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国史┃ 公元700年,中原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各地节度使纷纷建国独立脱离吴朝控制,吴朝名存实亡。太祖顺势称虞安王,以银川为都,拜满人爱新觉罗氏为相,太祖九子为将,行远交近攻,降虞之北满蒙部族,迫使之俯首称臣。
公元756年,南下攻都城长安灭吴,收中原数十州府并以虞国。虞安王遂于长安登基称帝,国号大虞,史称虞安帝。次年安帝授皇七子将军令,命继续南下收复叛乱地方。多年来皇七子战功赫赫收复南方数十州府,然安帝从皇五子谗言急诏皇七子回都予靖亲王爵位,次年圈地幽禁,同年立嫡长子为太子。
公元760年四月,安帝病重,至七月驾崩,近身侍从宣密诏废太子传位于皇五子,满朝哗然。皇五子登基,史称虞厉帝。虞厉帝登基后大肆斩杀有功权贵,杀废太子及先皇诸子。终日沉迷后庭享乐,为政暴戾。靖王幸幽禁多年而险象环生,靖王嫡长子力荐拥兵反厉帝暴政,靖王遂从之。
公元761年,靖王联络旧部诸将同朝中大臣,于三月中遣嫡长子领兵自玄武门入。遂斩禁军首领,于后庭诛杀厉帝。次日登基,史称虞雍帝。尊安帝为太祖皇帝,供奉太庙。二年,立嫡长子为太子,诸子册贝勒贝子不等,三年驾崩。
公元764年正月,皇太子继位,定年号为至安,史称虞文帝。尊安帝为太祖皇帝,雍帝为圣祖皇帝,供奉太庙,授皇三弟恒亲王爵位并任抚远大将军,挂帅出征收复南方失地。
公元766年,恒亲王平西南战乱凯旋,文帝大加赞誉。次年遣至苏杭一带平定的东迁暴民之乱。历时三月余好转,时未返朝微服出游。
公元768年,文帝积劳成疾,缠绵病榻,然膝下仅一女存之。时得密报虞北满族部落闻讯意欲发兵长安,遂急招恒亲王入宫,册之为皇太弟。十一月,文帝驾崩,恒亲王继位,定年号为乾兴,于次年施新年号。御驾亲征,迅速平息北部局部地区叛乱后,尊文帝密诏预备
迁都燕京,以旧城为皇宫,令历时一年翻新称紫禁城。尊安帝为太祖皇帝,雍帝为圣祖皇帝,文帝为玄宗皇帝,供奉太庙;加谥嫡母即圣祖孝纯皇后为孝纯慈惠皇后,尊生母即圣祖静妃为皇太后。至安五年十二月,册潜邸妃妾。乾兴元年冬,乾兴帝在文帝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奠基下采取雷霆手段顺利稳固内外动荡局势,大虞统治由危渐安。乾兴元年十一月,搬离长安皇城入主燕京紫禁城。十二月,遵皇太后懿旨,择各地适龄官家女子,大选充盈后宫。
┃大虞改制┃◈中央官制:
虞朝初立,承吴朝旧制,以皇帝为决策核心,丞相集大权于一身。
虞文帝年间,大胆沿用吴朝某年曾失败旧制,再将相权一分为二,设尚书省、中书省。
尚书省以尚书令为首,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协助皇帝管理中央行政机构,实际实权掌握于六部尚书手中。
中书省以中书令为首,协助皇帝讨论法案起草,草拟皇帝诏令,实际掌全国决策大权。较比尚书令实权大得多,时常能左右皇帝决策。乾兴帝继位后为削弱其权利将官制改为中书令两人。
虞朝承吴旧制,中央设御史台掌中央监察等司法权。文帝加设大理寺为复审各类案件机构。特别重大案件由皇帝下令允许御史台、刑部与大理寺进行‘三司会审’。
虞朝吴承旧制,中央设禁卫军护卫皇城。雍帝于各皇亲贵族府邸加设府兵,护卫皇亲重臣。
◈地方官制
吴末兵乱争霸耗尽大虞人财,故自建国称帝起便打着复兴古分封的旗号以减少阻力。虞初立年间将旧吴版图划分为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虞安帝虞雍帝年间注重休养生息,划各道小片地区为诸侯国,先后封多个诸侯王掌管地方大权平稳地方政局。为防止各诸侯王势力强大谋逆,文帝在近都城长安处各道中设立中央直隶管辖地区,称之为府。分别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北京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南京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西京凤翔府(今山西凤翔县)、中京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设相关官员掌管行政军事大权对中央负责,直接听从中央调配。故地方官制除诸侯王外仅开放五府官位。乾兴帝迁都后,还未曾改制。