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总喜欢说,生活没有岁月静好,只有负重而行,宝钗一直就是那个负重而行的人。
没有一成不变的喜欢与不喜欢,只不过是因为这个人的性格和自己有一些出入或是因为这个人做过的一些事而认为她不好,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不好,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不能总是贴标签,也许一些事大家看起来的确不好,但如果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来看会觉得有情可原,甚至也不能保证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做出一样的事来。
宝钗不像一般姑娘那样爱花,其实不是不她不爱花,是太爱,只是把爱花的心思压进潜意识了,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曾经是爱花的。人的身体向来不会撒谎,我们看她吃冷香丸,难道不是她爱花爱到离了花身体就生病的地步吗?
只是,宝钗一直只活在“责任”二字之中,为了家族产业延续,为了母亲,哥哥,为了生活,只有牺牲一下自己不为自己一己之私考虑。她的生活就是这样,不允许她去泛滥少女的粉红色情怀。双手捧起花,就要放下双肩撑住的重担和责任。如果她缠绵于诗情画意,也退缩了,薛家瞬间就会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了。宝钗识大体,会说话,也许一些人看来她是虚情假意,是个伪君子、女曹操,但她在那种情况下又能怎样?金钏儿死后,她劝王夫人别伤心,大家都觉得她冷酷无情,可是除了这又能怎么说呢,难道当面骂王夫人不讲情义,逼死金钏儿吗?也许王夫人心里也后悔,也在找安慰,而薛宝钗恰恰安慰了她,叫她放下,人都已经离去了,在说什么也来不及了,难道仅凭几句话金钏儿就能起死回生吗?既然已经损失了,就不要一错再错了,王夫人也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还有,黛玉病时,紫娟请她劝劝贾母,让宝黛成亲,宝钗没管,可当时宝钗家也日渐落魄,也在打宝玉的主意,碰到这种事情会爽快地答应吗?“你失去的不过是一条命,我失去的却是幸福”用这种话来评价宝钗的所作所为未免过于极端了,宝钗想不了那么多,她也是人,她也有难言之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如果是我们自己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会爽快地答应吗?毕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她心里只有“应该”二字,没有“愿意”二字的立足之地,她心里承受何种苦痛有谁知道?她也想做率性天真敢爱敢恨的林妹妹,可惜没有老祖宗贾母的宠爱,没有一颗大树小树可依可靠,没有知心人的爱情,没有雄厚的生活保障,有的只是遗世独立,主动出击,去追求生活,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作者赞美他“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这正是一种没有被生活击垮的豁达之美。
在判词中宝钗是和黛玉同出现在一首词里: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见,两人在作者心里是各有千秋,是不分高下的共同存在。那么既然作者都是这样想的,我们没有权力给别人贴标签,没有权利将宝钗平面化,不能用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别人,这样太片面了。
没有一成不变的喜欢与不喜欢,只不过是因为这个人的性格和自己有一些出入或是因为这个人做过的一些事而认为她不好,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不好,每个人都是立体的,不能总是贴标签,也许一些事大家看起来的确不好,但如果站在主人公的立场上来看会觉得有情可原,甚至也不能保证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做出一样的事来。
宝钗不像一般姑娘那样爱花,其实不是不她不爱花,是太爱,只是把爱花的心思压进潜意识了,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曾经是爱花的。人的身体向来不会撒谎,我们看她吃冷香丸,难道不是她爱花爱到离了花身体就生病的地步吗?
只是,宝钗一直只活在“责任”二字之中,为了家族产业延续,为了母亲,哥哥,为了生活,只有牺牲一下自己不为自己一己之私考虑。她的生活就是这样,不允许她去泛滥少女的粉红色情怀。双手捧起花,就要放下双肩撑住的重担和责任。如果她缠绵于诗情画意,也退缩了,薛家瞬间就会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了。宝钗识大体,会说话,也许一些人看来她是虚情假意,是个伪君子、女曹操,但她在那种情况下又能怎样?金钏儿死后,她劝王夫人别伤心,大家都觉得她冷酷无情,可是除了这又能怎么说呢,难道当面骂王夫人不讲情义,逼死金钏儿吗?也许王夫人心里也后悔,也在找安慰,而薛宝钗恰恰安慰了她,叫她放下,人都已经离去了,在说什么也来不及了,难道仅凭几句话金钏儿就能起死回生吗?既然已经损失了,就不要一错再错了,王夫人也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还有,黛玉病时,紫娟请她劝劝贾母,让宝黛成亲,宝钗没管,可当时宝钗家也日渐落魄,也在打宝玉的主意,碰到这种事情会爽快地答应吗?“你失去的不过是一条命,我失去的却是幸福”用这种话来评价宝钗的所作所为未免过于极端了,宝钗想不了那么多,她也是人,她也有难言之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如果是我们自己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会爽快地答应吗?毕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她心里只有“应该”二字,没有“愿意”二字的立足之地,她心里承受何种苦痛有谁知道?她也想做率性天真敢爱敢恨的林妹妹,可惜没有老祖宗贾母的宠爱,没有一颗大树小树可依可靠,没有知心人的爱情,没有雄厚的生活保障,有的只是遗世独立,主动出击,去追求生活,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作者赞美他“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这正是一种没有被生活击垮的豁达之美。
在判词中宝钗是和黛玉同出现在一首词里: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见,两人在作者心里是各有千秋,是不分高下的共同存在。那么既然作者都是这样想的,我们没有权力给别人贴标签,没有权利将宝钗平面化,不能用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别人,这样太片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