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无知或者有企图的人将三从的“从”解释为“服从”,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楼主引用的龚鹏程的解释也有些古怪。
所谓“从”,是为了保护女性使女性不多“丧”。当时的社会并不是现代以“家”为最大单位的“家庭”关系社会,而是以“族”为最大单位的“族群”关系社会,家只是族的基本单位。
在家从父指的是族群内辈份与父亲一致的“族伯”、“族叔”去世,其子女与父亲一样不必服丧,而只跟随父亲对“祖父”、“族长”等父亲的长辈,以及直系的父母服丧。这点并不单指女性,而是子女一样。
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指的是出嫁以后的女性因家关系改变而不必与他的兄弟一样服娘家家族长辈的丧,而只需服与丈夫、儿子一起所建立的家所在族的族中长辈的丧。
在交通困难的那个时期,出远门是件很危险的事。单独去太危险,一起去的话家中男性没有任何理由为他族长辈服丧,并且这个家很可能在将在长时间无法得到收入。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实际上是保护家庭及家庭女性安全,减少因丧而导致的家庭问题。
所谓三从,其实主要就是解决女性出嫁后仍按出生关系服丧产生的社会问题的。按出生关系算的话,女性不好服丧;既嫁不用服的话,那么又会产生道德问题;两边都服的话,没必要,而且仍未解决出远门产生的社会问题。因此最终定位相对能解决问题的随“家”一起服。现在其实没有三从的必要了,首先是“族”这个单位几乎消失,家的基本单位已经到个人;其次是交通便利、相对来说已经很安全了;第三是服丧时间一直缩短至今,服丧时间并不长(除了满清时期,中国丧礼所定的服丧时间一直在缩短。);第四是除了双方直系长辈,也就双方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少数几个亲人了。按出生关系算的话,产生的社会问题很小,因此现在多数时候都是按出生关系各服各的。
四德的话……这玩意本是选一国之母的标准,不是什么人都要做到的。
德是十目一心而行,即获得众人的认同。在以族为单位的当时,男性主要是处理对外事务,家族内的族人关系处理是女性负责,因此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首要能力。就现在来说,依然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谁都不想娶个能将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都得罪的妻子。毕竟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一定的交流。何况能将所有认识的人都得罪的人,对你也不见得十分友好吧!
言本是指思想、理论。无论是处理事务、教育下一代还是相互交流,有足够的知识都能更好的达到目的。这里的言是指学识丰富,不是那种喜欢玩花样的小聪明。
容不是容貌,而是指家有储谷,即理财能力。那些喊着你负责养家糊口,我负责花容月貌的花瓶从来都不是当时人娶妻的首选。因为很长时间,女性都是家庭理财的主力,男人负责开拓、进取,解决重要、主要的问题,为家庭获得资源,而女性则负责投资、理财、持家等资源运用。
功是执事能力。其实就是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说得有理的人不少,但做事有条理的人不多。有执事能力的女性能将所从事的事务处理得条理分明。
遇到会处理人际关系、学识丰富、懂得理财、做事条理分明的女人赶紧娶了吧。就算只能做到其中一、两条的,也是不错的妻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会处理人际关系,毕竟家和万事兴,其他的,可以慢慢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