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防伪有局限性,数码是每个产品都唯一的,查询一次报真品,再查就会提示查过的时间和次数提示可能是假冒。
造假者两种做法,第一复制标识,乱印假的查询码,这样查询直接就是报假。其二,可能买来一定数量带防伪标的真品,然后刮开记录下这些数码但不查询,每个码再批量复制到自己做的假标上,贴在假货上,这样假货第一次查也会有可能提示真品,但也只是一次有效,可以极大的限制假货流通打击制假售假。
这种情况,是和消费者对数码的查询态度,企业防伪宣传和保护的投入有关。完美的防伪,不如去印钞票。消费者把相对安全当做绝对安全,只能蒙蔽自己的眼睛,反而降低防伪的效果。中国的商品经济还是幼稚阶段,需要各种手段保护市场,也需要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成熟,消费常识的成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