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說文:(宗) 尊祖廟也。宗尊雙聲。按當云尊也、祖廟也。今本奪上也字。大雅。公尸來燕來宗。傳曰。宗、尊也。凡尊者謂之宗。尊之則曰宗之。大雅。君之宗之。箋云。宗、尊也。禮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者爲小宗。凡言大宗小宗皆謂同所出之兄弟所尊也。尊莫尊於祖廟。故謂之宗廟。宗从宀从示。示謂神也。宀謂屋也。从宀示。會意。作冬切。九部。按唐韵當在一東。
在華夏文化裡,宗,指的是尊祖廟。因為華夏人是由單一的部落繁衍而成,所以,可以認為,整個華夏族就是一個大家庭。所有的華夏人,擁有共同的祖先。這在世界的民族中,是非常獨特的文明現象。
教

上所施下所效為教。在華夏文化中,教,就是崇聖人教化的意思。因為華夏人是一個部落繁衍而來,擁有共同的民族,那麼民族裡能帶領國家發展的聖人,同時也會成為整個民族的領袖。
在族為宗,在國為聖,在天下為王。華夏文明中,民族,文化,社稷的高度統一,是世界文明中獨一無二的。
崇

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
宗是在祖廟裡祭祀祖先,宗上面加了一個山,意味著高大巍峨。崇的本意,是指高大的山。這個字,把華夏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統一在了一起。把天地人,也都統一在了一起。
在華夏文化中,中國人歷來崇敬天地,崇敬自然,崇敬祖先,崇敬父母。
在華夏文化中,先後有兩座聖山,承載了這樣的象徵意義。在周和周之前是昆侖山,在秦和秦之後,是泰山。
拜

說文:
楊雄說
从
手下。葢爰禮等所說楊所作訓纂篇中字如此。凡空首、首至手而平衡。手未嘗下於心也。
首、頓首則下矣。楊葢兼三拜而製此字也。見於周禮者作
。他經皆同子雲作。
在華夏文化中,天地是崇高的,祖先是崇高的,民族的君王領袖是崇高的,聖人是崇高的,英雄偉人是崇高的。他們就像天空中的星宿一樣,可以對現世的人們,起到楷模和垂範的作用,並給人以偉大的精神力量。
從這些崇高偉岸之物中,獲得偉大的精神力量的方式,叫做拜。人生下來,只是一張白板,在上面畫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中國人,從小就會被畫上這些崇高的榜樣,要正直,要養浩然之氣,要做君子,要做大丈夫,要治國平天下,要內聖外王。
夏文化中的一崇一拜之間,一塊白紙一樣的年輕人,就會被塑造成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偉岸的人,一個有德行的人。崇的是道,貴的是德。河山壯麗,百姓英秀,人與天地同道合德,所以才能飽經風霜,我們的民族還能依然繁衍至今。這便是崇拜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傳承的偉大力量。
祭

說文:(祭) 祭祀也。統言則祭祀不別也。从示。
手持肉。此合三字
意也。
祭的上半部分,左邊是牲肉,右邊是一隻手,下麵是神。華夏人的神,分為自然神和祖先神。因為華夏人認為,萬物都是天地所生,所以,祖先神一直往前追溯,也是自然神,上帝的後裔。在根本上,他們都是統一的。
上帝,是指創造天地的自然神。這是華夏文化獨有的概念,西方那些鬼巫乞靈文化中,並沒有上帝的概念。
要有一個上帝的概念,必須得有天地生萬物的概念。天地又是怎麼生的呢,那麼就會推出來天地的創始者,上帝。
在華夏文化中,只有英明有為的一代雄主,開天下太平,才有資格泰山封禪。所謂封,指祭天,所謂禪,祭地。封禪就是祭天祭地,君主向天地回報自己的工作,說我表現很好,沒有辜負你們的囑託。我們的老百姓生活的也都很好,請祝福我們以後會過的更好吧,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一直永久的太平下去。
中國的皇帝,是天道在人間的代言人。
祀

說文:(祀) 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从巳而釋爲無巳。此如治曰亂、徂曰存。終則有始之義也。釋詁曰。祀祭也。从示。巳聲。
祭祀二字,祭側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回報工作。祀側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對自己未來的新工作,給予新的指導、教誨和啟發。比如,皇帝御駕親征要去攻打戎狄國家,在大軍出發之前,就會舉行祭祀大典。
我為什麼要去打他們,因為我們過的好好的,我工作業績也挺好的。可是他們這些蠻子老來搶東西,保護天下百姓不受損失,是我們全體同仁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所以我必須得去打他們了。這,可以稱之為祭。
希望我們過去之後,可以把他們打的片甲不留,打的他們一百年不敢在犯邊,百姓永遠不用擔心邊患。怎麼才能打敗這些野蠻人呢,請祖先,請上帝,請天地保佑我們,賜予我們戰無不勝的精神力量。這段可以稱之為祀。希望有一個好的結果,一個吉利的結果,一個福慶有餘的結果,這種期望,都屬於祀。
祀,左邊是神,右邊是巳。巳也,四月,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在華夏文化中,陽為吉,陰為凶。華夏文化中的神,也不是指人格化的那種妖怪,而是主導陰陽二氣造化的自然力量,通過祭祀,可以申請讓這個力量,出陽藏陰,便可趨吉避凶,趨福避禍。
参考资料:白云先生之《中国人的宗教和崇拜》;
汉典字词条目。

說文:(宗) 尊祖廟也。宗尊雙聲。按當云尊也、祖廟也。今本奪上也字。大雅。公尸來燕來宗。傳曰。宗、尊也。凡尊者謂之宗。尊之則曰宗之。大雅。君之宗之。箋云。宗、尊也。禮記。別子爲祖。繼別爲宗。繼禰者爲小宗。凡言大宗小宗皆謂同所出之兄弟所尊也。尊莫尊於祖廟。故謂之宗廟。宗从宀从示。示謂神也。宀謂屋也。从宀示。會意。作冬切。九部。按唐韵當在一東。
在華夏文化裡,宗,指的是尊祖廟。因為華夏人是由單一的部落繁衍而成,所以,可以認為,整個華夏族就是一個大家庭。所有的華夏人,擁有共同的祖先。這在世界的民族中,是非常獨特的文明現象。
教

上所施下所效為教。在華夏文化中,教,就是崇聖人教化的意思。因為華夏人是一個部落繁衍而來,擁有共同的民族,那麼民族裡能帶領國家發展的聖人,同時也會成為整個民族的領袖。
在族為宗,在國為聖,在天下為王。華夏文明中,民族,文化,社稷的高度統一,是世界文明中獨一無二的。
崇

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
宗是在祖廟裡祭祀祖先,宗上面加了一個山,意味著高大巍峨。崇的本意,是指高大的山。這個字,把華夏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統一在了一起。把天地人,也都統一在了一起。
在華夏文化中,中國人歷來崇敬天地,崇敬自然,崇敬祖先,崇敬父母。
在華夏文化中,先後有兩座聖山,承載了這樣的象徵意義。在周和周之前是昆侖山,在秦和秦之後,是泰山。
拜

說文:
楊雄說



首、頓首則下矣。楊葢兼三拜而製此字也。見於周禮者作

在華夏文化中,天地是崇高的,祖先是崇高的,民族的君王領袖是崇高的,聖人是崇高的,英雄偉人是崇高的。他們就像天空中的星宿一樣,可以對現世的人們,起到楷模和垂範的作用,並給人以偉大的精神力量。
從這些崇高偉岸之物中,獲得偉大的精神力量的方式,叫做拜。人生下來,只是一張白板,在上面畫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中國人,從小就會被畫上這些崇高的榜樣,要正直,要養浩然之氣,要做君子,要做大丈夫,要治國平天下,要內聖外王。
夏文化中的一崇一拜之間,一塊白紙一樣的年輕人,就會被塑造成一個正直的人,一個偉岸的人,一個有德行的人。崇的是道,貴的是德。河山壯麗,百姓英秀,人與天地同道合德,所以才能飽經風霜,我們的民族還能依然繁衍至今。這便是崇拜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傳承的偉大力量。
祭

說文:(祭) 祭祀也。統言則祭祀不別也。从示。


祭的上半部分,左邊是牲肉,右邊是一隻手,下麵是神。華夏人的神,分為自然神和祖先神。因為華夏人認為,萬物都是天地所生,所以,祖先神一直往前追溯,也是自然神,上帝的後裔。在根本上,他們都是統一的。
上帝,是指創造天地的自然神。這是華夏文化獨有的概念,西方那些鬼巫乞靈文化中,並沒有上帝的概念。
要有一個上帝的概念,必須得有天地生萬物的概念。天地又是怎麼生的呢,那麼就會推出來天地的創始者,上帝。
在華夏文化中,只有英明有為的一代雄主,開天下太平,才有資格泰山封禪。所謂封,指祭天,所謂禪,祭地。封禪就是祭天祭地,君主向天地回報自己的工作,說我表現很好,沒有辜負你們的囑託。我們的老百姓生活的也都很好,請祝福我們以後會過的更好吧,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一直永久的太平下去。
中國的皇帝,是天道在人間的代言人。
祀

說文:(祀) 祭無巳也。析言則祭無巳曰祀。从巳而釋爲無巳。此如治曰亂、徂曰存。終則有始之義也。釋詁曰。祀祭也。从示。巳聲。
祭祀二字,祭側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回報工作。祀側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對自己未來的新工作,給予新的指導、教誨和啟發。比如,皇帝御駕親征要去攻打戎狄國家,在大軍出發之前,就會舉行祭祀大典。
我為什麼要去打他們,因為我們過的好好的,我工作業績也挺好的。可是他們這些蠻子老來搶東西,保護天下百姓不受損失,是我們全體同仁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所以我必須得去打他們了。這,可以稱之為祭。
希望我們過去之後,可以把他們打的片甲不留,打的他們一百年不敢在犯邊,百姓永遠不用擔心邊患。怎麼才能打敗這些野蠻人呢,請祖先,請上帝,請天地保佑我們,賜予我們戰無不勝的精神力量。這段可以稱之為祀。希望有一個好的結果,一個吉利的結果,一個福慶有餘的結果,這種期望,都屬於祀。
祀,左邊是神,右邊是巳。巳也,四月,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在華夏文化中,陽為吉,陰為凶。華夏文化中的神,也不是指人格化的那種妖怪,而是主導陰陽二氣造化的自然力量,通過祭祀,可以申請讓這個力量,出陽藏陰,便可趨吉避凶,趨福避禍。
参考资料:白云先生之《中国人的宗教和崇拜》;
汉典字词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