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高的互相“暗恋史”
银→高
大抵是怼高杉怼成了习惯,银时总是有事没事嘲笑贬低一下高杉,一副欠揍的贱贱的模样,大概是觉得吃瘪炸毛的高杉很好玩,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些和曾为富家少爷的高杉的不对盘。偏偏不服输的高杉也就吃这一套,俩人碰到一起总能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回合不止,也算是一对冤家,一段孽缘了。
要说银高二人的相似之处,除了都十分好强之外,大概就是所谓的“不成器”了。和桂与辰马等人的心怀大义相异,他们参加攘夷战争的唯一原因就是松阳。而与桂对银高二人参战原因的不了解也不尽相同的是,他们二人在战场上互相剖白,对彼此的“不成器”心知肚明。然而可以说,他们的分歧也正在于此。高杉为救松阳下了死志,“如果我死了,老师就拜托你了”,而银时除了松阳外,同伴也尤为重要,“那我也拜托不成器的你,不要死”。为了遵守和松阳的约定,守护松阳所重视的事物,保住桂高,他不惜跨过恩师的尸体——甚至,是跨过高杉的尸体,也要守护他的同伴、松下村塾高杉晋助的灵魂。也许银时本质上是个相对高杉更现实理性也更“冷酷无情”的人吧——不成器的二人一训的扉页里,水洼倒映着的子高在分道扬镳时仍有所留恋似地回头,而子银则头也不回毫无眷恋似地离开。从这一幕中,也许可见其中的些许端倪。
银时了解高杉,也理解他的疯狂,清晰地道破了高杉“仇”的其中一层意义。他明白,高杉那时若处于自己的位置,也会和自己一样做出弑师的决定。高杉就是另一个自己,在高杉眼里,坂田银时就像会做出相同选择的高杉本人一样让人憎恨。但银时不能认同高杉为仇恨寻找的过激方式,不惜放出“下次见面就杀了你”的狠话,不惜挥刀相向也要阻止他灵魂的堕落,哪怕反目成仇,也要将他从歧路上拉回。这就是银时对于高杉的执着。
高→银
从踢馆对上银时的那一刻起,高杉和银时的胜负之争就无法停止了。高杉自尊心高,争强好胜,遇上同样不甘示弱又爱耍贱挑衅的银时,争吵干架简直一触即发,频繁得好似家常便饭。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种互相促进的切磋吧,虽然后来比着比着还比到了谁受花街姑娘待见这种奇怪的地方,不过辰马说俩人感情好到互殴,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尽管不服,高杉也认为就凭喜喜无论是他还是银时的头颅都是不可能得到的,对银时的实力依然相当认可。某种程度上,银时大概被高杉视为了一直追寻的目标。想要踢松阳的馆,却从未先将银时彻底打败,这也许可以说是高杉的执念了。每次都将胜负次数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反目成仇时也不忘计数,高杉对战胜银时的执着可见一斑。
仇,不仅指幕府奈落和天道众害死松阳之仇。对高杉而言,银时尽管被逼弑师,却也是一个应该仇恨却无法真正仇恨的人。他恨银时违背了两人的约定,没有保护老师却选择了他们,也无比心疼银时明明比任何人都想要救松阳,却为了他们,一人背负起弑师罪业。记忆中的那一挥刀,那一滴泪,是他左眼中烙下的最后景象。憎恨与心痛复杂交织,引发了对他自己因弱小无力而没能保护好他们任何一个人的仇恨。他的仇人也正是他自己。曾经想将刀刃插入自己胸膛的他,最终选择了活下来,直到毁灭这个伤害了他所珍视的一切的世界。
但是,银时似乎放弃一切血海深仇平淡度日且和幕府走狗的关系十分密切的事实让高杉无法接受。最应憎恨这个世界的银时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般原谅了这个世界,还和幕府那些人打成一片,拔去獠牙在幕府治下得过且过的模样让高杉愤恨而心痛。他甚至以为银时阻止他推翻幕府是因为放弃了一切开始自甘堕落为茂茂为首的幕府卖命,这从高杉多次对银时的嘲讽中都可以看出。甚至某种程度上说,高杉利用和扶持一桥派也多少可以视为与银时为之“效力”的茂茂一派的对抗。
直到高杉被胧偷袭重伤倒地装死恢复体力时,他才听到银时心中真正所想,“我不能认同他心中的武士,不能认同他的做事方式,哪怕对他挥刀我也要阻止他”“在这世上我俩深恶痛绝的东西相同”“要杀了他的人和要保护他的人都是我,我立志成为的就是这样的武士”。这时,他恐怕才知道银时不是不想报仇,也并非为幕府卖命而阻止他推翻幕府,只是选择了不汲汲于复仇而一有机会必定报仇,才明白银时只是不认同他的行为方式,一直以来银时执着守护着的可能只是同伴而非将军国家幕府之类。也许正因如此,再次醒来之时,他才没有再对银时刀剑相向吧。
银→高
大抵是怼高杉怼成了习惯,银时总是有事没事嘲笑贬低一下高杉,一副欠揍的贱贱的模样,大概是觉得吃瘪炸毛的高杉很好玩,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些和曾为富家少爷的高杉的不对盘。偏偏不服输的高杉也就吃这一套,俩人碰到一起总能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回合不止,也算是一对冤家,一段孽缘了。
要说银高二人的相似之处,除了都十分好强之外,大概就是所谓的“不成器”了。和桂与辰马等人的心怀大义相异,他们参加攘夷战争的唯一原因就是松阳。而与桂对银高二人参战原因的不了解也不尽相同的是,他们二人在战场上互相剖白,对彼此的“不成器”心知肚明。然而可以说,他们的分歧也正在于此。高杉为救松阳下了死志,“如果我死了,老师就拜托你了”,而银时除了松阳外,同伴也尤为重要,“那我也拜托不成器的你,不要死”。为了遵守和松阳的约定,守护松阳所重视的事物,保住桂高,他不惜跨过恩师的尸体——甚至,是跨过高杉的尸体,也要守护他的同伴、松下村塾高杉晋助的灵魂。也许银时本质上是个相对高杉更现实理性也更“冷酷无情”的人吧——不成器的二人一训的扉页里,水洼倒映着的子高在分道扬镳时仍有所留恋似地回头,而子银则头也不回毫无眷恋似地离开。从这一幕中,也许可见其中的些许端倪。
银时了解高杉,也理解他的疯狂,清晰地道破了高杉“仇”的其中一层意义。他明白,高杉那时若处于自己的位置,也会和自己一样做出弑师的决定。高杉就是另一个自己,在高杉眼里,坂田银时就像会做出相同选择的高杉本人一样让人憎恨。但银时不能认同高杉为仇恨寻找的过激方式,不惜放出“下次见面就杀了你”的狠话,不惜挥刀相向也要阻止他灵魂的堕落,哪怕反目成仇,也要将他从歧路上拉回。这就是银时对于高杉的执着。
高→银
从踢馆对上银时的那一刻起,高杉和银时的胜负之争就无法停止了。高杉自尊心高,争强好胜,遇上同样不甘示弱又爱耍贱挑衅的银时,争吵干架简直一触即发,频繁得好似家常便饭。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种互相促进的切磋吧,虽然后来比着比着还比到了谁受花街姑娘待见这种奇怪的地方,不过辰马说俩人感情好到互殴,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尽管不服,高杉也认为就凭喜喜无论是他还是银时的头颅都是不可能得到的,对银时的实力依然相当认可。某种程度上,银时大概被高杉视为了一直追寻的目标。想要踢松阳的馆,却从未先将银时彻底打败,这也许可以说是高杉的执念了。每次都将胜负次数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反目成仇时也不忘计数,高杉对战胜银时的执着可见一斑。
仇,不仅指幕府奈落和天道众害死松阳之仇。对高杉而言,银时尽管被逼弑师,却也是一个应该仇恨却无法真正仇恨的人。他恨银时违背了两人的约定,没有保护老师却选择了他们,也无比心疼银时明明比任何人都想要救松阳,却为了他们,一人背负起弑师罪业。记忆中的那一挥刀,那一滴泪,是他左眼中烙下的最后景象。憎恨与心痛复杂交织,引发了对他自己因弱小无力而没能保护好他们任何一个人的仇恨。他的仇人也正是他自己。曾经想将刀刃插入自己胸膛的他,最终选择了活下来,直到毁灭这个伤害了他所珍视的一切的世界。
但是,银时似乎放弃一切血海深仇平淡度日且和幕府走狗的关系十分密切的事实让高杉无法接受。最应憎恨这个世界的银时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般原谅了这个世界,还和幕府那些人打成一片,拔去獠牙在幕府治下得过且过的模样让高杉愤恨而心痛。他甚至以为银时阻止他推翻幕府是因为放弃了一切开始自甘堕落为茂茂为首的幕府卖命,这从高杉多次对银时的嘲讽中都可以看出。甚至某种程度上说,高杉利用和扶持一桥派也多少可以视为与银时为之“效力”的茂茂一派的对抗。
直到高杉被胧偷袭重伤倒地装死恢复体力时,他才听到银时心中真正所想,“我不能认同他心中的武士,不能认同他的做事方式,哪怕对他挥刀我也要阻止他”“在这世上我俩深恶痛绝的东西相同”“要杀了他的人和要保护他的人都是我,我立志成为的就是这样的武士”。这时,他恐怕才知道银时不是不想报仇,也并非为幕府卖命而阻止他推翻幕府,只是选择了不汲汲于复仇而一有机会必定报仇,才明白银时只是不认同他的行为方式,一直以来银时执着守护着的可能只是同伴而非将军国家幕府之类。也许正因如此,再次醒来之时,他才没有再对银时刀剑相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