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驱动力
驱动力指马达的扭力传递到路面上产生的推力。影响这个推力的3个因素是:
1.马达的动力
马达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市面上可以针对不同跑道的特性来选择马达的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定的功率下,扭力和速度是成反比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电力系统:选择放电率大的电池,以保证马达功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田宫例选用NICE或者田宫电池,竞速则选用奥迪战龙1600,天豪电池,格氏电池等。无限制级别大多数会采用无氧铜导电片+焊接触点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减小电阻,提高马达动力。导电片氧化发黑要及时更换,否则将影响导电性能。
2.传动系统
结构是否稳固:坚硬的车身是保证传动效率的关键。车身受到弯道冲击变形挤压传动系统,还有马达安装位置的晃动等等都是造成动力损耗的罪魁祸首。下图的改造有调整位置和防止马达晃动的作用(VS底盘)。
传动比选择:越大的传动比可以使驱动轮获得越大的驱动力,一开始加速快,但能够达到的极速会较低。目前主流使用小齿轮比,以达到更高的极速。
3.轮胎抓地力
轮胎没有足够的抓地力,马达输出再大的动力也只能使轮胎打滑。决定抓地力的并非只有轮胎因素,还有驱动方式、重量分配、重心转移幅度,甚至空气动力学等等都会造成影响。下面来逐项讨论。
(1)轮胎因素:主要体现在轮胎材质和接地面积。不同的轮胎材质对于摩擦力的影响是最直观的,竞速一般使用疯猪胎,BT胎等。接地面积也是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之一,打磨好的轮胎可以减少圆跳动,并且带来更高的摩擦系数。
(2)驱动方式:分为四驱,前驱和后驱(舍弃传动轴)
(3)重量分配:通常一台车由四个车轮支撑,每只车轮只能承担车身重量的一部分。轮胎能够提供的抓地力极限与它所承受的重力成正比。然而无论驱动轮承担多少重力,所要推动的都是整个车身的重力,这就意味着车辆的驱动轮承受的重量越大,对于加速性能越有利。理论上驱动轮如果能够承受100%的车身重量是最有利于加速效率的,
但是,重量分配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加速过程中,车辆的重心会后移,这里就牵扯到另一个因素:重心转移幅度。
在加速过程中,越大的加速度就会导致越大幅度的重心转移,即使后轮承受的重量越大,前轮承受的重量越小。这对于后轮驱动的车型是相对有利的,而对于前轮驱动的车型则是相对不利的存在。这也是在马力较大的情况下,后轮驱动车型具有相对更强加速性能的理论根据。对于后驱车来说,车辆重心的位置越靠前,就需要越大的重心转移幅度,在加速时使后轮承受更大的车身重力,提高抓地力极限。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那些直线加速赛的肌肉车都会“抬头起步”,这并非为了视觉效果,而是因为前置引擎的肌肉车本身的重心位置很靠前,需要很大幅度的重心转移使更多的车身重量压到后轮上,抬头起步有助于大幅度重心转移。而对于重心本身已经非常接近后轮垂直线位置的车辆,诸如顶级的Top Fuel组赛车,则重心转移的幅度要越小,所以直观上来看这些Top Fuel组赛车起步时都不会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