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剩下两个是不相亲和不考公务员。”
一到年底,相亲这件事绝对能排进舆论排行榜的TOP3,就算你朋友圈天天转的都是《姑娘,希望你嫁给爱情》,《遇到这样的男人再结婚》这类的文章也抵不过七大姑八大姨一句“你也不小了,阿姨认识的一个小伙子不错,见面聊聊呗。”
不管你平时多张扬女权和彪炳自我,不得不说,真实情况下这个社会给女生的选择权就是比男生少。不知道有多少姑娘在深思熟虑决定选择后半生一直相伴的人的时候会说:我才不在乎他妈到底喜欢什么样的?
这样的关心也证明:社会即使进步到今天,对于人类繁衍这件事的人们关心程度丝毫没有衰减。除此之外,相亲这件事的价值还在于:当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瞬间,你就知道你在介绍人眼中是什么货色了。
相比较来说,其实让父母来把关相亲对象这件事从理论上说是很保险的一件事,就像金星最近话题满满的娱乐节目《中国式相亲》的宣传语:一人脱单,全家光荣,有爸妈更放心。
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就是两家人的事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都很现实,很中国。因为需要了解一下都市男女青年的感情现状,我也恶补了几期。对于现在男生的家庭对于女生的要求也有了格外的关注。
而在完整的看了几期之后,我也明白了为何人们满屏吐槽:关于妈宝男、巨婴男的奇葩父母的奇葩言论。有人说节目里的人都是演员,但是恰好她们演的就是真实的相亲众生相,真实的东西往往都不太好看。
节目中男生的家长们,将自己对女性的传统认知和要求,全部施加在未来的儿媳妇身上。即使他们对女性的认知,很可能仍停留在封建传统阶段。
第一类家庭:把媳妇当工具
在第一期节目中,1号男嘉宾二姨的一个要求是“勤劳肯干”“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每个女嘉宾一上场,问的就是,会做家务吗?

2号男嘉宾的母亲说,女孩手凉的不要,因为手脚冰凉的女孩子宫寒,生的小孩可能不那么健康;当儿子选了年纪40岁的姐姐时,她说,“要生2-3个孩”“你40岁,20岁男人是期货,30岁男人是现货,40岁男人是抢手货。你有多大的把控,未来十年你还能拥有他?”……

在节目中,这类父母上来就提前把自己对媳妇的要求先提了出来,这样的直白虽然很难接受,但实际情况上在真实的婚姻生活中,不幸的家庭很多都是因为没有在婚前看到这样家庭的本质。
在这种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不是感情和爱,只有责任,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没有人会为你的付出而表示感谢。
儿媳更近乎一个无所不能的家庭保姆+生育机器——虽然这样说有点过于粗暴直白,但这两点的确是他们的首选。在她们眼里对儿媳这种角色是没有喜爱的,因为工具是不需要倾注太多的感情的。
第二类家庭:妈妈永远是对的
这类“巨婴”男或者“宝妈”男是现代女生最不耻的,而在这个节目里,许多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母亲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在了儿子身上,而在中国,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而因为母亲无法接纳儿媳导致婚姻失败的更多。

母亲们对儿子的人生有着超强的保护欲和控制欲。不管这个媳妇有多好,都不会被好好的接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
看相亲对象父母的关系其实就是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关系的投射,为什么人们看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背景,因为这样的父母像是一个模板,潜移默化的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才是婚姻生活应有的样子。
而在未来的岁月中,即使遇到了一些问题时,也会有成熟的解决方式。
第三类家庭: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这个节目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外交官爸爸。妈妈全程很知性的微笑,爸爸很暖地说:我们家大事都是她做主。

收到儿子希望多帮他争取的电话之后,一直很低调的爸说到: “他需要一个人能帮助他走的更远”。当看到儿子牵手心仪女嘉宾的时候,更是对着女嘉宾说了全场最霸气的那句话——“you are the one”。
内蒙古的这个家庭是少数非常友善的家庭,妈妈问女嘉宾第一个问题是:你介意嫁给少数民族吗?全程都在说:这个姑娘性格太好了,我好喜欢。我会把你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在有一季女选男的节目里,被拒绝的贝贝妈妈在结束时说:“我们一开始是不同意来这个节目的,但她喜欢,我们也想帮她争取一下。”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角色出现的,他们的选择是受到父母的尊重。
这类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独立和成熟的判断,家长能够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用心的接纳孩子自己选择共度一生的人,不是仅仅以自己的评价去看待即将来到自己家中的“新人”。
对于相亲这件事,年轻人不喜欢,正是因为它把我们本来珍视的“感情”利益化。这档节目更是放大了这种世俗,人们厌恶它却又不得不正视它,这种纠结让每个还对婚姻有期待的人感到难过。
但这个节目也说明一个道理:什么叫选对一个人,就是他带着他的家人,一起爱你。不管是相亲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过程不重要,只要最后是对的人就好了!不用去讨好,不用去忍耐,更不用在意他妈喜欢啥样的儿媳,真正合适的两个家庭注定早就有了合适的三观的生活方式。
忘记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说:相亲之前互相看看手机桌面上的APP,就知道适不适合在一起了。那我的话,一定要找个不光知道淘宝,还知道只二的咯~
当然为了这次回家相亲能遇到自己合适的那个人,我们也提前为你准备好了战服。

一到年底,相亲这件事绝对能排进舆论排行榜的TOP3,就算你朋友圈天天转的都是《姑娘,希望你嫁给爱情》,《遇到这样的男人再结婚》这类的文章也抵不过七大姑八大姨一句“你也不小了,阿姨认识的一个小伙子不错,见面聊聊呗。”
不管你平时多张扬女权和彪炳自我,不得不说,真实情况下这个社会给女生的选择权就是比男生少。不知道有多少姑娘在深思熟虑决定选择后半生一直相伴的人的时候会说:我才不在乎他妈到底喜欢什么样的?
这样的关心也证明:社会即使进步到今天,对于人类繁衍这件事的人们关心程度丝毫没有衰减。除此之外,相亲这件事的价值还在于:当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瞬间,你就知道你在介绍人眼中是什么货色了。
相比较来说,其实让父母来把关相亲对象这件事从理论上说是很保险的一件事,就像金星最近话题满满的娱乐节目《中国式相亲》的宣传语:一人脱单,全家光荣,有爸妈更放心。
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就是两家人的事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都很现实,很中国。因为需要了解一下都市男女青年的感情现状,我也恶补了几期。对于现在男生的家庭对于女生的要求也有了格外的关注。
而在完整的看了几期之后,我也明白了为何人们满屏吐槽:关于妈宝男、巨婴男的奇葩父母的奇葩言论。有人说节目里的人都是演员,但是恰好她们演的就是真实的相亲众生相,真实的东西往往都不太好看。
节目中男生的家长们,将自己对女性的传统认知和要求,全部施加在未来的儿媳妇身上。即使他们对女性的认知,很可能仍停留在封建传统阶段。
第一类家庭:把媳妇当工具
在第一期节目中,1号男嘉宾二姨的一个要求是“勤劳肯干”“干活,干活,只有干才能活”,每个女嘉宾一上场,问的就是,会做家务吗?

2号男嘉宾的母亲说,女孩手凉的不要,因为手脚冰凉的女孩子宫寒,生的小孩可能不那么健康;当儿子选了年纪40岁的姐姐时,她说,“要生2-3个孩”“你40岁,20岁男人是期货,30岁男人是现货,40岁男人是抢手货。你有多大的把控,未来十年你还能拥有他?”……

在节目中,这类父母上来就提前把自己对媳妇的要求先提了出来,这样的直白虽然很难接受,但实际情况上在真实的婚姻生活中,不幸的家庭很多都是因为没有在婚前看到这样家庭的本质。
在这种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不是感情和爱,只有责任,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没有人会为你的付出而表示感谢。
儿媳更近乎一个无所不能的家庭保姆+生育机器——虽然这样说有点过于粗暴直白,但这两点的确是他们的首选。在她们眼里对儿媳这种角色是没有喜爱的,因为工具是不需要倾注太多的感情的。
第二类家庭:妈妈永远是对的
这类“巨婴”男或者“宝妈”男是现代女生最不耻的,而在这个节目里,许多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母亲把所有的心思都转移在了儿子身上,而在中国,这样的家庭并不在少数,而因为母亲无法接纳儿媳导致婚姻失败的更多。

母亲们对儿子的人生有着超强的保护欲和控制欲。不管这个媳妇有多好,都不会被好好的接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
看相亲对象父母的关系其实就是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关系的投射,为什么人们看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背景,因为这样的父母像是一个模板,潜移默化的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才是婚姻生活应有的样子。
而在未来的岁月中,即使遇到了一些问题时,也会有成熟的解决方式。
第三类家庭: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这个节目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外交官爸爸。妈妈全程很知性的微笑,爸爸很暖地说:我们家大事都是她做主。

收到儿子希望多帮他争取的电话之后,一直很低调的爸说到: “他需要一个人能帮助他走的更远”。当看到儿子牵手心仪女嘉宾的时候,更是对着女嘉宾说了全场最霸气的那句话——“you are the one”。
内蒙古的这个家庭是少数非常友善的家庭,妈妈问女嘉宾第一个问题是:你介意嫁给少数民族吗?全程都在说:这个姑娘性格太好了,我好喜欢。我会把你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在有一季女选男的节目里,被拒绝的贝贝妈妈在结束时说:“我们一开始是不同意来这个节目的,但她喜欢,我们也想帮她争取一下。”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角色出现的,他们的选择是受到父母的尊重。
这类家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独立和成熟的判断,家长能够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用心的接纳孩子自己选择共度一生的人,不是仅仅以自己的评价去看待即将来到自己家中的“新人”。
对于相亲这件事,年轻人不喜欢,正是因为它把我们本来珍视的“感情”利益化。这档节目更是放大了这种世俗,人们厌恶它却又不得不正视它,这种纠结让每个还对婚姻有期待的人感到难过。
但这个节目也说明一个道理:什么叫选对一个人,就是他带着他的家人,一起爱你。不管是相亲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过程不重要,只要最后是对的人就好了!不用去讨好,不用去忍耐,更不用在意他妈喜欢啥样的儿媳,真正合适的两个家庭注定早就有了合适的三观的生活方式。
忘记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说:相亲之前互相看看手机桌面上的APP,就知道适不适合在一起了。那我的话,一定要找个不光知道淘宝,还知道只二的咯~
当然为了这次回家相亲能遇到自己合适的那个人,我们也提前为你准备好了战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