惯后即可协调。详图及要点请见挂图 2。
注意: ①提坛向前缓运及收回之时,力弱者痤度可稍快,力强者速度稍慢。旋拧慢转之时,初习切不可贪功而加快旋拧速度,以免伤筋骨。百日根基因后,方可逐步慢慢加快旋拧速度,至臂如拧绳。
②行功之时,思想要集中于指掌,目视坛口。每次行功时间仍为20分钟,以时间为准
③从行功30日后起,即需以“提、缩、拧”三字秘诀行功,并于行功之时逐渐加大“缩”字诀抓扣坛口之力 (但此可因人而异,力弱者或太无武术基础者可稍加力或不加力,有此意念即可)。
依上述之法行功百日,指力已大异常人。配合鹰爪点石功所练内劲及指尖之力,鹰爪指力己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