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网保定唐宣报道 垃圾是一个城市的附属品,垃圾处理的怎样,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保定市为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狠下功夫,开展了城市管理6S行动,出台了《保定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大手笔解决垃圾“小”问题,保定的市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然而,城市只要存在,垃圾就会不停产生,如何谨防垃圾“小问题”成为困扰民生的“大问题”?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走访。
连日来,笔者在保定的一些街巷看到,垃圾死角依然存在。部分沿线道路垃圾遍地,臭气熏天,不仅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不便,也给过往的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北堤路旁:垃圾“染绿”河水
湖面现状
5月15日,笔者在市区阳光北大街与北堤路交叉口大桥下看到,北湖水大面积被垃圾覆盖。有些生活垃圾散落在堤坝上,有些已经滚落进水里,有塑料瓶、塑料袋、白色泡沫……有的上面还沾着绿色的水藻。北湖水面上漂浮的垃圾顺水流在桥洞堆积,时间一长,桥洞附近的水面被“染”成绿色,水面有一层类似油渍的漂浮物,湖水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腥臭味。
徐庄北路:建筑垃圾成堆 影响通行
晨巍金地小区附近
徐庄北路晨巍金地小区附近大量建筑垃圾堆积,严重影响通行。这堆建筑垃圾位于晨巍金地小区东门口外,既有砖头石块也有建筑板材,裸露在外面毫无遮挡,占据了小区门外的道路,附近居民和商户停车均受到影响。而笔者在附近未发现任何施工迹象,附近居民也表示并不清楚垃圾堆放的时间。
创业东路:垃圾随意乱丢 行车安全隐患多
创业东路道路现状
随意丢弃的建筑垃圾
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
5月15日下午,笔者在公园时代小区附近创业东路时发现,道路南侧建有一排简易房,沿着简易房往东行进,不少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堆积在路边,隔一段路就有一小堆,建筑板材、木头、砖石等较重的垃圾随意扔在路边,一些塑料垃圾随风飘到路面中间,过往行人纷纷绕路前行,躲闪过程中极易发生危险。
创业路的另一侧是小区底商,路边的树下也堆放着各种垃圾,饭菜盒、废料、塑料袋、砖块……本来干净整齐的道路却被各种颜色的垃圾占据。“靠近施工的地方,经常偷捯的比较多,道路本身就窄,尤其是两辆车从不同的方向驶来时,避让十分不便。”开车驶过的刘先生说道。
西堤路:蜿蜒十余米长的“垃圾带”
笔者从天威西路一拐进西堤路,便看到道路西侧散落着砖头、石块、装修板材等建筑垃圾残留,其中还有两个废弃马桶丢弃在路边。
康庄路口的垃圾
由北堤路进入康庄路,路面两边堆积着大量的生活垃圾,废旧轮胎、塑料袋混杂在一起,一直延伸数十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恶臭味,部分垃圾甚至滚落到道路中间,本来不太平坦的道路,由于垃圾的影响更加难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就堆了这么多垃圾,之后好多人也往这里倒垃圾,越堆越多。我们都是捂着鼻子从这儿经过。”一位路过的村民对笔者说。
垃圾聚集地
笔者沿着西堤路继续往北走一直到七一路,只见路面东侧隔一段就出现一片儿垃圾聚集地,既有建筑垃圾也有生活垃圾,道路一侧的小树枯枝上挂着几个废旧塑料袋,迎风飞舞,还有不少垃圾滚落到西堤路东侧路坡底下,跟整洁的路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广已经16年有余,但整体进度缓慢,各地均遭遇或大或小的阻碍。与之相对的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却有增无减,且增速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同样难以回避垃圾问题,他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此,笔者进行了梳理。
各国垃圾处理方式“大集合”
英国: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美国:美国纽约的垃圾分类制度开始于1986年。为便于民众分类,市政府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当落叶满地时,市政府就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
澳大利亚:一般澳大利亚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3个深绿色大塑料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红盖子的桶放其他垃圾。
瑞典:瑞典的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瑞典的清扫公司由三家民间团体联合组成,该公司给每户居民四种纤维袋,分别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和废纤维。清扫公司利用特制的废弃物回收车每月登门收集一次,对其他垃圾则是每周收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馆等公共住宅区,还设有专门的收集装置,用以回收各类废弃物。
芬兰:芬兰各个城镇的居民区和购物中心,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品分类回收箱。芬兰人外出时习惯将家里积攒起来的旧报纸、空玻璃瓶和旧衣服顺手放到分类回收箱,或直接将垃圾送到赫尔辛基地区3个垃圾处理中心的废品分类回收点。回收点再将金属废品送到金属处理厂回炉,将玻璃瓶送到玻璃厂当原料,将废木料送到热电厂作燃料,而废纸和纸板则被造纸厂再次利用。对于像废油、硫酸、电池和药品等有害垃圾,垃圾管理局每年春、秋两季派专车进行回收,然后送到专门处理有害垃圾的工厂进行特殊焚烧处理,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
欧盟:在欧盟的一些村庄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农村社区居民的起诉。欧盟所有的农村社区生活垃圾都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农民家中一般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爱尔兰:倒垃圾先过秤在我国,只听说收废品要过秤算钱,却没听说过倒垃圾要先过秤交费。而爱尔兰地方行政当局就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要么称重量,要么量体积,倒垃圾的人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新加坡:吃口香糖先登记,新加坡从1992年起就颁布了进口及销售口香糖的禁令。不久前,新加坡政府取消了对口香糖的禁令,但要吃口香糖必须先登记,只有注册用户才有权享受口香糖。
加拿大等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虽仍以填埋为主,但填埋比例及填埋场的数量都大大降低,单个填埋场的规模变大,填埋处理方式约占60~70%,而回收利用的比例较高,约占20~30%,其余的为焚烧处理,约占10%左右。
德国、法国等在原来以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上,大力发展焚烧技术,目前焚烧处理方式以接近填埋处理,且德国已出台相关法规规定,从2005年开始,德国将禁止原生垃圾直接填埋。此外,堆肥或生物堆肥的处理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占有一定的比例。(摘录环卫科技网、深圳循环经济)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喜欢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我们喜欢呼吸清新空气,我们喜欢清澈透明的湖水……但我们必须从源头维护好、治理好,如若不然,垃圾会引发环境、健康、卫生等一系列大问题。垃圾治理,是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不止保定如此,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面临垃圾处理困境,所以未来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需要探索新的垃圾清运治理模式,更需要大家的自觉意识。
连日来,笔者在保定的一些街巷看到,垃圾死角依然存在。部分沿线道路垃圾遍地,臭气熏天,不仅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不便,也给过往的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北堤路旁:垃圾“染绿”河水
湖面现状
5月15日,笔者在市区阳光北大街与北堤路交叉口大桥下看到,北湖水大面积被垃圾覆盖。有些生活垃圾散落在堤坝上,有些已经滚落进水里,有塑料瓶、塑料袋、白色泡沫……有的上面还沾着绿色的水藻。北湖水面上漂浮的垃圾顺水流在桥洞堆积,时间一长,桥洞附近的水面被“染”成绿色,水面有一层类似油渍的漂浮物,湖水发出一阵阵刺鼻的腥臭味。
徐庄北路:建筑垃圾成堆 影响通行
晨巍金地小区附近
徐庄北路晨巍金地小区附近大量建筑垃圾堆积,严重影响通行。这堆建筑垃圾位于晨巍金地小区东门口外,既有砖头石块也有建筑板材,裸露在外面毫无遮挡,占据了小区门外的道路,附近居民和商户停车均受到影响。而笔者在附近未发现任何施工迹象,附近居民也表示并不清楚垃圾堆放的时间。
创业东路:垃圾随意乱丢 行车安全隐患多
创业东路道路现状
随意丢弃的建筑垃圾
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
5月15日下午,笔者在公园时代小区附近创业东路时发现,道路南侧建有一排简易房,沿着简易房往东行进,不少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堆积在路边,隔一段路就有一小堆,建筑板材、木头、砖石等较重的垃圾随意扔在路边,一些塑料垃圾随风飘到路面中间,过往行人纷纷绕路前行,躲闪过程中极易发生危险。
创业路的另一侧是小区底商,路边的树下也堆放着各种垃圾,饭菜盒、废料、塑料袋、砖块……本来干净整齐的道路却被各种颜色的垃圾占据。“靠近施工的地方,经常偷捯的比较多,道路本身就窄,尤其是两辆车从不同的方向驶来时,避让十分不便。”开车驶过的刘先生说道。
西堤路:蜿蜒十余米长的“垃圾带”
笔者从天威西路一拐进西堤路,便看到道路西侧散落着砖头、石块、装修板材等建筑垃圾残留,其中还有两个废弃马桶丢弃在路边。
康庄路口的垃圾
由北堤路进入康庄路,路面两边堆积着大量的生活垃圾,废旧轮胎、塑料袋混杂在一起,一直延伸数十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恶臭味,部分垃圾甚至滚落到道路中间,本来不太平坦的道路,由于垃圾的影响更加难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就堆了这么多垃圾,之后好多人也往这里倒垃圾,越堆越多。我们都是捂着鼻子从这儿经过。”一位路过的村民对笔者说。
垃圾聚集地
笔者沿着西堤路继续往北走一直到七一路,只见路面东侧隔一段就出现一片儿垃圾聚集地,既有建筑垃圾也有生活垃圾,道路一侧的小树枯枝上挂着几个废旧塑料袋,迎风飞舞,还有不少垃圾滚落到西堤路东侧路坡底下,跟整洁的路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广已经16年有余,但整体进度缓慢,各地均遭遇或大或小的阻碍。与之相对的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却有增无减,且增速不断提升。发达国家同样难以回避垃圾问题,他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此,笔者进行了梳理。
各国垃圾处理方式“大集合”
英国:每个英国家庭都有3个垃圾箱: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的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区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镜、家具等。
美国:美国纽约的垃圾分类制度开始于1986年。为便于民众分类,市政府规定,在学校、机关等地,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凡纸类垃圾都应放在蓝色桶中;而瓶子罐头等则放在绿桶里。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会在特定季节由专人回收——当落叶满地时,市政府就会明确要求居民把落叶装入纸垃圾袋中,按指定时间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车收走。
澳大利亚:一般澳大利亚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3个深绿色大塑料桶,盖子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绿。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红盖子的桶放其他垃圾。
瑞典:瑞典的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瑞典的清扫公司由三家民间团体联合组成,该公司给每户居民四种纤维袋,分别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瓶和废纤维。清扫公司利用特制的废弃物回收车每月登门收集一次,对其他垃圾则是每周收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馆等公共住宅区,还设有专门的收集装置,用以回收各类废弃物。
芬兰:芬兰各个城镇的居民区和购物中心,都设有不同颜色的废品分类回收箱。芬兰人外出时习惯将家里积攒起来的旧报纸、空玻璃瓶和旧衣服顺手放到分类回收箱,或直接将垃圾送到赫尔辛基地区3个垃圾处理中心的废品分类回收点。回收点再将金属废品送到金属处理厂回炉,将玻璃瓶送到玻璃厂当原料,将废木料送到热电厂作燃料,而废纸和纸板则被造纸厂再次利用。对于像废油、硫酸、电池和药品等有害垃圾,垃圾管理局每年春、秋两季派专车进行回收,然后送到专门处理有害垃圾的工厂进行特殊焚烧处理,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
欧盟:在欧盟的一些村庄里,张贴着“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此类行为将记录在案”的告示。而同样,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或不按分区规划管理新住宅的开发,也将受到农村社区居民的起诉。欧盟所有的农村社区生活垃圾都由市政当局集中收集和处理。垃圾箱和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征收的房地产税及其他税收支付。农民家中一般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一个装有机垃圾,另一个装无机垃圾。收取垃圾时,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则对垃圾进行分类,或把不适当的东西放到垃圾里,将会拒绝收集这些垃圾箱甚至罚款。
爱尔兰:倒垃圾先过秤在我国,只听说收废品要过秤算钱,却没听说过倒垃圾要先过秤交费。而爱尔兰地方行政当局就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要么称重量,要么量体积,倒垃圾的人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新加坡:吃口香糖先登记,新加坡从1992年起就颁布了进口及销售口香糖的禁令。不久前,新加坡政府取消了对口香糖的禁令,但要吃口香糖必须先登记,只有注册用户才有权享受口香糖。
加拿大等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虽仍以填埋为主,但填埋比例及填埋场的数量都大大降低,单个填埋场的规模变大,填埋处理方式约占60~70%,而回收利用的比例较高,约占20~30%,其余的为焚烧处理,约占10%左右。
德国、法国等在原来以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上,大力发展焚烧技术,目前焚烧处理方式以接近填埋处理,且德国已出台相关法规规定,从2005年开始,德国将禁止原生垃圾直接填埋。此外,堆肥或生物堆肥的处理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占有一定的比例。(摘录环卫科技网、深圳循环经济)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喜欢走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我们喜欢呼吸清新空气,我们喜欢清澈透明的湖水……但我们必须从源头维护好、治理好,如若不然,垃圾会引发环境、健康、卫生等一系列大问题。垃圾治理,是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不止保定如此,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面临垃圾处理困境,所以未来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需要探索新的垃圾清运治理模式,更需要大家的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