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经方解读·已椒苈黄汤》
组成:防已川椒目停苈子大黄
主治:留饮,肠间水气
功效:前后分消,导浊排饮,使肠间水饮从二便出。
要点: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腹满,口渴,或兼肠鸣漉漉,或间面目浮肿。
病机:水饮壅滞肠间则腹满胀大,肠鸣漉漉;津凝不化,上则口舌干燥而不欲饮,下则大便秘结。三焦气化决渎不利则小便短少。水气久不下行而上泛则面目浮肿。此方以防已、川椒目行水气。因肺为水之上源,与大肠相表里,故用停苈子泻肺顺肠,大黄排浊。诸药合用,使水饮从二便分消,属“下”法。咳喘,臌胀者,常兼此证。
13、《经方解读·甘遂半夏汤》
组成:甘遂半夏白芍甘草蜂蜜
主治:痰饮结留肠间。
功效:搜肠刮肚,峻逐顽痰痼饮。
要点:心下坚满撑胀,时欲腹泻。泻后暂安,稍后心下坚满撑胀依然如故。
病机:肠道重叠曲折,乃藏污纳垢之所。水饮久居,粘滞肠道,如青苔附井。顽痰痼饮蓄于胃则心下坚满,胃脘胀痛。蓄于肠者,因水性趋下,故时时欲泻。腹泻后,痰饮去而未尽,而后复聚之,故泻后症状稍减,稍后依然如故。甘遂乃攻逐水饮峻猛之品,能涤荡脏腑。尽扫污浊。半夏化痰散痞,芍药、甘草、蜂蜜缓急养阴,使邪去而正气不伤。
已椒苈黄汤主治痰饮在肠,多二便不利;甘遂半夏汤主治痰饮蓄积,由肠泛胃,以下凌上,故心下坚满,且时时下利。
组成:防已川椒目停苈子大黄
主治:留饮,肠间水气
功效:前后分消,导浊排饮,使肠间水饮从二便出。
要点:大便秘结,小便短涩,腹满,口渴,或兼肠鸣漉漉,或间面目浮肿。
病机:水饮壅滞肠间则腹满胀大,肠鸣漉漉;津凝不化,上则口舌干燥而不欲饮,下则大便秘结。三焦气化决渎不利则小便短少。水气久不下行而上泛则面目浮肿。此方以防已、川椒目行水气。因肺为水之上源,与大肠相表里,故用停苈子泻肺顺肠,大黄排浊。诸药合用,使水饮从二便分消,属“下”法。咳喘,臌胀者,常兼此证。
13、《经方解读·甘遂半夏汤》
组成:甘遂半夏白芍甘草蜂蜜
主治:痰饮结留肠间。
功效:搜肠刮肚,峻逐顽痰痼饮。
要点:心下坚满撑胀,时欲腹泻。泻后暂安,稍后心下坚满撑胀依然如故。
病机:肠道重叠曲折,乃藏污纳垢之所。水饮久居,粘滞肠道,如青苔附井。顽痰痼饮蓄于胃则心下坚满,胃脘胀痛。蓄于肠者,因水性趋下,故时时欲泻。腹泻后,痰饮去而未尽,而后复聚之,故泻后症状稍减,稍后依然如故。甘遂乃攻逐水饮峻猛之品,能涤荡脏腑。尽扫污浊。半夏化痰散痞,芍药、甘草、蜂蜜缓急养阴,使邪去而正气不伤。
已椒苈黄汤主治痰饮在肠,多二便不利;甘遂半夏汤主治痰饮蓄积,由肠泛胃,以下凌上,故心下坚满,且时时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