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文字版
陈帝荒淫无道,残害忠良,太祖皇帝揭竿而起,推翻陈朝统治,于公元540年统一天下建立大启,国姓秦,年号启元,定都长安,实行郡县制。
启元元年,大赦天下封赏功臣,起义时跟随在太祖皇帝身边的四人,分别封为宁国公,安国公,镇国公和定国公,此为开国四公,四姓世袭。独子封太子,广选后宫。
启元二年,镇国公与定国公遭前朝余孽刺杀身亡,太祖皇帝封镇国公次子谢氏为镇国公,定国公庶出长子沈氏为定国公。
启元三年,帝染重病,令太子监国。宁国公重病薨,其嫡子李氏继承其位。
启元五年,太祖皇帝病薨,安国公闻此消息,心伤,几日后,病薨。太子登基为帝,改国号永泰,太子妃李氏封为皇后,侧妃楚氏封淑妃,安国公独子楚氏继承父位。大赦天下,免除纳税三年。帝废除前朝所设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广纳人才,一时间,国泰民安。
永泰三年,皇后诞下大皇子,淑妃诞下二皇子,帝心甚悦,立大皇子为太子。
永泰五年,疟疾横行,定国公沈氏不幸染此疾病,薨,其子沈氏世袭其位。
永泰二十一年,巫蛊大案,皇后李氏与太子赐令自尽,宁国公一家以谋反罪论处,满门抄斩,其党羽纷纷贬官,安国公一党势力渐起,镇国公与定国公则隔岸观火。
永泰二十五年,太宗皇帝薨,二皇子即位为帝,改年号景佑。
景佑元年,尊生母楚氏为太后,安国公加封左相,因后宫女子尚缺,下令广选后宫。
景佑元年八月,新秀入宫,帝雨露均沾。礼部尚书长女白氏,封为从五品嫔,赐号“玉”;刑部侍郎之女冷氏漪蝶封从六品贵人,赐号“静”。苏氏与傅氏各受封为正七品才人;翰林院掌院学士嫡次女戚氏,被太后封为从六品贵人,赐号“明”;夏氏璃月得贵妃所用,遂封其为贵人,赐号“懿”。此外,有数十名秀女皆受封各异。
景佑二年四月,帝于江南带回两名女子,皆为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之女,却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姐姐名安氏,母亲早亡,父亲待其不薄。妹妹安氏却与当年懿贵嫔生的是一模一样,为府中庶女,母亲也是病故。二人随后奉旨入宫,皆封从五品嫔,各赐号“合”、“景”。
景佑二年九月,前朝出事。经史官查出,先宸妃当年与现正二品辅国大将军私通,竟生出了一个女儿,但这女儿已流落民间不知所终。宸妃虽是已然殉葬,但因太后生前最是忌恨宸妃,凡与其有关之事,她都会横插一脚,因此,事关重大,他不会不管。于是,其暗中调查,想将那人找出来。合嫔知晓此事后,心惊不已,怕太后会降其父的罪。遂买通宫人,送信与其父。
景佑三年,辅国大将军安氏因冒犯先帝宸妃,实乃大不敬之罪,太后大怒,将其贬到边关镇守,罚俸半年。奈何太后并未就此善罢甘休,于是,将他与宸妃私生之女处以腰斩之刑,抛尸荒野。
景佑三年二月,合嫔诞下皇长子,帝心甚慰,合嫔晋为贵嫔。安国公奏疏一封,希望陛下能够尽早立嗣,但要尊崇嫡庶之分。此后前朝揣测之心暗涌,各个分支商讨皇后之位。然帝并未放在心上。
景佑三年三月,召开科举,安国公趁机于科举制选拔人才之际,将暗线安插于各个政要机制之中,表面疼惜人才,不忘与镇国公私下商议军政总揽的大权人选,实则将自己的部下安插于镇国公身边。
景佑三年四月,贵妃自请出宫为国祈福,且归还凤印。帝令淑妃代掌凤印。
景佑三年五月,宫中数人暴毙,帝大怒,令淑妃彻查此事,德妃、简氏从旁协助,玉嫔白氏连宠数日惹六宫嫉恨,且其在贵妃离宫之前多有得罪,明贵人便将浮尸之案栽赃在玉嫔身上,玉嫔虽为淑妃之人,却因德妃之故未能保全,德妃也借此事将合贵嫔之妹景嫔一并除去。合贵嫔虽与其妹不合,但都为安氏女儿,此事之后,与德妃一派更加不合,却也觉淑妃势弱,与之貌合神离。
景佑三年六月,行宫避暑,太后身体不适,不能前往。
景佑三年八月,銮驾回宫。合贵嫔病逝于宫中,帝念其久伴,追封昭仪,以妃位制厚葬。皇长子年幼丧母,由德妃暂为抚养,直至皇子封王开府。贵妃有孕回宫,帝以皇后仪仗迎其回宫,朝堂之上,安国公请求册立贵妃为后,镇国公则以皇后仪仗回宫逾矩为由反对。贵妃有孕回宫,德妃掌六宫,抚大皇子,两人势均力敌。后以剽骑大将军为首的多名武将谏言附议镇国公,极力反对贵妃封后,此事在后宫不胫而走。
景佑三年十月,贵妃小产,彻查之下,为德妃所做,帝怒,撤德妃协理之权,禁足,降为妃位,姓氏为号。因贵妃小产,安国公再次请立贵妃为后,却被婉拒,此后前朝私下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