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对,你看,标准答案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变成了一种美味,这标准答案很愚蠢。二,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的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美味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我觉得它这标准答案还真不如陶老师的答案。
三,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世,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这是什么标准答案?
杰:所以我说不是考语文嘛,是考学生的性格嘛,对不对?
你要照着这种标准答案乖乖地。
涛:对,我认同您的答案,我要接着您那说呢,我还能说这是一种隐喻,因为他这个贫寒之家,他们喝汤的时候喝而不知其味,是因为话题有反转。
本来这个老三能上高校,可能是因为穷的原因好像是上不了了,这像不像一条鱼在艰苦的农村环境里,它也想挣扎啊,但是挣扎蹦出来结果又是怎样?
是吧?
里头是煮死,蹦出来是干死。
杰:这个肯定是作者的原意,肯定是作者的原意。
涛:隐喻他对前途的一种,是吗?
杰:当然了。
涛:许老师。
东:这个不是这么解啊,作者比较靠近这个标准答案的。
他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一顿美餐,说明这家人家穷,就是说平常吃不到鱼,所以吃个鱼是变成一件大事儿,这个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题。
杰:那什么叫诡异的眼光?
涛:诡异的光是什么呢?
东:反讽啊,这家人围着这个鱼汤,折腾了那么一大圈,人性、家庭关系都暴露了
但是实际上呢,鱼根本没吃到。
所以这个诡异的目光它大概的意思就在嘲讽你这家其实就是一种向往
我看反转就像《项链》,莫泊桑的《项链》,《麦琪的礼物》最后的礼物,你想想欧亨利式,就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的礼物,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卖掉
然后买了一个口琴还是一个头发什么东西,最后送过去对方都已经没这个东西了,反转它的意思就是说。
杰:反讽。
东:对,最后这个鱼其实还没吃到。
但是只要脑子里想的是这个鱼,这家人已经是这么开心、兴奋,弄出了很多矛盾。
涛:这也是对味觉哲学的一次引用。
东:所以它的意思,我觉得它表面的意思就是吃鱼没成功,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它用鱼的美味来象征家庭冷暖,家庭里的关系。
这是第二层。
陶杰讲的是第三层,因为鱼跳出锅子,还有一种穷人家要往上的象征意义,这个完全是成立的。
这可能也是巩这个作者都没想到的。
涛:我的解读是什么呢,跟你们都不同,我认为它是点出了一个哲理,就是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东:怎么呢?
涛:他吃了个豆腐汤,但他以为是鱼汤,所以他真的就觉得比鱼汤还要美味,实际上没偷着嘛,鱼没在里头。
东:它的构思其实跟我刚才讲的《项链》是相通的
《项链》这个故事最后是一个不值钱的嘛、是一个假的嘛,它借去嘛,借去之后掉了嘛,掉完以后他花了一辈子的努力来还这笔钱
等到还完了人都老了,那个人告诉他,那条项链是假的。
穷的人拿到了一个自以为是富贵的东西,然后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最后说是假的。
涛:但是许老师,我再较真一点,就是人家出的这个题,别的咱们说的都对,这个诡异的光怎么理解?
东:诡异的光就是反讽啊,就是这个鱼,所有这个事情都是不真实啊,就是一个反讽啊。
我自己是不大喜欢这一类的考试题目的,说实在话,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种,比如说预测,
现在某一个地方的考题就是预测两个字。
杰:简单一点。
东:简单,大家都可以发挥。
而且你知道大学考试,不是考文学硕士,不是考博士,
很多人可能将来有不做文学的,他们就学数学、学别的东西,最主要是它有一个正常的语文表现能力,
这个是最重要的,你不要犯语法错误,你能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作文嘛,就是这个作用。
像这种题目,你碰到厉害的人就非常好,
但是有的学生呢,这个里边最关键的一条,如果你一开始没看懂这个故事,
这个鱼汤没吃着这个情节要是没拿到的话,你根本无法评论。
你跟标准答案一点都凑不上。
涛:所以我就发现它这个语文的考题,它出的不可能精确,但是它又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这就是一个矛盾。
比方说,顾名思义咱们就文笔上讲,那么它问的就是说为什么是诡异的光?
许老师,您看您的解释比它的文章写的好,很多时候我都发现,文学评论家比文章说的好。
杰:这个诡异,就好在诡异这两个字
因为它引起无限的想象跟揣测,到最后诡异的眼光为什么诡异,就是没有标准答案。
这是一种魔幻小说的风格,魔幻,对不对?
所以我很反对作文题目要有什么标准答案。
像许老师说你不要管我怎么诠释,我总之500字、1000字写下来,文句精通而且逻辑分明,有我的看法,我为什么要这个结论,我当中列举什么证据或者是我去引好莱坞电影叫《飞越杜鹃窝》来协助我来达成这个结论。
你老是管我干嘛,对不对?
为什么说我这个不标准?
你看《红楼梦》,《红楼梦》的标准答案是什么
是闺秀小说还是政治小说呢,还是讲生死兴衰的道家老庄的小说呢?
涛:所以《红楼梦》,曹雪芹自己就说出标准答案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所以你看为什么我说诡异的光很有意思,它把原作者自己都逼的要解释。
比方说像巩高峰,这个作者自己看见这个题之后,他说这个诡异的光实在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他也弄不懂为什么大家都把点放在这个诡异的光
他说可能他们是找着一个点,宣泄某种情趣,这个符合我的认知,因为文学上有些东西。
杰:不能解释。
涛:我记得有一个人是俞平伯还是谁的,我忘记了,他在评价唐诗宋词的时候,他说写到最高境界,他用了一种说法,他说文字啊到了最高点的时候,经常是光明迷离当中的一点模糊。
杰:对啦。
涛:比方说咱们有些地方卷,过去有句话叫诗无达诂
就是说这个诗包括形容性的东西,你是不能做所谓很精确的理解的
比方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你发现没有,天上人间。
东:以此为题写一个八百字的,最后他就写北京的夜总会了,对不对?
涛:就是说天上人间你指的是什么?
当然你可以说,俺说的是一个是天上,一个是人间。
但这样就没有诗味了,它就是顺着语流、顺着情感、顺着一切的好像有一种脉动,你知道吗?
流水落花春去也,达到高潮,天上人间。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就是这个意思。
窦文涛:对,此中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