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166贴子:817,849

讨论-如何看待三从四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从四德源于礼,而今在大城市里,很少听人说起来。很多女生也都积极的争取平等的各种机会。而在部分人的认识里也有认为女生就该做女生的事情,如带孩子,家务等,做一个贤内助来支持男人的事业。
由此而问,
一,何谓三从四德,其引申的意思里是否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二,男尊女卑是否就是现在所谓的不平等?
三,三从四德是不是真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01 14:46回复
    @正本清源100 正常讨论,请勿删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1 15:11
    回复
      不论男女皆可畅所欲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01 17:29
      回复
        三从四德不是法律,是品德,并不强求,因求不得。四德没什么问题吧?多数人对三从人云亦云。
        从,听从,跟从,服从,不同,不可擅改从的含义,这些词虽各有其义,但共同点都有“从”,意义都含有“一致”,那么可以判断从就是指一致。
        三从对象为父夫子,是至亲,与至亲不一致,要与谁一致?在家与父一致,出嫁与夫一致,夫死与子一致,这不是本来应该的现象嘛?!至于怎么与父一致与夫一致与子一致,自己看着办。


        IP属地:山西4楼2017-07-01 18:19
        收起回复
          这确实是一个现象,但为什么会出现呢?或者说为何女从男,而不男从女呢。再生退一步说,为何某人要从某人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01 19:20
          回复
            很多无知或者有企图的人将三从的“从”解释为“服从”,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楼主引用的龚鹏程的解释也有些古怪。
            所谓“从”,是为了保护女性使女性不多“丧”。当时的社会并不是现代以“家”为最大单位的“家庭”关系社会,而是以“族”为最大单位的“族群”关系社会,家只是族的基本单位。
            在家从父指的是族群内辈份与父亲一致的“族伯”、“族叔”去世,其子女与父亲一样不必服丧,而只跟随父亲对“祖父”、“族长”等父亲的长辈,以及直系的父母服丧。这点并不单指女性,而是子女一样。
            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指的是出嫁以后的女性因家关系改变而不必与他的兄弟一样服娘家家族长辈的丧,而只需服与丈夫、儿子一起所建立的家所在族的族中长辈的丧。
            在交通困难的那个时期,出远门是件很危险的事。单独去太危险,一起去的话家中男性没有任何理由为他族长辈服丧,并且这个家很可能在将在长时间无法得到收入。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实际上是保护家庭及家庭女性安全,减少因丧而导致的家庭问题。
            所谓三从,其实主要就是解决女性出嫁后仍按出生关系服丧产生的社会问题的。按出生关系算的话,女性不好服丧;既嫁不用服的话,那么又会产生道德问题;两边都服的话,没必要,而且仍未解决出远门产生的社会问题。因此最终定位相对能解决问题的随“家”一起服。现在其实没有三从的必要了,首先是“族”这个单位几乎消失,家的基本单位已经到个人;其次是交通便利、相对来说已经很安全了;第三是服丧时间一直缩短至今,服丧时间并不长(除了满清时期,中国丧礼所定的服丧时间一直在缩短。);第四是除了双方直系长辈,也就双方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少数几个亲人了。按出生关系算的话,产生的社会问题很小,因此现在多数时候都是按出生关系各服各的。
            四德的话……这玩意本是选一国之母的标准,不是什么人都要做到的。
            德是十目一心而行,即获得众人的认同。在以族为单位的当时,男性主要是处理对外事务,家族内的族人关系处理是女性负责,因此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首要能力。就现在来说,依然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谁都不想娶个能将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都得罪的妻子。毕竟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一定的交流。何况能将所有认识的人都得罪的人,对你也不见得十分友好吧!
            言本是指思想、理论。无论是处理事务、教育下一代还是相互交流,有足够的知识都能更好的达到目的。这里的言是指学识丰富,不是那种喜欢玩花样的小聪明。
            容不是容貌,而是指家有储谷,即理财能力。那些喊着你负责养家糊口,我负责花容月貌的花瓶从来都不是当时人娶妻的首选。因为很长时间,女性都是家庭理财的主力,男人负责开拓、进取,解决重要、主要的问题,为家庭获得资源,而女性则负责投资、理财、持家等资源运用。
            功是执事能力。其实就是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说得有理的人不少,但做事有条理的人不多。有执事能力的女性能将所从事的事务处理得条理分明。
            遇到会处理人际关系、学识丰富、懂得理财、做事条理分明的女人赶紧娶了吧。就算只能做到其中一、两条的,也是不错的妻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会处理人际关系,毕竟家和万事兴,其他的,可以慢慢补足。


            IP属地:湖南7楼2017-07-01 20:42
            收起回复
              依层主之言,三从之所以出现未避免女子多丧,若无三从,女子则需要多丧?但问,为何女子会多丧而男子不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7-01 23:25
              收起回复
                人类社会的文化和社会体制,都是先有了既有事实,然后在根据这个普遍认可的事实制定出社会可行的某些制度,这样大多数人才可能去遵守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方能是一个有效的制度,才能对少数不遵守制度的人起到管制作用。
                在远古,女人在现实中是需要一个固定的男人作为依附的,主要原因就是女人的功能在家庭中承担生儿育女并负责养育子女至成年,男人的功能就是保护自己组建的家庭。妊辰10个月和子女的抚养大部分由女性承担,男性在这期间负责女性的安全问题以及新生子女的安全和抚养开销,既一切吃喝拉撒住的问题,男人出于本性,会极力避免自己的女性配偶被其它男性的染指,除了自身的占有欲在起作用,更多的是防备自己的子女被女性抛弃甚至被施以染指的男性谋害。女人选择固定男性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保护幼子,以避免因被强制染指的男性给自己抚养已久的子女带来被抛弃甚至被谋害的危机。所以在远古时期,男女的这一共同意愿如果被社会普遍认同,便会自然而然达成了某种社会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乱伦禁忌,血亲姻亲制度,家庭伦理制度,丧制、服制制度..............等等。
                观察灵长类物种,其实雌性具有固定雄性的比例并不多,具科学统计,全世界68种灵长类动物中有11种是有终身固定伴侣制度的,且幼子的抚养均由雌性承担,而其它没有固定伴侣的雌性灵长类,其幼子被新加入的雄性群王杀害的比例很高,后来的雄性往往杀掉前任的幼子,以确保雌性可以专心抚养自己的幼子。而雌性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因身体强壮度不及,均只能处在完全的被动接受状态。


                IP属地:重庆9楼2017-07-02 01:11
                收起回复
                  一个家庭的组建,女人因妊辰和哺育,将失去大量的外出觅食和工作时间,这些均由男性承担,对外的一切交往,一切社会行为自然成了男性的主要问题,女人这时候已经很少会参与社会性经营问题。这就是男权社会形成的原因。即便到了当代,这个事实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到当代也依然隐隐的存在于社会。固然现在大家都知道男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因男女各自负责的功能不同,即使很多家庭中女人的地位比男人高,但进入社会层面,男女地位上依然存在男尊女卑的事实。


                  IP属地:重庆10楼2017-07-02 01:36
                  收起回复
                    当仁不让于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7-02 11:56
                    回复
                      三从来源《仪礼.丧服—》,用于礼仪,主要用于丧服,未嫁从父,在嫁从未,有子从子,比如布什夫人在丈夫当上总统之后,就以总统夫人的礼仪参加活动,你丈夫不是总统,却以总统夫人四处招搖,别人要么会当你是骗子,要么会当你是神经病。
                      总之,三从教你做好附合身份地位的事,不是教你不平等。
                      四德主要品德的要求,全世界通用
                      所以三从四德是真理,需要中国人坚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7-02 16:25
                      收起回复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
                        怎没见你说:凭什么教不严是父之过而不是母之过呢
                        要说女子有千从万德,倒觉得,拉出来说道说道,也无可厚非。两千多年,对妇女的要求也就这么点,还能拉出其他说项吗?
                        现在的社会,信奉的是:人不求人一般大~只要没得利益关系,“我”就是天王老子~神马“三从四德”,完全就是浮云耳~
                        至于尊卑,在古人的字典里,尊卑当然不是完全的谁高贵,谁低贱。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尊卑,是形态,是阴阳文化独有的定义。


                        15楼2017-07-02 18:57
                        收起回复
                          一、三从四德只是一种社会规范,与其说是三从四德引起的男强女弱,不如说是由男强女弱的事实引出来的规范。
                          二、男尊女卑是各安其位,和所谓的不平等是两回事。各人才智能力不同,所求也不同,不可固化。若是女强男弱,则女主外男主内也是当位,强要女主内才是问题。
                          三、三从四德只是一种符合大多数人期望的规范,不是所谓的真理,符合此规范则社会关系可更和谐,不符合则社会关系比较脆弱。然既是规范,就是可以打破的,总有少部分人不愿受之束缚。关键是如何对这一小部分人,儒家之态度,虽不支持,处理起来也较为人性,这可以在三言二拍中佐证,如《喻世明言》中第一回,若是一个现代人遇到同等情况,都不能想像是怎样的风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7-02 19:43
                          收起回复
                            三从有很重要制度问题,就是服丧制度,这不是简单的制度,而是分家产或者是定由谁掌管家族财产问题,女儿因为有嫁妆,所以不参与分家产,所以丧葬费出得少,而儿媳参与家产分割,所以丧葬费出得少,得到的越多,责任和出财出力越多,不能乱了礼数
                            今天这个家庭简单,但是有的儿媳妇明明分得全部家产,却还要在丧葬费上和丈夫的姐妹平分,这就是不懂三从的重要性,闹出大笑话
                            《欢乐颂》樊胜美的兄嫂就是反传统下出的笑话,在传统中,男的养家,哪有让妹妹养家,更加搞笑的是,妹妹出钱居然没有财产决定权
                            所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没有传统文化,中国人会在世界上丢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7-03 04:16
                            收起回复
                              我只知道三事有妻事夫,妻子要绝对忠于丈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7-03 14: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