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才能练就“下活”
蔡吉山师傅祖籍六合,已经在老城南的澡堂“行走”了十几年。他做下活时不但穴位和力道都恰到好处,还记得不少老客的喜好。在为客人捶腿时,蔡师傅的手指关节还可以发出有节奏的清脆的响声,令浑身舒畅的浴客听了更加陶醉。
“就这声音,没有四五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蔡师傅说,在老城南做下活的大都来自六合、句容和仪征三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行业鼎盛的时候,在六合甚至一个村的男性都进城给人捶背了。这行刚入门时特别艰难,徒弟要学什么手艺,都必须先伺候师傅,遇上脾气不好的师傅,经常打骂学徒。即便出了师,手生了客人也不要,只能在自己身上练习,只有手艺达到了一定水平有了稳定的客源,生活才能改善。
蔡师傅回忆,做下活的学徒能坚持下来的不到一半,不过悟性好的人如果有了名气,又会成为几家澡堂争夺的人才。一个手艺精湛的按摩师傅一旦“跳槽”,甚至可以带走一大批老客。
蔡师傅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城南的老澡堂陈设上还沿袭着过去的风格,但“原汁原味”的老南京澡堂氛围如今已经很难寻觅。他说,过去只要浴客买了澡票,伙计就会高声吆喝,提醒堂内的伙计准备接待,直到客人入池,伙计也都会一路吆喝。客人出浴后,伙计递上的擦身热毛巾,相互之间也是手法娴熟地空中抛接传递。客人要是觉得饿,甚至可以让伙计跑腿上街代买小吃。
“可惜这样的场景氛围如今澡堂已经很难再见到了。”对澡堂里消失的文化,蔡师傅非常惋惜,他告诉记者,不光是特色服务,过去的澡堂里为了斯文,对不同的下活也都起了不一样的别称。这些别称如今的澡堂里也已经很少听到了。
“过去澡堂都把捶背美其名曰‘洒点子’,刮脚又称作‘拔枝子’,服务员询问浴客是否需要做下活,都以这些别称替代。以前澡堂里还有专偷鞋子的,伙计看到可疑人员,就提醒浴客‘把豆子朝里放点’,这样既提醒了客人,也给梁上君子留了些许面子。”
老浴室的“冬天”
“去年我们统计过南京的老浴室还有十四家,目前还在营业的只有十家,都在惨淡经营。”谈到老浴室的经营现状,南京市沐浴协会的张锦忠秘书长连连叹气。他介绍,解放前南京老浴室有十几家,基本都是上流社会享受的场所。比较有名的有建康路附近的建康池、中华门外悦来巷的瓮堂等。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澡堂最繁荣的时候,南京几乎每条宽些的路上都有可以泡大池的澡堂,数量多达上百家,从业人员数千人。
“老澡堂的顾客大多是中老年人,价格想高也高不起来。”张秘书长说,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桑拿等新兴浴种的冲击,老浴室迎来了漫长的“冬季”,加上市区禁止使用燃煤小锅炉后,使用柴油锅炉的成本一下翻了近三倍,不少老浴室只赚冬天一季的钱,其余时间都在贴本,由于盈利微薄,不少澡堂拆迁后易址重开,也不会再选择这种单一且微利的经营方式,老澡堂可以说关一家少一家了。
“现在不少仍钟爱泡澡的老南京只能挤到屈指可数的几家老澡堂。老浴室所处的地理位置大多在城市改造的规划范围内,不少老浴室还能存在多久,都是个未知数。”张锦忠感慨地说,老浴室虽然如今已算不上生活必需场所,但如果这道风景真的消亡了,许多老南京都将失去怀旧的地方,是城市的一种遗憾。
蔡吉山师傅祖籍六合,已经在老城南的澡堂“行走”了十几年。他做下活时不但穴位和力道都恰到好处,还记得不少老客的喜好。在为客人捶腿时,蔡师傅的手指关节还可以发出有节奏的清脆的响声,令浑身舒畅的浴客听了更加陶醉。
“就这声音,没有四五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蔡师傅说,在老城南做下活的大都来自六合、句容和仪征三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行业鼎盛的时候,在六合甚至一个村的男性都进城给人捶背了。这行刚入门时特别艰难,徒弟要学什么手艺,都必须先伺候师傅,遇上脾气不好的师傅,经常打骂学徒。即便出了师,手生了客人也不要,只能在自己身上练习,只有手艺达到了一定水平有了稳定的客源,生活才能改善。
蔡师傅回忆,做下活的学徒能坚持下来的不到一半,不过悟性好的人如果有了名气,又会成为几家澡堂争夺的人才。一个手艺精湛的按摩师傅一旦“跳槽”,甚至可以带走一大批老客。
蔡师傅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城南的老澡堂陈设上还沿袭着过去的风格,但“原汁原味”的老南京澡堂氛围如今已经很难寻觅。他说,过去只要浴客买了澡票,伙计就会高声吆喝,提醒堂内的伙计准备接待,直到客人入池,伙计也都会一路吆喝。客人出浴后,伙计递上的擦身热毛巾,相互之间也是手法娴熟地空中抛接传递。客人要是觉得饿,甚至可以让伙计跑腿上街代买小吃。
“可惜这样的场景氛围如今澡堂已经很难再见到了。”对澡堂里消失的文化,蔡师傅非常惋惜,他告诉记者,不光是特色服务,过去的澡堂里为了斯文,对不同的下活也都起了不一样的别称。这些别称如今的澡堂里也已经很少听到了。
“过去澡堂都把捶背美其名曰‘洒点子’,刮脚又称作‘拔枝子’,服务员询问浴客是否需要做下活,都以这些别称替代。以前澡堂里还有专偷鞋子的,伙计看到可疑人员,就提醒浴客‘把豆子朝里放点’,这样既提醒了客人,也给梁上君子留了些许面子。”
老浴室的“冬天”
“去年我们统计过南京的老浴室还有十四家,目前还在营业的只有十家,都在惨淡经营。”谈到老浴室的经营现状,南京市沐浴协会的张锦忠秘书长连连叹气。他介绍,解放前南京老浴室有十几家,基本都是上流社会享受的场所。比较有名的有建康路附近的建康池、中华门外悦来巷的瓮堂等。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澡堂最繁荣的时候,南京几乎每条宽些的路上都有可以泡大池的澡堂,数量多达上百家,从业人员数千人。
“老澡堂的顾客大多是中老年人,价格想高也高不起来。”张秘书长说,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桑拿等新兴浴种的冲击,老浴室迎来了漫长的“冬季”,加上市区禁止使用燃煤小锅炉后,使用柴油锅炉的成本一下翻了近三倍,不少老浴室只赚冬天一季的钱,其余时间都在贴本,由于盈利微薄,不少澡堂拆迁后易址重开,也不会再选择这种单一且微利的经营方式,老澡堂可以说关一家少一家了。
“现在不少仍钟爱泡澡的老南京只能挤到屈指可数的几家老澡堂。老浴室所处的地理位置大多在城市改造的规划范围内,不少老浴室还能存在多久,都是个未知数。”张锦忠感慨地说,老浴室虽然如今已算不上生活必需场所,但如果这道风景真的消亡了,许多老南京都将失去怀旧的地方,是城市的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