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学术讨论吧 关注:0贴子:8
  • 5回复贴,共1
本贴宣传佛教历史发展 有有不对欢迎指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05 08:52回复
    一 佛教的形成
    人物:佛坨(梵文音译)意思为觉悟者 又名 释迦摩尼 (释迦族的圣人)
    佛祖是古印度释迦族人‘摩尼’意思为圣人 这是后人对佛祖的尊称
    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之间仔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天的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丶乔答摩创立佛教
    成立背景
    1战争频繁
    2种姓制度
    (1)婆罗门 神职人员
    (2)刹帝利 武将和公务员
    (3)吠舍 农民 手工 商人
    (4)首陀罗 奴隶 杂工 为上三个种姓服务
    二 太子到佛陀
    太子生于公元前565年 逝于公元前486年
    传说太子出生时净饭王请婆罗门的相师看说太子有三十二相 十八种好 太子可以成佛 为此喜极而泣
    当然国王不想让他的孩子出家成佛 所以从小在皇宫里长大 不让出皇宫 让其断了出家的念头 知道长大后才让出皇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6-05 08:56
    回复
      四门游观
      一天 太子跟随从从东门出发 在路上遇到的一位老者 问随从 这人是怎么了 随从回答到这是一位老者 人老了就会这样 包括太子你 太子听完没有了游玩的兴趣便回了
      第二次从南门出去游玩 遇到一位病人 问随从 随从答 这是一位病人 它生了病 很快就不行了 太子您也会生病 这是改变不了的 太子听罢就回去了
      第三次在西门 遇到一位正在出殡的死人 问随从 随从答 每个人都得死去 太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免去生死 回答道 没法改变
      第四次 北门 遇到了一位修行者 修行者告诉他要想解脱痛苦就得 进行苦修 于是太子放弃王位开始入市修行
      入市修行
      太子开始苦修的地方是当时修行者常去的地方 苦行林 在苦修时净饭王得知自己的儿子在苦行林苦修 十分心疼就派了5名随从去陪他 就这样苦修了六年仍然没有找到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 最后走出了苦行林 在接受一位妇人的布施后太子到达尼连禅河畔的一棵菩提树下发出宏愿 如果不能找到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就永远不进食 在经过7天 突然顿悟悟到了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6-05 08:58
      回复
        在太子悟道后就前往苦行林找到自己的5个随从开始传道 地点在鹿野苑,在历史上成为这是后的太子已经35岁了
        佛在开始传播佛教在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园精舍25年后又到了摩揭陀国王舍城
        早期传播是佛祖已口头方式给弟子讲经 后再由弟子讲给其他人 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言传播 虽然这方法可以将佛教理念传播出去 但是口头传播就会出现误读 误传 为之后佛教分化创造了条件
        当时佛教通过僧团吸收各个阶层的人入教 叫比丘 到晚年才开始有父母入教 为比丘尼
        戒律 不容许从事生产经营不容许储蓄任何财务 乞食为食 过午不食 比丘有250戒 比丘尼有348戒
        早期佛教是不崇拜任何偶像佛像的法相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出现的
        因为佛教对信众不同阶层的接受 在不同阶层都有大量的接受者 所以成为当时最大主流教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6-07 19:56
        回复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一.原始佛教
          (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四世纪中)
          传播方式 随机施舍 不拘一格 因地制宜 利用散文 故事 直叙 在不同的场合 针对不同的对象 宣说不同的内容
          优点:容易传播 容易理解 接受信众快
          缺点:没有标准文字 容易对佛教教义理解偏差
          在前486年佛祖涅槃于未罗国拘尸那城外的娑罗林中
          佛祖在涅槃时教导自己的弟子说:要依法不要依人 不要将我当成标准答案
          佛祖涅槃后将自己的佛骨分开八分 建塔供养
          🎈第一次集结(在佛灭后第一年的雨季)
          地点在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毗婆罗山七叶窟 和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比丘(整理佛经)
          方式:背诵 对不确定的地方进行讨论 校对 最后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形成了规则 第一句一定要说 如是我闻(我听佛祖这样说的)一时(时间)佛在……(地点)与大比丘众……(面对多少比丘进行讲经) 这样一来佛祖开始权威化了 有违佛祖教导弟子时说 依法不要依人
          传播方式:口头传播 没有文字记录 口口相传必然会造成偏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6-08 23:44
          回复
            二.部派佛教(公元前4世纪中-公元1世纪)
            1分化 佛祖的大弟子在东方巡视时发觉东方的弟子在收钱后召集众比丘进行第二次集结 目的为了制止东方弟子错误的戒律 结果东方弟子表面上接受了这样的结果 但私底下又开会表示我们的戒律是正确的
            结果:形成以上层为核心形成(上座部)
            以普通大众为核心(大众部)
            在两派开始发生分化后,上座部与大众部内部也开始分化大约有十余派 双方思想有时是完全对立 争锋相对
            两派思想
            无神与有神
            上座部:是圣人 不是神
            大众部:不是圣人 是神
            实有与假有
            上座部:人生是假有 外界是真
            大众部:人生是假有 外界也是假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09 14: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