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1239以吧 关注:0贴子:182

仓鼠的学习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IP属地:福建1楼2017-05-11 17:11回复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 ( ) 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了作者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 B.三、四句连用典故,“翻似”二字,简描旧友被害情状。抒发诗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表达长期被贬后的人事沧桑之感。 C.五、六句写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D.结联在酬答白居易的感情时,明确表示振作自持的态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豪迈情绪。 2.诗中的乐天指的是_________,“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IP属地:福建2楼2017-05-11 17:12
    回复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三、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IP属地:福建3楼2017-05-11 17:16
      回复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IP属地:福建4楼2017-05-11 17:18
        回复
          四、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固难全。但愿人长久,千时共婵娟。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明月……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2、选出对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对天上仙境的幻想,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下片写望月怀人,感慨人生的离合无常,表现出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上片借月抒写欢欣,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人月双济,温馨而恬静。 D、全词执着现实,怀念亲人,构成豪放而空灵,抑郁而旷达的艺术特色。 3.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月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IP属地:福建5楼2017-05-11 17:24
          回复
            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2、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前三句描绘潼关周围的景色及形势。“峰恋如聚”写众峰耸立;“波涛如怒”言黄河汹涌。 B、“望西都,意踌蹰”引发感慨,既有对秦汉盛世的怀念;又有对王朝更迭的惋惜。 C、曲末四句,精警遒劲,用极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词人对历代受苦受难民众的深切同情。 D、这首小曲借“怀古”讽今世,鞭笞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 3..下面的选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002年,厦门)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句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 D.曲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IP属地:福建6楼2017-05-11 17:25
            回复
              1.教育的作用
              2.受教育权的含义
              3.义务教育的含义
              4.义务教育的特征
              5.假如你是老师,你打算如何做不让自己子女上学的父母的工作?
              6.如何履行义务教育
              7.财产的种类
              8.财产所有权的含义和内容
              9.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意义(为什么法律要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10.法律怎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11.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保护财产所有权的方式)
              12.继承顺序
              13.继承方式
              14.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怎么办
              15.智力成果的表现
              16.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
              17.公民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5-14 20:18
              回复
                十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2.五个自治区的名称 3.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时间
                十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原因 2.香港回归时间 3.澳门回归时间 4.回归意义 5.启示
                “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世间 2.人物 3.意义 4.五个不变
                十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过程 2.三不政策的内容 3.海峡两岸基金交流会成立时间 4.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时间 5.八项主张提出时间,人物,内容,作用 6.主要障碍 7.面对台湾问题,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对付?
                十四.钢铁长城
                1.认识 2.决定性因素
                人民海军与空军的建立
                1.第一支海军名称,建立时间 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舰队名称 3.导弹驱逐舰出现时间 4.核潜艇出现时间 5.人民海军建立的基础 6.战斗英雄
                导弹部队的发展
                1.战略导弹部队建立时间
                十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成就 2.作用 3.不利因素 4.第一个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时间,条约名称以及签订时间 5.五项原则内容,正式提出时间 6.意义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 2.地点 3.性质 4.主题 6.作用(意义) 7.求同 8.存异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5-15 16:03
                回复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练习】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答案: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一派生机景象。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答案示例: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刘禹锡__;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2分)
                  (8)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置 身。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IP属地:福建11楼2017-05-18 19:04
                  回复
                    【评析】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练习】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答案: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小:折戟;大:赤壁之战;国家的命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答案: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_ ____
                    4、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IP属地:福建12楼2017-05-18 19:05
                    回复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颔颈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却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练习】
                      1.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请结合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的分析,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
                      答案: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沉浮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2.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答案:比喻。宋王朝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浮,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与遭遇。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什么?以“雨打萍”比喻什么?
                      答案: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
                      答案: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我要让自己的一片忠心永留史册。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势千古传颂的名句。
                      5.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6.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IP属地:福建13楼2017-05-18 19:05
                      回复
                        【评析】“把酒问天”设问开篇,“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词人不满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但天上恰如人间,同样不能圆满。苏轼遥望月宫,似与嫦娥共舞,身处瑶池仙境,起舞弄影的飘逸中带着几分酒后的轻狂。下阕写实,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练习】
                        1.此词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乃千古名句。请对此句进行简要的评析。
                        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美好的月色。表达对亲人美好的祝愿。进而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也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开阔胸怀。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由此还表现出他的什么特点?
                        答案: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②旷达的胸怀,乐观的生活态度。  


                        IP属地:福建14楼2017-05-18 19:05
                        回复
                          【评析】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练习】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形象生动,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案:诗人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的“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苦”呢?
                          答案: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百姓。此句议论精辟地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IP属地:福建15楼2017-05-18 19:06
                          回复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3、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4、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A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领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5、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6、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7、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见教 见谅 见笑


                            IP属地:福建16楼2017-05-18 19:06
                            回复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IP属地:福建17楼2017-05-18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