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在株洲市湘江上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呢?原来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红军出征时8万余人,渡过湘江后仅剩3万余人。其中负责断后的红五军团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近6000名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一支悲情之师”,后人是这样形容红34师。因为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整师遭受损失。师长陈树湘,也成了最悲壮的师长。
师长陈树湘负伤后被湖南道县保安团擒获,陈树湘誓死不当俘虏,从腹部伤口中掏出肠子,先拉没拉断,而后咬断,壮烈牺牲。那一年,他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
师长陈树湘负伤后被湖南道县保安团擒获,陈树湘誓死不当俘虏,从腹部伤口中掏出肠子,先拉没拉断,而后咬断,壮烈牺牲。那一年,他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