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雁吴桥吧 关注:40贴子:6,198
  • 5回复贴,共1

【感想】就是随手写点感悟而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次的1L祭给卡尔·李希特~


1楼2017-06-15 14:51回复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是因为某些很明确的原因去喜欢,比如偶像是Ta的祖先啦,比如偶像的理想跟Ta的理想接近、生活轨迹相似之类啦,又或者因为心中某个执念,等等。这种可能是属于一种角色代入式的喜欢,是基于人趋向于同类的原因。
    另一种喜欢是出于钦佩、尊敬,比如Ta对偶像的某一点很欣赏,之类。这种可能是属于一种互补、仰视式的喜欢,未必需要自己做得到,只是出于仰视的角度。
    还有一种喜欢,也许可以说是“接触式”的喜欢?先接触,让自己喜欢上,然后再找原因。嗯,这吧里就肯定有这样的人。这类原因也许别有用途。


    2楼2017-06-15 15:02
    回复
      对于历史人物(特别是在扯皮的时候),也许一定需要这些“原因”。但对于音乐来说就不是了。
      看一个人所喜欢的历史人物,一定不能了解到这个人的性格和口味(嗯我手里也有不少反例),但看一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也许就可以了。人对音乐的喜欢是属于绝对自发性的,我直接说是“有感觉则来没感觉则滚”吧。你不可能去趋向于一种对你听觉感受不利的东西,而是会接近那些能让你感觉舒服的东西。同理,对一些人来说非常喜欢的音乐,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噪音。
      我妈就不喜欢我在家放李希特的b小调弥撒。
      这不需要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


      4楼2017-06-15 15:14
      回复
        话说回来,要是有人非要我找亲近巴洛克音乐,亲近卡尔李希特的原因,我还是找得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我生来就如此。
        学乐器的孩子,应该很少有不考级的吧?我也是不例外一个。考级是对你的水平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估和测试,不可能你单音阶走得溜你就能过,你大型奏鸣曲弹得棒你就能过,你还要会弹练习曲、能把握住中外乐曲的各种情感之类的。我的强项是复调,复调是什么东西不解释得太复杂了,对外行人可以直接理解为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当时我是觉得有点奇怪的,那时候听的巴洛克音乐基本是空白的;更奇怪的是,其中三个(甚至以上)声部的作品,我弹得比只有两个声部的好。一般来说,三声部的音乐把握,要比两声部的难,


        5楼2017-06-15 15:31
        回复
          再者就是十年前第一次正式接触的第一部巴洛克作品,1973年李希特在伦敦录的弥赛亚。我大概很久前接触过《圣经》的一点片段,那给我的感觉是有些神圣的。这部弥赛亚很有李希特的味道,极富感情冲击力,庄重中带有一点史诗级大片的感觉。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缺陷也比较明显,说得毫不客气的就是喜欢一通乱砸。很不幸,我的风格也是一通乱砸,平时就爱宣泄,不求好听只想来个痛快的。
          倒没有有意去做一个李希特的粉丝,我现在也能理解,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头目,所谓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做法,对巴洛克音乐来说或许是“异端”(这个问题也许以后我正式评价他的参孙时会特别拉出来说说)。但确实,他的频道跟我的频道是完全对上的,我很自然地去趋向于他的诠释,太正常了。
          坦白地说,这两点,几年前我都还没意识到。但这是天生的,自发性的,一丁点原因都没有,也不需要。


          7楼2017-06-15 15:50
          回复
            度娘告诉我是巴赫类的,以及平衡感很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08 1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