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在流泪吧 关注:503贴子:68,076

【噶千仁波切】《禅修的美好时光》(摘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卷 经教止观
第一部 ***止禅***(奢摩他)
第一章 《放松下来,开始看着心》(“有相有所缘”的止禅)
——心的本身就像海洋,而各种念头和生起的情绪就像是大大小小的波浪。
·谈胜义菩提心,会根据堪布桑竹撰写的著作来进行讲解,因为他对此颇有心得,而且讲述极为精妙。
【从离“我”而去开始】
·关于胜义菩提心法本中提到:“那超越凡俗的觉性,远离任何戏论。”
·世俗菩提心就是利他心。只有当它在心中真实地生起时,你才能自然地了解胜义菩提心。
·无始以来我们就已经执著于自他的二元对立性。因为这样的*气,对于我们而言,自我变成了一种非常坚实的存在,就像是冰块一样。为了了解它的真实本性,我们必须融化这个冰块。而要融化它,只有通过培养具有伟大慈悲或者无界限慈悲的世俗菩提心才能做到。唯有这样做,我们才能融化自我的冰块。当冰块融化时,我们就将自然地 远离我执,也将自然地了解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是超越凡俗的觉性。凡俗这个字本身字面意义就意味着注定瓦解。如果它终将分崩离析,那么它就一定会有恐惧。有自我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恐惧,这就是自我的本质。当你超越了自我,当它消融的时候,就不再有二元对立,就不会有任何恐惧存在,没有一个会害怕的人,也没有任何需要害怕的事物。它远离一切戏论,既不能说它是存在的,也不能说它是不存在的。它不是一个能够被智识了解的东西。它是某种你自己本人必须了解的东西,你却无法将其表达出来。没有任何一个名字或词语能描述它,它是没有特徵、难以言表的,超越了言语与思想。但是如果你知道它,那么你就会自然如是了解轮回与涅槃中一切事物的真实本性。这就是佛陀所证悟到的。这就是轮回与涅槃中一切生起的基础。
0.0.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7-06-12 21:47回复
    【认识你的心】
    ·首先要认识到一切的显现都是自己的心。它显现出一切皆遍满于心。心遍满于任何事物。...
    ·当你认识到如同虚空的本性时,你就会知道虚空中并不存在任何二元对立性,认识到虚空中自与他的二元对立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就是你所证得的。心的基础本性一直如是,就像是在空间中如如不动的火焰,远离任何的风。
    ·一切教法的根一直是《佛子行三十七颂》。你们要万变不离其宗地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颂》。其中有着关于止禅和观禅的偈颂:第二十九和三十颂,即“已知俱寂之胜观,能尽摧灭诸烦恼。远离无色界四处,修禅定是佛子行。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具方便离三轮,修智慧是佛子行。”
    0.0.


    IP属地:黑龙江5楼2017-06-17 21:03
    回复
      [心如明灯,光明中没有对立]
      ·法本:“本性就像是一种不动的相续,它就像是在无风之处静立的灯焰。”
      ·当你安住于心的本然状态中时,它看起来是光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这个灯火的例子。当见到心的本然状态时,一切二元对立的感知将会被清除掉。...点亮两盏或者一百盏灯火,它们显现为二,但是当它们相遇并且融为一体之时,这个“二”就不再存在了。所以本质上它们布施真实的“二”。这就是明性与空性的结合,就像是这个世界上的光明可能会来自于不同的光源,但是这里实际上只有一种光明,而不是两种。这就是不二。所以这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解,我们需要从中把握住。当你歇息于明性与空性的双融中时,当你歇息于一种非常本然和明晰的状态之中时,它是如如不动的。这就是一种不动的感觉,它总是处于如是的状态。
      [心如虚空,明空中没有来去]
      ·当你了解心的空性本质时,就会知道有一种觉知能了解心的空性本质。这就是明性。你安住于自然的状态中,而你了解它是空性的,所以它什么也不是,但是你知道它。这种了解就是明性,它一直在这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如如不动的。如果你能够安住于这个状态一段时间,那么你就能体验到它如何如同虚空一样遍满一切。因为它是虚空,所以它就既没有来也没有去,因为虚空从不来去。就像《佛子行三十七颂》开头:“谁见诸法无来去。”因为它就像虚空一样,它不会来或者去。它总是如是存在着,如如不动。这就是为什么灯火不会被风所摇动。
      0.0.


      IP属地:黑龙江6楼2017-06-18 20:27
      回复
        【为什么要“依静处”隐修】
        ·让身体隐居的精髓总体来说在于:在生活中以极少的欲望来满足地生活。在萨迦派的偈颂中说到:若执著此生,即非修行者。
        ·我们把生命用在辛勤的工作上,在生命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这一生。这样做的结果又是什么?它就是另一个轮回的因。此外,我们还因此生起执著、瞋恨以及无明的念头,并且积累越来越多的业。这一切只是徒增我们对于此生的执著。
        ·当进入修行并且放下了凡俗的活动时,我们的心放下了对于世间的关注,不论它有多长...当从事于修行的时候,我们隔离自己的身、语和意;隔离身是指让身体远离于日常生活的纷乱,隔离语是指停止无意义的交谈并且保持沉默;隔离意是指把你自己与心中的思考隔离开。
        0.0.


        IP属地:黑龙江7楼2017-06-20 21:10
        回复
          【分离“想法”,找出“心性”】
          ·我们的思想中大多数都是没有意义的,从中不会真的产生任何好处。如果你了解这一点,如果你想到这一点,那么就能放下一切的念头,同时并不拒绝它们。你能把它们看作是来来去去的波浪,就不需要把握住这些波浪,只是任由它们来去,不执著于它们,因此它们什么也做不了。
          ·这个修行的要点,就是分离心中的想法,并且找出真正的心性。我们能见到心和念头之间的区别,就如同是海洋和海浪之间的区别一样。
          ·最为精髓的就是这个修持背后的发心:“从事于此项修行的瑜伽士,是为了使一切有情众生获得证悟而修行的。”
          ·由于心遍满一切,即是仅仅是独自一人修行一段时间,这个心在同时也能遍满一切诸佛,向他们献上供养,并且同时利益六道中的一切有情众生。即使只是一个人,它也将像是向一块冰块提供了一滴热水。它将带来利益、它将造成区别。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止禅和观禅的修行。
          0.0.


          IP属地:黑龙江8楼2017-06-21 21:03
          回复
            【止禅初体验】
            一、皈依发心:与诸佛连线
            ·首先当于止禅的初始阶段时,在心中忆念三世一切诸佛,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思维诸佛都在这里,在我上方的虚空中。这真的就是它实际上的样子,因为法界本性如虚空般安住、遍满一切。然后就是一切诸佛的报身,它是从这个法身之中生起的显现。报身佛拥有着遍知、慈悲和保护的特质。他们了知一切,当忆念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能知道这样的祈请。他们以大爱来注视着我们,而最终我们在佛性的基础上与他们实际上不可分离。从究竟上来说,诸佛和有情众生相互联结,就如同一棵树的不同部分。
            二、身要:坐正坐直
            ·理想的是你能采取双腿盘坐的坐姿,但是腿并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以任何舒适的姿势坐下,但是最重要的是至少你的脊椎要挺直。(中脉也就是挺直的)
            ·双眼应该凝视在什么上。不要完全睁开或者闭上你的眼睛。让目光向下注视着鼻尖的水平面。...自然地呼吸,并不需要持气、不要控制呼吸,...最重要的是心要保持平静。这意味着不要追随显现出的念头。
            三、心要:专注于所缘
            ·如果你能停留在禅修中,那么就不需要修*有所缘的止禅。但是如果很难停留在禅修中,那么你就运用一个所缘,例如一尊佛像,让你的视线直视这个对象,但是不要思维它、不要探究这个对象的特徵。仅仅是把它运用为凝聚你目光的所缘,让你的心单一地专注于这个对象,而不要思维它。
            0.0.


            IP属地:黑龙江9楼2017-06-23 21:24
            回复
              【当念头来时】
              [籍“思维”过去未来,而“放下”过去未来]
              ·实际上有一种通过思维它而放下它的方法。你想到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去思维它。如果有什么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你持续地想到它,那么就应该思维忆念过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因此它再也不会存在。它实际上就像是一场梦。过去是无穷无尽的,因为我们已经度过了无数过去世的是鞥名,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已经过去了。所以说它就像是一场梦,而忆念它是没有意义的。无论你回想起什么关于过去的事情,无论好时光或者是坏时光,这都是一种让你能放下它的方法。
              【以本尊为所缘:佛常在心的止禅】
              ·如果你有一位特别喜欢的本尊或者是佛陀,你可以让这一位佛陀的形象显现在心中,然后专注于它,而不要思维它,不要思维它是存在的或者是不存在的,不要想要弄明白你所见的是清晰的或者是不清晰的你完全不要去思维它,只是把它当作单一专注对象、所缘境,只是用它来安住。这是一种安住的方法。然后当你安住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关于安住的觉性。这是你要找出的重要事物,这就是那个能帮你认出一切心理活动的重要东西。
              0.0.


              IP属地:黑龙江10楼2017-06-24 21:55
              回复
                第二章 《暂借空气问心路》(以呼吸来做“有相无所缘”的止禅)
                ——自然的,没有任何造作,只是跟随着你的呼吸。
                【呼吸,心的参照点】
                ·当仅仅是以这种方式跟随着你的呼吸时,你将观察到呼吸的流动,心就会变得清明,而心会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稳定性。这个方法和“嗡阿吽”的修持方法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我也没有太多关于它的经验。但是安住的角度而言,两者是非常相似的,你将会因此获得稳定性。
                ·我们在这里通过观察呼吸来禅修,观察呼吸的自然流动,吸气、持气、以及呼气。这是自然的,没有任何造作,你只是试图跟着你的呼吸。
                【妄念,就是完全掌控我们的念头】
                ·在法本中提到,“当你安住于这种状态时,就不被任何妄念染污,而自然地安住于一种心的自然状态中。”这种在自然状态中安住的特质就是禅定的特徵。
                ·什么是妄念呢?就是当一个念头生起的时候,我们完全被它所掌控,而把任何生起的念头执著为完全真实、绝对真实的。我们全然跟着这个念头,没有丝毫正念觉知。当提起正念的时候,实际上就不会有完全的妄念。因此举例来说,你把风作为所缘,而你观察着自己是如何吸入空气、持气、并且呼出空气的。然后这里就有一个觉知,你感觉到、注意到你对于一切生起的事物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你认出你在呼吸,并且认出任何可能产生的念头。
                ·当被妄念迷惑时,你就对这个念头彻底臣服了。你在这个念头中迷失,已经失去了你的正念。而无论这个念头是什么,你都相信它是完全真实的。念头是否是妄念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力量。并不是说妄念就意味着这里有一个念头,而非妄念是指这里一个念头也没有。它指的是我们有多么强烈地相信这个念头,以及我们被这个念头牵着走的程度有多深。
                0.0.


                IP属地:黑龙江11楼2017-06-25 21:07
                回复
                  【随它去要这么做】
                  ·如果你落得凡俗——一位修行者和一个凡俗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当一位凡俗的人分辨其他人的时候,他接近这个人,然后对此人产生反应,他们将会把一切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情都带进心中。例如,即使去年这个人对你说了什么,你还是会一再地想到它。你无法放下它。当你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就会不断地想到它。它停留在你的心中,而你可能会对它产生反应,你可能会最后去与这个人争吵。而这就是一个凡俗的人会做的事。
                  ·无论昨天发生了什么,一位修行者将只是把它当作是个暂时的念头。一个暂时的念头已经离去了,它只是在那个时刻存在,就像是在那一刻的愤怒,而现在这个愤怒已经没有了。因为它已经离去了,他不会再提起它。因此它不会再次生起。而这个就是能知的心性。这就是能知的心性的一个特质,对于一个凡俗的人而言,为什么我们 以这种方式来行动就是因为不了知心性。
                  ·因此当我们是凡俗众生的时候,仍然会执著于这些特质,然后它会导致业的形成,而我们也就积累了业。因为有了这些执著,我们需要让心安住的禅修。这就是需要禅修的原因。然后无论生起了什么,无论生起的是什么念头或者主意,我们将只是放下它,并且不执著。
                  0.0.


                  IP属地:黑龙江12楼2017-06-26 21:36
                  回复
                    【当逐风之心停下脚步】
                    ·法本中说,在风的所缘之后,接下来就是不以风作为所缘。如果你不运用风为所缘而修行,这里就不会有任何心的关注对象、专注所缘境,而心只是安住于它自然的状态中,歇息在这个状态中。然后你如是安住在这个空性和清明的状态中,没有造作,没有对它做任何事,也没有任何关于这个状态的念头。
                    ·这就是止禅修行的终极状态。一旦我们已经*惯于止禅修行之后,这也是它最终会变成的样子。现在把它分开,我们说“有所缘的止禅”和“无所缘的止禅”,这是为了给初入门的修行者们打好基础,以便很好地支持修行。一旦你已经进行了修行并且已经习惯于它,那么实际上你就能够只是安住在自然的状态中,不需要运用任何所缘,也不需要依赖任何的风。
                    [现在来禅修]
                    ·通常当没有觉知的时候,我们只是呼吸,尽管一直在自然的呼吸,但没有一直觉察到自己正在呼吸。我们没有自己正在呼吸的这个认识。当风和心彼此分离的时候就是这样。但是当你觉知到你的呼吸时,在这时你真的注意到心和风是联合在一起的。
                    ·重要的是那个能见的明性,那个能够随着你的每一次呼吸而认出风的流动的明性,它帮助心获得稳定性来安住。尽管起处看起来并没有自然安住,但是一旦你已经*惯于这种安静的禅修,它也将变得自然,而你就能认出这个安住的部分,这个一直以来安住的东西。
                    0.0.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17-06-29 21:27
                    回复
                      【安住中有大乐】
                      ·首先试着以一颗清明的心在风自然流动的时候关注它。当你吸入空气,而它轻轻地安住于脐轮,在你已经吸入空气之后,呼出空气之前的这一刻,看着这个明性。这就是风的精华融入脐轮处的时刻。然后你呼出空气。你的心会以这样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清晰。在开始的时候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火花,而你需要在风的精华持续地融入脐轮时不断地培养它。这就是能够让它持续的方法。只是我们没有一直认出它来。实际上风一直安住于脐轮之处,但是没有认出它来。这就像我们一直都在呼吸,却并没有总是认出呼吸来。
                      ·当你把这个“风确实安住在这里、然后它会与脐轮融合”的意识放在心中的时候,通过意识对这一点的辨认,大乐最终将会生起。
                      ·如果你感到十分疲惫而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你在脐轮关注这个呼吸融入脐轮,实际上这将会清除你的倦意并且清净你的心。这个风总是在每一次吸气之后自然地融入脐轮,只是我们一直未能认出它来。当认出它来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把关注力放在那里,然后就能培养出煖的觉受并且感受到大乐。
                      0.0.


                      IP属地:黑龙江14楼2017-06-30 21:53
                      回复
                        【只有觉察而已】
                        ·佛陀曾经对他的弟子说,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应该觉知到自己在做什么。因此重点布施这个在做的行为,而是觉知到这个在做的行为。...你完全能觉察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你就像是自己的警察,能掌控自己。
                        ·所以无论生起什么,无论什么念头生起,你都全然觉知究竟是什么生起了。因此,这个觉知本身,这个能觉察的心就一直在这里。当你认识到它的时候,它就被称为智慧的心。你需要找出来的就是这个智慧的心、这个清净的觉性。如果你能够一直维持它,就能够从中得到关于禅修的一切特质。从禅修开始,当你寂然安住的时候,这个风和心就会一起到来。
                        ·它们就像是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好的特质都会从它之中来临。不论你是从事于世俗的或者佛法的活动,你的心都将是清净的。无论你做什么,都将拥有一颗清净的智慧之心。这颗心将是清净的,一切好的特质都来源于其中。
                        ·证悟的特质就是一种在其核心具有慈悲心的空性。这个慈悲心具有一种扩张的特性,它能遍满轮回和涅槃的一切处。如果没有这个慈悲心的扩张特质,心就仅仅了解无我,而不能遍满轮回和涅槃的一切处。
                        ·密勒日巴曾说,那些富有的人由于他们的富有而痛苦,那些贫穷的人因为他们的贫穷而受苦。但是轮回才是痛苦的本质。了解到这一点,并且已经证悟了空性,一个修行人就会感受到在他人心中一切细微的痛苦形式。以此一个修行人将会感受到富有或贫穷等一切形式的痛苦,并且会为此而生起慈悲心。当慈悲心发展起来,究竟上来说它会变成无对象的慈悲。它只是一直自然地在那里,即便那里没有慈悲的对象。究竟来说,没有慈悲的对象,慈悲只是一种心的特质状态。当一个人已经证悟到空性的时候,你越是对空性有所了悟,你的慈悲心就会越增长,而你就越能感受大他人更加细微的痛苦形式。
                        0.0.


                        IP属地:黑龙江15楼2017-07-01 21:46
                        回复
                          第三章 《让心不再追逐》(专注于放松的“无相”止禅)
                          ——全然觉知一切生起的事物,以及你在做什么。永远不要失掉清晰的觉知。
                          【充满正能量的呼吸】
                          ·你吸进外在纯净的空气精华;然后当呼气的时候,你呼出一切的染污和痛苦。...然后,在第二次呼吸的时候,思维你正在吸气,并且收集一切诸佛的加持,然后再一次地呼出烦恼。第三次,你思维正吸入一切有情众生的痛苦,而在吸入的时候摧毁了它;然后呼出所有的快乐,它遍满一切有情众生。
                          ·当你感觉到困倦的时候,你可以做一次深深的吸气,把空气轻轻的持在肚脐下方的为之,然后呼出空气。这对于清除倦意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你坐直的时候,当保持正直的时候,你的心自然地变得清净。它自然地为你的觉性赋予力量,它更加磨练了你的觉性。
                          【被追逐过去、现在和未来】
                          ·法本说:“在保持这种姿势之后,不要投入或者跟随任何过去、现在、未来的念头。”
                          ·你可以思维,最重要的就是去认识自己的心性,而没有任何事比这更重要了。因为如果我认出了我的心性,那么从今日开始,在未来和一切的来生中,直至证悟菩提,我将远离痛苦,之后将获得快乐。...如果你把这件事放在心中,就将能够放下所有其他的担忧。然后如果一个非常强大的念头生起,而你无法控制它,那么试着以正念认出它来,而且不要跟随它,只是在保持正念的稳定性同时,任由它自己生起、自己离去。然后慢慢地,以这样的修行,念头将会如同冰块融化一般地消融。
                          ·也有一些时候心的疲惫意味着保持坐姿变得困难。此时有一种躺下来禅修的方法。你可以仰卧躺下,睁开眼睛凝视虚空。把你的心送入虚空并且与虚空融合,这非常有助于减轻疼痛,这也是一种属于大圆满的修行的方法。
                          0.0.


                          IP属地:黑龙江16楼2017-07-02 21:04
                          回复
                            【大喊一声,强力驱逐念头】
                            ·法本说:“有的时候仍然会有非常强烈的念头在心中生起,你能驱散它们,能通过喊出‘吽’或者‘呸’来摧毁这些念头。”
                            ·“吽”是一切诸佛之心的种子字,它真实地具有摧毁我们念头的力量,而且是摧毁念头最迅速的方法。
                            ·法本提到:“不要拒绝微细的念头,只是让它们安住在自然的状态中。”细微的念头是更为危险的,因为它们非常的细微,它们一直在这里,但是我们却认不出它们。所以非常重要的是要认出这些细微的念头。如果你只是认出它们,如果你知道它们在这里,那么它们就失去了它们的力量。你知道这个念头已经生起了。这里有这个念头,而你认出它来。通过辨别出它来,你不会允许它去关联,联结下一个念头以及再下一个念头。不要允许心以这种方式徘徊。随它去,不要排斥它。你认出它来,然后它就会像是水中的波浪那样消失。
                            【短打禅】
                            ·在开始的时候要频繁地以较短的时间段来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举例来说,如果你只有五分钟或者十分钟的世间,就应该做一个短时间的禅修。
                            ·以短小的时间,分段做频繁的禅修,意味着你不断地一次次地去做禅修。这也指不断地认出你究竟在做什么。每个时刻你都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全然地觉知到这一点。以同样的方式,你能够在所有的活动中这样做。
                            0.0.


                            IP属地:黑龙江17楼2017-07-03 20:35
                            回复
                              【在松紧之间】
                              ·这是一个维持住正念和维持止禅的方法,从究竟上来说,作为这个稳定维持着的正念和明性的结果,你将找到智慧,找到智慧的心。...佛陀曾经解释说,这很像是为一把七弦琴调弦,不要让它太紧,也不要让它太松。
                              ·你应该找到这个你既不被非明性控制,也不被躁动掌控这之间的平衡,在这一点你能够自然地安住。这真的非常重要。
                              【文字融化不了我执】
                              ·通过禅修体验,你会见到生起的念头就只是像镜子里的映射。但是这个了解实际上来自于你个人的体验,而不是反过来的情况。基于这个体验,你将能够放下任何对于这些念头真实性的执著,对于这些念头特质的执著。而你将会因为体验而了解到,它们并不独立于心外而故有存在。
                              ·如果有妄念,就没有解脱。即使你了解它,如果你仍然执著于这些事物生起的真实性,那么这时心就是迷惑的。当妄念显现为智慧的时候,就解脱了。但是这只来自于体验性的感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通过慈悲来解脱念头;而究竟地来说,通过从止禅这种平静安住的状态所生的智慧觉知,我们能解脱念头。
                              ·有两种方式的解脱,一种是通过慈悲得到的解脱,另一种是自然地解脱。通过慈悲得到的解脱就是,例如,当你很气某个你非常爱的人,你会对此感到非常不好。你会想到:我对这个很好的人生气,我怎么能对他生气呢?而你就能够基于慈悲放下这个愤怒,而愤怒就以这种方式得到解脱。这就是我们如何通过菩提心来解脱,而六种烦恼就变成六度波罗密。
                              ·第二点就是自解脱。这就是通过观禅得到的解脱,是心性的真实见地。当以稳定性来维持它的时候,一切生起的事物将会自然地消融,就像是水面上的波浪一样。
                              ·我执越强烈,要解脱念头就更为困难。因此,如果我们歇息于这个见地,这个心自然状态的见地中,就不会有我执。然后生起的念头就会自然地得到解脱。
                              【四种消融】
                              ·我们经过“如虚空”的阶段,接着是“无边际”的意识,然后第三个是你有了“空无一物”的体验,最后第四个是经验到“没有存在或者非存在”。逐渐地,它们变得越来越细微。它们共同的精髓就是念头将会生起,但是重要的是不要执著于念头,而失去认出它们。如果你认出了念头,而没有认为它们是真实的,也没有以这种方式来执著于它们,那么它们就会呈现处无力的状态。当然,念头将会持续出现。重要的只是不要执着于它们,不要认为它们是真实的。
                              0.0.


                              IP属地:黑龙江18楼2017-07-04 2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