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球的基本知识
• 地球的外部形状:
• 不规则的扁球体,为两极扁平、赤道突出的椭球体;其北极外凸10m,南极内凹25.8m;
• 主要数据为:赤道半径约为6 378.16 km,极地半径约为6 356.8 km,平均半径约为6 371 .017km;扁平率为1/298.257;表面积约为5.1007×102 km2。地球体积为1.0832×1012 km3,平均密度为5.52 g/m3。
地球外圈: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的能量(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岩石圈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的温度高达10000C,由硅酸盐及部分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挥发成分组成的熔融物质称为岩浆。
岩浆形成、运动、演化、冷凝形成火成岩的全过程称为~。
岩浆由地下深处侵入地壳中的冷凝成岩的全过程为侵入作用。产生岩石为侵入岩;
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全过程称为火山作用。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引起猛烈冲击。
美国学者(Reid)提出弹性回跳理论。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河流的侵蚀
地下水的潜蚀
湖泊海洋的冲蚀
风的吹蚀
冰川的刨蚀
一般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的程序进行
风化 (weathering):
在地表环境下由于大气、水、生物等作用,岩石在原地分解和破坏。
剥蚀(denudation):
各种地质营力,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把破碎分解了的产物剥离原地。
搬运(transportation)
• 拖曳搬运
• 悬浮搬运
• 溶解搬运
成岩(diagenesis)
• 压实
• 胶结
• 重结晶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地层层序法
古生物层序法
岩性对比法
• 同一时期、相同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它们的成分、结构和构造是类似的;
• 可以根据已确定的地层年代后,在另外地区,可以通过岩性对比法确定;
2. 岩浆岩间的接触--穿插接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