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9 08:08:07 联合报白先勇
杨富闵出生于1987年,那年台湾刚解严,台湾社会迸发出一股自由朝气,煌煌然进入到「美丽的新世界」,杨富闵便成长在这段遽变的时代。他的身上心中似乎也沾染着那个年代的骚动与不安。杨富闵的原乡是大内,台南县一个偏远的小乡镇。他写过两本描述他家族与家乡的散文集:《为阿嬷做傻事》、《我的妈妈欠栽培》。这两本集子,可以说是他的「杨氏宗亲族谱」与「大内乡志」的混合。杨富闵以温厚赤诚,又带着幽默诙谐的笔调,替他的列祖列宗画出一幅幅轮廓分明的肖像:曾祖母、阿祖、祖母阿嬷、小姨婆、大姑、二爷爷、大伯公。杨富闵生长在一个族人枝叶繁茂的大家庭里,机伶早慧的他,自幼便睁大了一双好奇无比的眼睛,在搜索他家族中公公爷爷、婆婆妈妈,他们身上承载着多采多姿、悲欢离合的故事与历史。于是他的这些族人,日后便无形中幻化成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型。
在众多族人中,杨富闵的祖母阿嬷杨林兰对他影响最大,祖孙情深,相依为命。在他心中,阿嬷是大内一姊,是护佑他家族的妈祖婆。阿嬷,年轻守寡,含辛茹苦靠着耕种,把子女拉拔成人,对孙子有无尽的疼爱,临终最后一句话叫的恰恰是爱孙的小名阿闵。阿嬷杨林兰化作了杨富闵小说中许多位地母型,生命强韧,百折不挠,充满母爱的女性。
大内乡以农业为主,杨富闵的阿嬷便以种植水果、贩卖芒果维生,因为人口老化,大概青壮人丁都离乡外出打拼去了,大内无可免地沦落成一个老人乡,走向日落黄昏的衰败之途。老、病、死──这些人生必经的课题,杨富闵在他的家乡便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从小他便爱看人家出殡,对于死亡──这个生命最不可解、最令人敬畏的现象,以及出殡的仪式,他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痴迷」,他自称曾参与近百老人的死亡。死亡这个沉重的主题,时常在他的小说中浮现。由于对老、病、死特别敏感,杨富闵对他小说中正在经历生关死劫的人物,便产生了一股不能自已的怜悯──这也是他小说最可贵的特质。但大内在杨富闵的笔下,远不止是一个走向衰败的老人乡,也是一个充满民间宗教神秘色彩的国度,那一个到处都有神祇巡回的地方: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七爷八爷,层出不穷的庙会节目:宋江阵、八家将,杨富闵把这些热闹非凡的民俗仪式也都写进他的小说里了,使得他的小说刻印了鲜明的台南大内地方色彩。
杨富闵出生于1987年,那年台湾刚解严,台湾社会迸发出一股自由朝气,煌煌然进入到「美丽的新世界」,杨富闵便成长在这段遽变的时代。他的身上心中似乎也沾染着那个年代的骚动与不安。杨富闵的原乡是大内,台南县一个偏远的小乡镇。他写过两本描述他家族与家乡的散文集:《为阿嬷做傻事》、《我的妈妈欠栽培》。这两本集子,可以说是他的「杨氏宗亲族谱」与「大内乡志」的混合。杨富闵以温厚赤诚,又带着幽默诙谐的笔调,替他的列祖列宗画出一幅幅轮廓分明的肖像:曾祖母、阿祖、祖母阿嬷、小姨婆、大姑、二爷爷、大伯公。杨富闵生长在一个族人枝叶繁茂的大家庭里,机伶早慧的他,自幼便睁大了一双好奇无比的眼睛,在搜索他家族中公公爷爷、婆婆妈妈,他们身上承载着多采多姿、悲欢离合的故事与历史。于是他的这些族人,日后便无形中幻化成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型。
在众多族人中,杨富闵的祖母阿嬷杨林兰对他影响最大,祖孙情深,相依为命。在他心中,阿嬷是大内一姊,是护佑他家族的妈祖婆。阿嬷,年轻守寡,含辛茹苦靠着耕种,把子女拉拔成人,对孙子有无尽的疼爱,临终最后一句话叫的恰恰是爱孙的小名阿闵。阿嬷杨林兰化作了杨富闵小说中许多位地母型,生命强韧,百折不挠,充满母爱的女性。
大内乡以农业为主,杨富闵的阿嬷便以种植水果、贩卖芒果维生,因为人口老化,大概青壮人丁都离乡外出打拼去了,大内无可免地沦落成一个老人乡,走向日落黄昏的衰败之途。老、病、死──这些人生必经的课题,杨富闵在他的家乡便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从小他便爱看人家出殡,对于死亡──这个生命最不可解、最令人敬畏的现象,以及出殡的仪式,他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痴迷」,他自称曾参与近百老人的死亡。死亡这个沉重的主题,时常在他的小说中浮现。由于对老、病、死特别敏感,杨富闵对他小说中正在经历生关死劫的人物,便产生了一股不能自已的怜悯──这也是他小说最可贵的特质。但大内在杨富闵的笔下,远不止是一个走向衰败的老人乡,也是一个充满民间宗教神秘色彩的国度,那一个到处都有神祇巡回的地方: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七爷八爷,层出不穷的庙会节目:宋江阵、八家将,杨富闵把这些热闹非凡的民俗仪式也都写进他的小说里了,使得他的小说刻印了鲜明的台南大内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