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学吧 关注:13贴子:118
  • 6回复贴,共1

五运六气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五行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洪范·九畴》。“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属性,“行”是有运行、运动的意思。
一、五行的释义
根据《说文》、《任篇》、《白虎通》等,作如下解释:
木:木者,冒也,万物冒地而生,木始甲坼,万物皆始于微。
火:火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盛阳曰炎火。
土:土者,地之吐生物也。
金:金者,可以更改也,久薶(古同“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
水:水者,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为北方之行。象众水丛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及其涵义
(一)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宇宙间的事物种类繁多,但均可以五行属性进行归纳分类。本书仅就有关五运六气的一些事物,以取类比象的形式,按照五行属性,归纳列表于下,如表1所示。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涵义
据《前汉律历志》、《尔雅》、《礼记·月令》、《乐记》、《释名》、《说文》、《白虎通》、《玉篇》等,可作如下解释:
1.时令
春:春者,蠢也,物蠢生乃运动。蠢,作也,出也。阳气动物,于时为春。
夏:夏者,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长夏:长者,生长也,言土生长于夏也。
秋:秋者,就也,言万物就成也。秋者,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秋者,敛也,察严杀之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04 17:12回复
    冬:冬者,藏也,言万物闭藏也。
    2.发展过程
    生:生者,进也,犹动出也,万物始 生,其象动进。
    长:长者,生长也,万物长盛,其象茂进。
    化:化者,变化也,革物曰化,万物化生也。
    收:收者,聚也,取也,万物就成,取而聚之。
    藏:藏者,匿也,蓄也,万物潜藏而匿蓄也。
    3.气候
    风:阴阳怒而为风,风动虫生,风以动万物,风以散之。
    暑:暑者,热也,煮也,热如煮物也。暑者,火之炎气也。
    湿:湿者,幽湿也,湿润而濡养万物。
    燥:燥者,犹烁也,从火喿声,干也。燥万物者,莫过乎火。
    寒:寒者,冻也,寒以成物。
    4.方位
    东:东者,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
    南:南者,枝任也,阳气任养万物,于时为夏。
    中:中者,中央也,四方之中曰中央。
    西:西者,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
    北:北者,相背也,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
    5.时间
    平旦:平旦为天将晓时,阴尽而阳受气,于时为春。
    日中:日中为日当中天,阳气正陇为重阳,于时为夏。陇,又作隆。
    日西:日西为日偏西,阳气衰,于时为长夏。
    日入:日入为天将昏时,阳尽而阴受气,于时为秋。
    夜半:夜半为合夜,阴气正陇为重阴,于时为冬。陇,又作隆。
    6.五音
    角:角者,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4 17:13
    回复
      征(征):征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祉同止。
      宫: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
      商:商者,章也,物成熟可以章度也。
      羽:羽者,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宇者,四方上下覆盖也。
      7.天干地支
      见本书干支甲子部分。
      8.五色
      青:青者,生也,风和日丽,万物生时之色也。
      赤:赤者,朱色也,万物盛长,盛阳之色也。
      黄:黄者,中也,化生万物,地之色也。
      白:白者,素也,洁也,秋之气和,色白而收藏也。
      黑:黑者,晦也,月终也,月终犹如年终也。晦者,昏暗也,万物闭藏,阳气潜于下也。
      9.五味
      酸:酸者,木味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苦:苦者,火味也,火性炎上,炎上作苦。
      甘:甘者,土味也,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爰者,曰也。
      辛:辛者,金味也,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咸:成者,水味也,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10.脏
      肝:肝者,干也,其体状有枝干也。凡物以木为干。肝之为言干也。
      心、心包:心者,中也,中心曰心。日出当中也。包者,围也,为心之外围。
      脾:脾者,裨也,裨助胃气以化谷也。
      肺:肺者,勃也,言其气勃灪(念郁)也;又沛也,言草木蔽茂也。
      肾:肾者,引也,主引水气也。
      11.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05 14:38
      回复
        胆:胆者,担也,言担事物也。胆属阳木,为肝之腑,同主春令。
        小肠、三焦:肠者,畅也,言通畅胃气也;焦者,象火类也,色赤属阳之谓也。小肠属阳火,为心之腑,同主夏令。
        胃:胃者,围也,同受食物也。胃属阳土,为脾之腑,同主长夏。
        大肠:肠者,畅也,言通畅胃气。大肠属阳金,为肺之腑,同主秋令。
        膀胱:膀者,横也;胱者,广也,言其体横广而短也。膀胱属阳水,为肾之腑,同主冬令。
        三、五行生克规律
        (一)五行生克的一般概念与规律
        生是相生,克是相克。相生有相互资生和促进之意,相克有相互制约和克胜之意。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衰已,其过程不是孤立和不相关的,而是事物之间既有相互资生和促进作用,又有相互制约和克胜的作用。没有相生就没有存在,没有存在就无相克可言;没有相克,则亢而为害,事物就不能发展和存在。
        一般来讲,生克规律是:相生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为金克木,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二)五行生克的涵义
        五行生克一般是指正常的生克关系。生者为母,被生者为子,如木生火,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克者为我克,被克者为克我,如木克土,木为我克,土为克我,木为土之所不胜,土为木之所胜。这种生克关系表现在自然界,同样也表现在人体方面。
        木生火:木为春令,火为夏令。春令阳气初生,初生为少阳,其气温;夏令阳气正陇,正陇为太阳,其气热,热则生火。阳气由小到大,少阳之次为太阳,故曰木生火。
        肝为木脏,心为火脏,木性升发,火性炎上,升发有助于炎上;肝藏血,心主血,心血之运行有赖于肝之调节,故曰肝生心。
        火生土:火为夏令,土为长夏。夏令气热,长夏气湿,土湿之气生长万物须赖阳热之火以煦之,则生化无穷,故曰火生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7-06 14:48
        回复
          心为火脏,脾为土脏,脾之运化有赖于心火的晒照;心主血,脾统血,心的主血有助于脾的统血,故曰心生脾。
          土生金:土为长夏,金为秋令。土性柔和象地,金性坚刚象天,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而云出天气,雨出地气,故曰土生金。
          脾为土脏,肺为金脏,肺主一身之气,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日脾生肺。
          金生水:金为秋令,水为冬令。秋气凉,冬气寒,凉为寒之渐,阴凉之气转寒,则凝而为水,故曰金生水。
          肺为金脏居上焦,肾为水脏居下焦,上焦开发如雾露之溉,肾者主水,肺气下降为水,则肾有水可主,故曰肺生肾。
          水生木:水为冬令,木为春令。木为少阳之气,少阳之气生于微阳,而水中有微阳之气,阳气鼓动,水津上济以涵木,故曰水生木。
          肾为水脏,肝为木脏,木之生发有赖于水之涵养;肾藏精,肝藏血,精可变化为血,使肝有血可藏,肝之阴血充足,则肝阳不致亢害,故曰肾生肝。
          金克木:金为秋令,其气清凉而下降;木为春令,其气温和而上升,下降可以抑制上升之太过,故曰金克木。
          肺为金脏,其气肃降;肝为术脏,其气升发,肺的肃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故曰肺克肝。
          木克土:风木为春令,风气散发;湿土为长夏,湿气壅盛。土湿之气能生长万物而不致壅结,有籁于风木之气散发,故曰木克土。
          肝为木脏,其性条达;脾为土脏,其性湿润,湿盛则郁,肝之条达可以疏泄脾湿太过,故曰肝克脾。
          土克水:土为地,其性敦厚;水在地中,其性衍流,水流地中雨不外溢,有籁于土之围御(御的繁体),故曰土克水。
          脾为土脏,主运化水谷而生气血;肾者主水,气行则水行,而气根源泉于脾,脾气健旺,则水液流动而不为害,故曰脾克肾。
          水克火:水为冬令,其气寒;火为夏令,其气热,寒能胜热,故曰水克火。
          肾为水脏,其性就下;心为火脏,其性炎上,肾水中藏有真阳,真阳鼓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08 11:08
          回复
            肾水而上济于心,以抑制心火上炎太过,故曰肾克心。
            火克金:火为夏令,其气升;金为秋令,其气降,上升之气可以抑制下降之太过,故曰火克金。
            心为火脏,火性炎上;肺为金脏,其性肃降,炎上之心火可以抑制肺金的肃降太过,故曰心克肺。
            四、五行乘侮
            五行乘侮就是五行相乘与五行相侮。相乘是克之过胜,相侮是反克,此皆属正常的生克关系被破坏而形成了反常现象。例如金本克木,今金气亢盛,则金假其亢盛之气而乘木,形成金对木克之过盛;火本克金,今金气有余,则假其亢盛之气反来欺侮火气,此即谓:“气有余,则制其所胜,而侮其所不胜”。又如金本克木,今金气不足,则火来乘之,而木又来反侮,此即谓:“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其它乘侮均同理。
            补充知识 : 干,为天干;支,为地支。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名曰甲子,即《素·六微旨大论》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天干,干者斡也,其数十,故又称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支者枝条也,其数十二,故又称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干纪日,日为阳,阳为天;以支纪月,月为阴,阴为地,故干属天,支属地。十日为一旬,即天干之一周;十二月为一年,即地支之一周。然而,天干地支除代表一定次序的数字符号外,他们还标志着四季阴阳转化和万物生长、壮大、衰亡而重新更始的发展过程。根据《史记·律书》、《汉书》等,可作如下解释。
            一、十干
            十干也分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十干与五行相配如表1所列,即甲乙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属金,庚为阳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12 08:28
            回复
              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8-01 0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