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34贴子:329,425
  • 55回复贴,共1

观过,斯知仁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观过,观谁人之过?己乎?人乎?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7-06 07:12回复
    九层兄明知故问。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谁人的过不是很明白吗?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7-06 07:40
    收起回复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党,类也。人因何而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之类,盖因位与气禀而已。位如境遇、出身等等,气禀如愚、鲁、辟、喭等等。常人,位与气禀互为影响。
      志士观过,观己以内省,如曾子之日三省乎己。观人亦自省,如见不贤而内自省。观过可明善,明乎善,则诚乎身。此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此修身之道。
      诚者观人之过,而推己及人,以政刑、德礼而导之。
      个人浅见,请九层兄指正。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7-06 08:45
      收起回复
        人的过错,大都是为了家庭、家族、朋友等小圈子谋幸福而违背了良心,比如贪污受贿什么的。但就小圈子之内而言还是可以观察到仁爱,只是格局太小、损公肥私而已。所以观过也可以知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7-06 12:41
        收起回复
          与‘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知礼’有关系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7-06 22:11
          收起回复
            有的版本是
            子曰:‘民之过也,各于其党。’
            过,犹失也。党,类也。人之有失,各有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则非小人之失也。犹如耕夫不能耕乃是其失,若不能书,则非耕夫之失也。若责之,党就其辈类责也。
            观过,斯知仁矣。
            若观人之过,能随类而责,不求备一人,则知此观过之人有仁心人也,若非类而责,是不仁人,故云,观过,斯知仁矣
            孔安国曰:党,党类也。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也,非小人之过也,党恕而无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党其所,则为仁也。
            殷中湛解小异于此。殷曰:言人之过失各由于性类之不同,直者以改邪为义。失在于寡恕;仁者以恻隐为诚,过在于容非。是以与仁同过,其仁可知。观过之义,将在于斯者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个人理解:老百姓或个人,所具有性格,气质,习惯所投射到行为上的偏差或过失,是来自于其所处的周遭环境。明白这种过失或偏差,能够随类而责,不求责一人,则知此观过之人有仁心人也。
            气质,性格,多半由所处的社会风气,环境,职位,人群,等潜移默化的影响,
            周遭环境会形成风气,风气影响气质,气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
            孟夫子两段来佐证
            告子上第7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尽心下第36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於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IP属地:河南9楼2017-07-09 14:26
            收起回复
              朱子集注:
              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尹氏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吴氏曰:“后汉吴祐谓‘掾以亲故;受污辱之名,所谓观过知仁。’是也”愚按;此亦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谓比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


              IP属地:河南12楼2017-07-16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