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含剧透。友情提示:有条件的一定去看粤语场!!
《拆弹专家》首映礼上,正在养伤的华仔以VCR形式现身,他表示这部电影“有很多很多爆炸性的场面,但是,它是一部文艺片。”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10b00c38013632715edc23ba18ea056/c8fbd939b6003af39a53407f3f2ac65c1138b6e9.jpg)
华仔的说法有点搞笑的意味,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基本上刘生是个被男神形象耽误了的段子手,这个有空真想截图总结一下)
首先必须申明,在我看来,《拆弹专家》是一部可看性非常强的商业电影,引用很多在电影院看过该片的“老铁”们的评价称,真心是“全程无尿点”,节奏明快,场面火爆,连看几遍也并未觉得乏味。不过,影片还是包含着不少淡淡的文艺情愫的。
看完4月28日的凌晨首场后,在回家的路上感叹,“为什么他不剪红线呢!”晚上做梦,梦里一直是电影最后那个爆炸场面,心里有点堵。二刷三刷后,有些第一遍没注意到的细节也有机会再重温,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主创者要表达的思想。
电影里,宋佳饰演的Carmen对华仔饰演的章在山说,“做超人的女朋友都没什么好下场。”
但实际上,章在山绝对不是“超人”。
提到港产警匪片、江湖片,脑子里总是浮现那些夸张的枪战场面,主角永远带着光环,消灭敌对势力的气势像游戏里“打怪兽”一样潇洒。
但《拆弹专家》不是这样的,有人形容它是一部反类型片。最让我难受,也是最令我动容的就是影片从头到尾透着的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拆弹专家》讲述的是英雄的故事,但这个英雄不是那种所向披靡的超级英雄,很多时候,他是被动的——在当卧底的时候,他无法阻止匪徒按下让沿途车辆爆炸的遥控器;在恢复警察身份后,他无法在2分钟内拯救身上被绑满炸弹的同事。
章在山和那些现实中孤独地面临生死考验的拆弹专家们没什么不同,他不是无所不能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富有经验、头脑冷静,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损失最小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大爆炸场面可能让很多人忘了关注这场反恐行动的最后结果,1,000公斤C4炸药炸了一半,红磡隧道保住了基本结构。看第三遍时,我特意记了一下数字:成功解救的人质是468人,38名人质不幸丧生,击毙暴徒43人,牺牲的警察是18人。
我看完电影在想,这个结果大家如何看待,是否算是成功呢?起码对38个不幸丧生的人质及这些人的家属来说,绝对不是。但这次我们是站在政府和警方的角度感知整件事,更多的是感受到这个结果的来之不易。
有些批评的声音认为,《拆弹专家》是为了煽情而悲剧,这完全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即使小警察“原地爆炸”和男主角剪错线的段落让无数人泪目,这部电影在情感表达上仍然是非常克制的,绝对没有故意煽情。
现实从来很难尽如人意,所以看戏的人总是盼望有个完美的结局。《拆弹专家》可能是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描述了人生的无奈现实:像拆弹时选择剪哪条线一样,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赌局一样的抉择。
其实,输和赢都不是绝对的,在绝境中选择,少输其实就等于赢了——就像章在山最后义无反顾先剪线的行动一样。
总结几个让我有印象的小亮点
应该有很多人注意到,雇佣兵里露脸最多的那位帅哥是唐文龙,从前看《绝地苍狼》和《澳门街》时就很留意他,喜欢他胜过那两部戏的主角。唐文龙也不是第一次演华仔的戏了,希望以后能有更有分量的角色让他演。
Carmen从电视上看到红磡隧道的新闻时,想给章在山发“小心”两字,但后来又把这两字删掉了,改成“你行的”发出去。
影片整体挺严肃,但有些细节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一个看上去像个大老板的人质用钱贿赂雇佣兵,但那个雇佣兵收下了钱,选择让他的司机出去;警方强攻解救人质时,从监狱里出来遭遇了车祸的洪继标一直在“躺枪”;发灾难财的黑心资本家被炸死在车里……
注:片中台词和有些数据是来自我的记忆,很可能不准确,望指正。
《拆弹专家》首映礼上,正在养伤的华仔以VCR形式现身,他表示这部电影“有很多很多爆炸性的场面,但是,它是一部文艺片。”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10b00c38013632715edc23ba18ea056/c8fbd939b6003af39a53407f3f2ac65c1138b6e9.jpg)
华仔的说法有点搞笑的意味,不过,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基本上刘生是个被男神形象耽误了的段子手,这个有空真想截图总结一下)
首先必须申明,在我看来,《拆弹专家》是一部可看性非常强的商业电影,引用很多在电影院看过该片的“老铁”们的评价称,真心是“全程无尿点”,节奏明快,场面火爆,连看几遍也并未觉得乏味。不过,影片还是包含着不少淡淡的文艺情愫的。
看完4月28日的凌晨首场后,在回家的路上感叹,“为什么他不剪红线呢!”晚上做梦,梦里一直是电影最后那个爆炸场面,心里有点堵。二刷三刷后,有些第一遍没注意到的细节也有机会再重温,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主创者要表达的思想。
电影里,宋佳饰演的Carmen对华仔饰演的章在山说,“做超人的女朋友都没什么好下场。”
但实际上,章在山绝对不是“超人”。
提到港产警匪片、江湖片,脑子里总是浮现那些夸张的枪战场面,主角永远带着光环,消灭敌对势力的气势像游戏里“打怪兽”一样潇洒。
但《拆弹专家》不是这样的,有人形容它是一部反类型片。最让我难受,也是最令我动容的就是影片从头到尾透着的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拆弹专家》讲述的是英雄的故事,但这个英雄不是那种所向披靡的超级英雄,很多时候,他是被动的——在当卧底的时候,他无法阻止匪徒按下让沿途车辆爆炸的遥控器;在恢复警察身份后,他无法在2分钟内拯救身上被绑满炸弹的同事。
章在山和那些现实中孤独地面临生死考验的拆弹专家们没什么不同,他不是无所不能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富有经验、头脑冷静,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损失最小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大爆炸场面可能让很多人忘了关注这场反恐行动的最后结果,1,000公斤C4炸药炸了一半,红磡隧道保住了基本结构。看第三遍时,我特意记了一下数字:成功解救的人质是468人,38名人质不幸丧生,击毙暴徒43人,牺牲的警察是18人。
我看完电影在想,这个结果大家如何看待,是否算是成功呢?起码对38个不幸丧生的人质及这些人的家属来说,绝对不是。但这次我们是站在政府和警方的角度感知整件事,更多的是感受到这个结果的来之不易。
有些批评的声音认为,《拆弹专家》是为了煽情而悲剧,这完全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即使小警察“原地爆炸”和男主角剪错线的段落让无数人泪目,这部电影在情感表达上仍然是非常克制的,绝对没有故意煽情。
现实从来很难尽如人意,所以看戏的人总是盼望有个完美的结局。《拆弹专家》可能是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描述了人生的无奈现实:像拆弹时选择剪哪条线一样,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赌局一样的抉择。
其实,输和赢都不是绝对的,在绝境中选择,少输其实就等于赢了——就像章在山最后义无反顾先剪线的行动一样。
总结几个让我有印象的小亮点
应该有很多人注意到,雇佣兵里露脸最多的那位帅哥是唐文龙,从前看《绝地苍狼》和《澳门街》时就很留意他,喜欢他胜过那两部戏的主角。唐文龙也不是第一次演华仔的戏了,希望以后能有更有分量的角色让他演。
Carmen从电视上看到红磡隧道的新闻时,想给章在山发“小心”两字,但后来又把这两字删掉了,改成“你行的”发出去。
影片整体挺严肃,但有些细节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一个看上去像个大老板的人质用钱贿赂雇佣兵,但那个雇佣兵收下了钱,选择让他的司机出去;警方强攻解救人质时,从监狱里出来遭遇了车祸的洪继标一直在“躺枪”;发灾难财的黑心资本家被炸死在车里……
注:片中台词和有些数据是来自我的记忆,很可能不准确,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