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白梨瓜口感好,一斤的价钱能买好几斤普通甜瓜,但就算价钱高,依然供不应求。”在金乡胡集小张庄白梨瓜合作社内,一位瓜农告诉记者。虽然胡集的白梨瓜赫赫有名,但要说起其“成名史”,基本无人知晓。本期经济地理,记者带您走近胡集白梨瓜,一起了解小小梨瓜给众多瓜农带来的甜头。
起初:
农民带技术入股,与合作社福难同担
“虽然胡集的白梨瓜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长期分散种植,规模化发展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据胡集小张庄白梨瓜合作社社长朱四启介绍,2005年前后比较流行农民经济组织,他们看好胡集白梨瓜的发展前景,率先成立了农民经济组织,此后又正式成立了小张庄白梨瓜专业合作社。“初期种植基地面积不足百亩,当时基本也只有小张庄本村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朱四启告诉记者,合作社的种植土地主要靠流转所得,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虽然不需要支付流转土地的费用,但他们要以种植技术入股,与合作社共担风险,并作为合作社的股东参与分红。
村民带技术入股合作社后,从育苗到收获、销售都要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标准统一进行。“我们针对白梨瓜生产过程中的品种选择与育苗、整地施肥与扣棚、移栽定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与收获每个环节都制定了科学的操作规程。”朱四启说,这种特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使白梨瓜产品在每年五一前上市,填补了中国北方春天无瓜果的空白。“普通村民以种植技术加入合作社后,从种植环节大棚搭建、肥料投入,到收获环节销售所得,成员都要与合作社按比例分摊投入费用及销售利润,这就要求入股的村民与合作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朱四启说,虽然村民们都明白“入股”要与合作社共担经营风险,但是大伙儿仍对这种新模式非常欢迎。“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是一点顾虑没有,只是对我们的合作社有充足信心。”
效益:
亩产逾1200公斤,纯收入达万余元
2005年9月,小张庄白梨瓜合作社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小张庄”牌商标,2010年又更改为“胡集小张庄”生产商标,而2006年,胡集镇更是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推荐暨宣传活动委员会、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白皮梨瓜之乡”。2011年,小张庄白梨瓜获得了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我们种植的白梨瓜是比较早的品种——景甜208,这个品种虽然口感好,但因成熟期长、投入人力多、产量低和经济效益低,被多数瓜农淘汰。”据小张庄白梨瓜合作社销售经理李亚南介绍,相对于其他品种的白梨瓜,208系列成熟一茬瓜的时候,很多品种都快熟两茬了,而且208每茬瓜生长前期都需要打茬子,投入的人力也多。
即使这样,口感脆甜的208还是成功地打响了胡集白梨瓜的名号。早熟白梨瓜品种一般每年4月初就上市销售了,而208品种往往需要4月下旬才正式上市,但价格基本是早熟白梨瓜两倍的208,基本从上市初期就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合作社现在主要走订单批量销售,当前每天一早采摘的白梨瓜基本没一会儿就销完了。”李亚南告诉记者,现在是208品种白梨瓜的成熟初期,一天大概能采摘到1000公斤,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到成熟高峰期,日产量可达近万斤,届时将有更多优质白梨瓜进入市场。“我们往外销售的优质白梨瓜可卖到10元/斤,就算是筛出来的小瓜也能卖到三四块钱,价格比早熟品种高出一大截。”合作社的股东社员、胡集镇王海村的村民王争秋告诉记者,他们当前种植的白梨瓜亩产一般在1200至1500公斤,除掉种植期的投入及后期与合作社的分成,一亩地纯收入可达一万多元。“自家的地种蒜,在合作社种点瓜,一年的收益相当可观。”王争秋笑着说。
未来:
扩大优质品种种植规模
打响品牌带动产业发展
近几年,胡集白梨瓜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每年4月开始,105国道路边就有摊位开始销售‘胡集白梨瓜’,但他们销售的梨瓜基本都是自家种植或从外地买来的早熟品种。”金乡县胡集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沿路销售的早熟白梨瓜,在口感上远远不如正宗的小张庄白梨瓜,但由于沿路瓜贩并没有直接打出小张庄白梨瓜的牌子,他们在管理上也无可奈何,工商、综合执法部门也曾先后去疏散瓜贩,但这些商贩与执法人员“躲猫猫”。
“现在,更多人知道的还是胡集白梨瓜,并非已经拿到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胡集小张庄白梨瓜。”金乡胡集白梨瓜产业相关专家分析称,面对周边县市区不甚规范的白皮小甜瓜销售市场,为确保胡集白梨瓜的声誉和广大瓜农的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品牌打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了胡集小张庄白梨瓜的知名度,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同时,该专家认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提高了白梨瓜种植的科技含量,有效的解决瓜农的种植管理技能和市场销售等存在的问题,未来,胡集白梨瓜产业的发展可以合作社为基础,扩大白梨瓜优质品种种植规模,让一些“散沙”聚成了“宝塔”,提高优质白梨瓜的市场占有率。收起全文d
起初:
农民带技术入股,与合作社福难同担
“虽然胡集的白梨瓜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长期分散种植,规模化发展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据胡集小张庄白梨瓜合作社社长朱四启介绍,2005年前后比较流行农民经济组织,他们看好胡集白梨瓜的发展前景,率先成立了农民经济组织,此后又正式成立了小张庄白梨瓜专业合作社。“初期种植基地面积不足百亩,当时基本也只有小张庄本村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朱四启告诉记者,合作社的种植土地主要靠流转所得,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虽然不需要支付流转土地的费用,但他们要以种植技术入股,与合作社共担风险,并作为合作社的股东参与分红。
村民带技术入股合作社后,从育苗到收获、销售都要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标准统一进行。“我们针对白梨瓜生产过程中的品种选择与育苗、整地施肥与扣棚、移栽定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与收获每个环节都制定了科学的操作规程。”朱四启说,这种特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使白梨瓜产品在每年五一前上市,填补了中国北方春天无瓜果的空白。“普通村民以种植技术加入合作社后,从种植环节大棚搭建、肥料投入,到收获环节销售所得,成员都要与合作社按比例分摊投入费用及销售利润,这就要求入股的村民与合作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朱四启说,虽然村民们都明白“入股”要与合作社共担经营风险,但是大伙儿仍对这种新模式非常欢迎。“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是一点顾虑没有,只是对我们的合作社有充足信心。”
效益:
亩产逾1200公斤,纯收入达万余元
2005年9月,小张庄白梨瓜合作社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小张庄”牌商标,2010年又更改为“胡集小张庄”生产商标,而2006年,胡集镇更是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推荐暨宣传活动委员会、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白皮梨瓜之乡”。2011年,小张庄白梨瓜获得了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我们种植的白梨瓜是比较早的品种——景甜208,这个品种虽然口感好,但因成熟期长、投入人力多、产量低和经济效益低,被多数瓜农淘汰。”据小张庄白梨瓜合作社销售经理李亚南介绍,相对于其他品种的白梨瓜,208系列成熟一茬瓜的时候,很多品种都快熟两茬了,而且208每茬瓜生长前期都需要打茬子,投入的人力也多。
即使这样,口感脆甜的208还是成功地打响了胡集白梨瓜的名号。早熟白梨瓜品种一般每年4月初就上市销售了,而208品种往往需要4月下旬才正式上市,但价格基本是早熟白梨瓜两倍的208,基本从上市初期就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合作社现在主要走订单批量销售,当前每天一早采摘的白梨瓜基本没一会儿就销完了。”李亚南告诉记者,现在是208品种白梨瓜的成熟初期,一天大概能采摘到1000公斤,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到成熟高峰期,日产量可达近万斤,届时将有更多优质白梨瓜进入市场。“我们往外销售的优质白梨瓜可卖到10元/斤,就算是筛出来的小瓜也能卖到三四块钱,价格比早熟品种高出一大截。”合作社的股东社员、胡集镇王海村的村民王争秋告诉记者,他们当前种植的白梨瓜亩产一般在1200至1500公斤,除掉种植期的投入及后期与合作社的分成,一亩地纯收入可达一万多元。“自家的地种蒜,在合作社种点瓜,一年的收益相当可观。”王争秋笑着说。
未来:
扩大优质品种种植规模
打响品牌带动产业发展
近几年,胡集白梨瓜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每年4月开始,105国道路边就有摊位开始销售‘胡集白梨瓜’,但他们销售的梨瓜基本都是自家种植或从外地买来的早熟品种。”金乡县胡集镇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沿路销售的早熟白梨瓜,在口感上远远不如正宗的小张庄白梨瓜,但由于沿路瓜贩并没有直接打出小张庄白梨瓜的牌子,他们在管理上也无可奈何,工商、综合执法部门也曾先后去疏散瓜贩,但这些商贩与执法人员“躲猫猫”。
“现在,更多人知道的还是胡集白梨瓜,并非已经拿到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胡集小张庄白梨瓜。”金乡胡集白梨瓜产业相关专家分析称,面对周边县市区不甚规范的白皮小甜瓜销售市场,为确保胡集白梨瓜的声誉和广大瓜农的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品牌打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了胡集小张庄白梨瓜的知名度,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同时,该专家认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提高了白梨瓜种植的科技含量,有效的解决瓜农的种植管理技能和市场销售等存在的问题,未来,胡集白梨瓜产业的发展可以合作社为基础,扩大白梨瓜优质品种种植规模,让一些“散沙”聚成了“宝塔”,提高优质白梨瓜的市场占有率。收起全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